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理论型社团的现状及发展策略——基于上海11所高校的调研

2014-08-28 02:04李书华
江西社会科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研究型社团理论

■李书华

高校理论型社团以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组织广大学生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使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和观点分析实际遇到的问题,成为高校学习、研究、宣传、实践马克思主义的阵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党团组织团结青年学生的重要桥梁。笔者对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华大学等11个上海高校的理论型社团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调研,在分析、对比各社团模式的基础上提供理论型社团进一步发展的一些策略。

一、上海高校理论型社团的比较及现存问题

(一)功能定位比较

在我们调查的11个理论研究社团中,只有上海财经大学“大学生政治学院”与同济大学“《邓小平文选》研究会电信分会”这两个社团与党组织直接挂钩。上海财经大学“大学生政治学院”是在该校金融学院党委的直接领导下,面向普通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等,通过形式多样、分层分类的理论教育及素质拓展活动,承担理论知识的普及、党员继续教育和学生素质拓展和思想教育工作。其特点是规模较大,职能细分,活动具有一定强制力和影响力,在宣传、经费等方面也较普通社团更为充分。但由于培训学生的类型广泛且人数众多,造成组织事务的繁多和精力的分散,理论学习和研究难以深入。同济大学“《邓小平文选》研究会电信分会”是该校电信学院党委下设的一个组织,主要职责是配合学院党委做好党建工作,有学院党委的强大支持,资金资助充裕,尤其在工作开展方面直属院党委,可以要求各党支部的支持和配合。但由于成员变相承担了许多党支部的工作,自主性不足,且工作过程手续繁多,难以开展形式新颖的活动。

其余9个社团的定位类似于兴趣类社团,成员多是热衷理论学习和时政研究的普通师生,在机构划分上多是由所属社团联统一管理,与其他兴趣爱好型社团一起开展活动。该类社团的优势在于形式灵活,活动自主性高,特别适合开展沙龙、半月谈、读书会等活动,参与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研讨热情。此类社团主要存在两类问题:其一是可用资源较少,自筹的经费在举办一些较大规模的活动时便显得力不从心;其二是受众面狭窄,由于理论学习、时政研究相对枯燥,对普通学生的吸引力有限,在经济、体育等热门社团的竞争下,出现了人员的大量流失。9个社团都不同程度出现了场面冷清、门庭冷落的情况。

(二)组织架构比较

11个理论研究型社团的组织架构大致有两类:一类没有明确的组织架构,由学生骨干或少数具有理论研究积极性的学生负责开展活动,每次活动根据需求临时分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另一类有明确的组织架构。这类社团又分三种:第一种以独立的学生机构存在,主席团是领导核心,下设宣传部、秘书部等职能部门,如上海财经大学“大学生政治学院”(图1);第二种在学校设总部,在各院系设分部,各分部自主管理,总部只负责总体安排、组织交流等,如上海师范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图2);第三种由理事会领导,社长、财务、场务等相对独立,如复旦大学“少年中国社”(图3)。

图1 上海财经大学“大学生政治学院”组织架构

图2 上海师范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组织架构

图3 复旦大学“少年中国社”组织架构

(三)发展路线比较

不同的组织架构和社团定位,形成了不同的发展路线,即精英化路线和普及大众化路线。理论型社团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理论研究。精英化路线是指理论社团吸引有兴趣的同学共同研讨有关党的指导思想、政策方针及组织开展实践活动,目的是提升内部成员的理论修养和研究水平。比如,复旦大学“少年中国社”很少举办讲座或沙龙,而是注重内部成员对理论的探索,定期选取社员感兴趣的主题,如墨西哥革命史、哲学之类,组织社员研读、讨论、成章,因此其理论研究成果颇丰且具有一定的研究水平和价值。

大众化路线主要通过举办时政讲座,组织大型实践活动等,让广大普通学生参与进来。这些活动受众面广,影响力大,但往往不能从中提炼出更深刻的理论知识。比如,上海财经大学的“大学生政治学院”理论培训部每学期针对初次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学举办包括党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入党流程和党章知识的培训并加以考核,这是出于普及党的基础知识、完善积极分子学习的考虑,不会进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

