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斌
从蹒跚幼童到耄耋老人,从航海专家到英武士兵……闻讯赶来的市民与航海界各路代表在上海国际客运中心码头区域欢度“中国航海日”。享有“中华神盾”美誉的“郑州”号导弹驱逐舰和挂满旗的现代化“东海救101”轮迎候市民的检阅。生动再现中国航海史、“海上丝绸之路”的船模和展板,在岸边挽起现代化舰船的伟岸英姿。浦江两岸鳞次栉比的地标性、历史性建筑勾勒出上海创业史气势磅礴的交响乐章。
2014年“中国航海日”上海宣传和纪念活动由上海市交通委、上海海事局、虹口区政府、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海军上海水警区主办,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协办,上海市航海学会承办。今年“中国航海日”的主题是“海上丝绸之路与船员生活”。
7月11日8时40分,启动仪式在“东海救101”轮直升机平台上隆重举行。身着制服的海事、海军及大学生代表,航运界高级船长、科研人员代表等百余人列队。英姿飒爽的海军士兵护卫升起的国旗,“中国航海日”会旗在一对家族中有航海人士的孪生学童手中冉冉升起。
上海市交通委副主任张林主持仪式。上海海事局局长徐国毅、纪检组长丘铭,东海救助局局长陆鼎良,解放军91668部队副司令夏志法,虹口区副区长钱元运,中国航海博物馆党委书记年继业,上港集团副总裁杨智勇,上海海运(集团)公司党委书记陆洪新等出席,并向“郑州”舰、“东海救101”轮和国客中心代表颁发锦旗。夏志法副司令员在致辞中评价了航海事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徐国毅局长宣布活动正式启动,舰船鸣笛。
各界人士络绎不绝赶到活动区域,参观舰船,参加航海文化和技术科普论坛。“东海救101”轮是海上救助先锋航海科普主力,连续三年参加航海日活动,是市民的老朋友。作为国际上最先进的救助船之一,是续航力10 000海里、14 000kW全天候远洋救助船,能搭载获救人员200人,设有直升机起降平台和机库,可搭载中型救助直升机出海和返航。登舰的市民竞相和担任引导员的“郑州” 舰士兵合影留念。“郑州”舰2013年底入役,最大长度155米,宽17米,标准排水量5 950吨,满载排水量7 500吨,装备了多套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武器装备,性能先进,具有较强的远程警戒探测和区域防空作战能力。2014年5月20日至26日,“郑州”舰作为中方主力战舰,参加了中俄“海上联合-2014”军事演习。
在国际港务大厦B1层多功能会议厅,航海文化和技术科普论坛吸引各界代表驻足聆听。上海市航海学会秘书长桑史良主持论坛。中国航海博物馆党委书记年继业、上海海运(集团)党委书记陆洪新、上海市交通委航运发展处处长施正伟、虹口区航运发展办公室主任张萍、上海极地研究中心“雪龙”号船长王建中等向2013年度上海市航海学会优秀论文作者代表颁奖,向中国航海博物馆文物捐赠杰出贡献单位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忻厚富、岑国和等个人颁发证书。
“雪龙”号船长王建中介绍在南极冰区救援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及搜寻马航MH370航班的非凡经历;中国航海博物馆介绍“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及馆藏文物;还播放了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抢险救助专题片。
当日,近1 900名各界人士兴致勃勃地登舰观摩,充满自豪感。上海市航海学会还组织业界专家参观上海海事局吴淞船舶交管中心。中国航海博物馆、中国打捞陈列馆向市民免费开放。人流如潮的地铁人民广场站 ,在陈列上海沙船模型区域,展示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成果、“中国航海日”活动的视频和图片长卷。
近几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成就举世瞩目。洋山港运营能力不断提升,航运集疏运体系不断优化,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连续多年在全球拔得头筹;自贸试验区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启运港退税、航运经纪等多项创新政策业务先行先试;航运服务业进一步开放,功能日趋完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内陆辐射力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深化。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7月11日,海纳百川、以港兴城的上海,在节日气氛中拉响了下一个伟大航程的汽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