明前茶
到今天为止,翻译系的大三学生小晖仍“活得像高三一样”:每天6:30起床,去天台上读原版小说;在食堂排队的时候,反复翻看手机上的高阶英文字典;所有没排课的时间都不可能用来刷淘宝,或者如其他女生一样逛街,要争分夺秒完成学校所有的作业。这一切都是因为,她晚上的时间是属于字幕组的。
一说到可以第一时间看到BBC拍摄的迷你英剧,脸上有几粒小雀斑的小晖就满脸放光。她是一个英剧迷,从上高中起,就迷恋古典文学名著改编的迷你剧集,剧中风光像油画一样旖旎,台词充满着英式的含蓄、隐忍和机智;连女主角也选得很妙,乍看之下,样貌实在普通,但只要你耐心看上一刻钟,就会发现她对人情世故都有领会,句句话都透着狡黠和敏慧,真是超级可爱。
晚上8点钟,她所在的那个字幕组的头儿会将任务分配下来,如果没有特别的困难,凌晨一点要交稿。小晖会在晚上7点前,就在仅有的通宵教室占好座位,带着浓茶和耳机。她不能舒舒服服呆在寝室里,因为字幕翻译需要高度专注,室友们讨论网上的八卦、在淘宝上下单,洗澡、吃零食,都会令她分神;甚至,连寝室那张相对舒服的椅子,到临近午夜时,也会让人昏昏欲睡。字幕组的工作绝对考验人的毅力和耐心,小晖说:“我准备再干三年,争取能从翻译晋升为校对。”
看剧流畅有趣,翻译却是一件经常要按暂停键和倒退键的活计,小晖现在进化到可以一面看,一面快速录入,但并不是每种英剧题材都是节奏缓慢,眼神多、主角与配角之间抢话斗智较少的品种,翻译讽刺喜剧《是,大臣;是,首相》,连小晖这样的老手,也会被三个政坛老男人针砭时弊的辛辣对白搞得头昏脑涨,这部剧的词汇特别高大上,反映了人物一本正经的气质,句式颠来倒去,复杂无比,简直是明褒暗贬的极致,最晚的一次,熬到凌晨一点半,小晖终于明白大智若愚的Bernard冒出的冷幽默,到底在讽刺谁,那一刻的醍醐灌顶,令她忍不住捶桌而乐,吓了旁边的考研族一大跳。
小晖是从美剧字幕组转过来的,相对而言,翻译美剧要容易些,除了里面大量的俚语要费点功夫外,可以时不时冒出点90后爱用的网络热词:“你懂的”、“这个可以有”、“且行且珍惜”,美剧人物奔放外露的气质,与这些口语化的热词很贴合,却与古典小说改编的英剧相差了十万八千里。小晖幽默地说:“翻美剧,基本上穿着T恤热裤就可以上场了;翻英剧,你恨不能穿上蕾丝紧身衣,深吸一口气,拗个造型才能进入此情此景。”
除了英剧,小晖还有一部分任务是翻译哈佛、耶鲁等海外名校的网络公开课,使得那些没有什么外语基础的网友,也有幸体会到名师公开课的风采。公开课的翻译是更为高强度的工作,往往两个小时的公开课,涉及的专业名词就会达到一万以上,因此在翻译之前,召集人会给字幕组成员布置自学任务,要花三四天时间深入了解公开课讲授者的学术背景,把高频出现的专业名词都背熟。
所有的字幕组翻译都是“义务劳动”,因此,现在进入婚恋阶段的85后都基本退出了,翻译和校对主力,都变成了如小晖这样的90后。他们,才是以自己的无私付出“打破文化屏蔽的人”。
对小晖花那么多时间去做“网络义工”之事,父母起先有不解,但小晖说,字幕组就像一所学校一样,一直收留着精力充沛的年轻人,将来,就算生活的离心力,把“毕业生们”也抛掷到平庸的成年生活中去,我们,也终将欣慰于当年,有过这样一段只顾付出、不计报酬的青春。
(摘自《扬子晚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