(四)活动形式与内容比较

社团活动是决定社团发展状况和质量的核心。开展活动的形式主要集中在讲座、沙龙、论坛以及各式各样的展览活动。东华大学“‘三个代表’研究会”定期举办的主题活动,不仅包括上述内容,同时还举行了征文、论坛、支教、“时事追踪(手机新闻)”等特色活动。华东理工大学“时代青年理论学习实践营”则定期组织会员开展研读原著、理论研讨、讲座报告、论文评选和学习交流等健康活泼的理论活动。各个社团不仅立足校园展开活动,还组织学生参与许多与外校的合作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例如上海师范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举行“红色一日游”活动,参观上海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定期举行“大手牵小手”活动,与上海高中的困难学生“1-1”结对,帮助那些学习困难或经济贫困的学生。又如,同济大学“《邓小平文选》研究会电信分会”每年暑假组织学院内的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城市走向农村,从东部走向西部,熟悉社会,了解国情。

在社团活动内容方面,多数社团采取由时政热点展开,与时俱进。在内容选取方面多是具有广泛性或与大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例如在近两年分别选取“媒体道德”、“文明迎世博”、“十八大精神学习”等。

此次调研,我们还调查了武汉大学、山东大学等其他省市的高校理论型社团,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有超过70%的学生认为学校的理论研究型社团在活动时间安排方面比较适中,近四分之一的学生觉得活动时间较为松散,6%的学生认为活动密度整体较适中。

图4 社团活动时间的安排

图5 学生最感兴趣的社团活动形式

从学生最感兴趣的理论型社团活动形式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出,举办理论讲座仍十分必要,学生们希望从讲座中有所收获,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挖掘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深层次题材,举办理论性较强和有一定研究深度的讲座仍是理论研究型社团的主体活动。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学生们不只渴求理论知识,还希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如志愿者活动、主题交流会、知识竞赛等实践活动,在实际行动中锻炼自己,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在这方面,理论研究型社团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组织形式丰富的主题活动,构建起一个素质拓展的平台。

此外,根据图形显示,学生参加理论型社团的目的以锻炼自身理论素养与思辨能力为主,也有超过20%的学生是为了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还有一些学校则硬性规定学生必须参加社团活动。

图6 学生参加社团及其活动的目的

二、理论型社团的发展策略

高校理论型社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但由于主观、客观、认识层面或体制机制上的种种原因出现人才流失、经费不足等问题,不少理论型社团的发展和建设不尽人意,未能很好地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因此,今后各理论型社团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社团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方面更注重人性化,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各项有吸引力的活动,在社团的定位、组织架构、文化建设、品牌建设等方面狠下功夫,实现理论型社团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社团定位要明确

每个理论型社团都应当明确定位,无论是理论主导型社团、实践主导型还是理论—实践结合型社团,既不能仅停留于理论层面,使研究结果空泛而缺乏实际意义,也不能只注重实践而忽视对理论的学习、研究和运用。理论研究型社团作为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社团组织,既要坚持理论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也要用实践检验理论。

(二)组织架构要合理

高校理论型社团与其他社团一样面临每年一度的换届,人员流动快,要在管理层频繁变动的情况下尽可能保证社团不受影响,其组织架构要遵循四点原则。首先,有章可循。理论型社团应明确自身的章程、宗旨、主要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奖惩制度、经费来源等。明确自身宗旨、规章制度可以避免活动的盲目性,也可以避免由于管理层的变化而造成社团性质、定位、活动的变化不定。其次,能力匹配。管理层要能胜任自己的职位,成员间的能力应互为补充、相互匹配,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能力。再次,和谐合作。在选择管理层成员时首先要考虑每个成员是否有团结合作的精神,是否善于接受、倾听其他成员的观点和建议,只有管理层成员相互之间的和谐合作,才能使社团更有生命力和战斗力。最后,吐故纳新。在管理层或社员的选拔中,除了留用有能力的老成员,更需吸纳新的成员,不断为理论型社团补充新鲜血液。同时要通过一些激励和奖惩制度来调动社员的积极性,提高管理层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发展模式要专业

1.社团文化的建设

社团文化是一个社团信奉并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是社团的“灵魂立法”。社团文化反映了一个社团内部隐含的主流价值观、态度和做事的方式,它是理论研究型社团未来的发展推动力。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目前高校理论型社团面临文化真空的问题,没有文化就不能统一整个机构的发展共识进而推动社团的进步,这是目前研究型社团的发展瓶颈。社团文化不同于社团定位,社团文化是要能影响整个社团成员做事做人的态度,是培养人的素养。所以,建设自身的文化应该被视作社团工作的重点。

笔者认为,对于社团文化来说,以下几点至关重要。首先,要保持内部成员的兴趣和积极性。社团是成员兴趣的产物,同时又是他们兴趣的体现,那些因兴趣而产生的目标和理想就成了社团的灵魂。因此,社团就应该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宣扬自己的理念,形成社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扩大社团的影响力。其次,要确保整个机构熟知自己社团的定位。社团要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服务什么,如何服务,为谁服务。管理层自己不仅要清楚这个定位,而且更需要贯彻到社团的每一个成员。再次,要能把握社团在各阶段的工作重心。开展活动时,社团成员要明确“做什么工作?重心在哪里?如何才能围绕重点展开工作?”最后,要有开放、包容的社团发展理念。高校理论型社团要多与兄弟院校的理论型社团相互学习沟通,联合开展主题活动。此外,要面向社会开展大型活动,这不仅可以提高社团声誉和社会影响力,而且可以提高社团和社员的能力水平,加强社团自身的建设。

2.品牌活动的打造

社团做活动,要贴近学生,提高质量和影响,打开知名度。大学生是最富有激情的一个社会群体,也是最能够接受新观念的一个阶层,他们热衷时事,喜欢谈论和关注身边发生、报道的国内外大事。但是,大学生不喜欢死板、枯燥的政治宣讲,更不喜欢纸上谈兵的理论内容。理论研究型社团应该了解学生最关心、最感兴趣的东西,围绕他们关注的热点做文章,使社团成为大学生联系时事政治的一块平台。

从我们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到,志愿者活动是学生们最喜闻乐见的活动,而富有深度的理论性讲座在学生中也很受欢迎。可以根据这一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活动,打造品牌活动,如上海财经大学“大学生政治学院”辅导民工子弟小学学生课业的“小小蒲公英”项目。

3.素质平台的建立

一个机构能有多大的发展空间,跟她培养的成员素质息息相关。立足于理论学习,在为普通同学做培训的同时,更要借助资源优势来加强学习,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如何从根本上取得进步,主要方式就是将建立共享的学习平台作为理论研究型社团自我提高的重要载体。“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应该贯穿组织活动的全过程,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活动的趣味性、吸引力,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和社员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4.精英化与大众化的融合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精英化,就是根据社团的特点,重点培养学生干部,让他们在学生中发挥作用;大众化就是要顾及普通学生,将活动的受众面打开。这两者非但不相互矛盾,反而是相互促进的。

具体而言,重点培养学生干部,就是在社团举办的活动中,充分让学生干部在其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让他们从各项小事做起,从细节处做起,慢慢让他们了解社团的文化和宗旨,然后,放手让他们自己去策划和完成一个个项目。

而普及到普通学生,就是要将活动铺开,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社团的活动,这就需要策划的活动能够吸引学生们的参与,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结语

笔者根据对上海11所高校的理论研究型社团的现状调研,发现了高校的理论研究型社团存在的系统性不强、贴近学生实际不够、德育思想和方法手段不够先进等问题,提出了社团定位明确、组织构架合理和发展模式专业等发展策略,为高校理论性社团突破自身的发展瓶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提供了一些理论参考。

[1]艾靓,绵昕欣,付佳迪.高校大学生理论社团的运作逻辑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5).

[2](美)保罗·萨谬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M].萧琛,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3]纪亚光,吴荣生.论大学生“红色社团”在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

[4]冯皓,郑欣峰,詹筱媛.发挥学生理论社团作用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中国高等教育,2012,(6).

[5]王方华,吕嶷.企业战略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6]马燕,曾宪仁.浅谈大学社团的管理与发展[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8).

猜你喜欢
研究型社团理论
缤纷社团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