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菇引进品种筛选试验

2014-08-28 19:12陈全胜周桃英杨辉德
湖北农业科学 2014年13期
关键词:浙农双孢菇菌丝

陈全胜 周桃英 杨辉德

摘要:为筛选适宜湖北省种植的双孢菇(Agaricus bisporus)品种,以湖北省主栽品种As2796为对照,进行了江苏17号、蘑加1号、英秀1号、浙农2号引进品种的筛选试验。通过比较不同品种双孢菇生物学特性指标,综合考虑不同品种双孢菇的性状,浙农2号为较优的引进品种。

关健词:双孢菇(Agaricus bisporus);引进品种;筛选;生物学特性

中图分类号:S64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3-3078-04

Varieties Screening from Introduced Agaricus bisporus

CHEN Quan-sheng,ZHOU Tao-ying,YANG Hui-de

(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 Huanggang 438002, Hubei, China)

Abstract: Using Agaricus bisporus As2793 as CK, the screening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among Jiangsu No.17, Mojia No.1, Yingxiu No.1, Zhenong No.2 to figure out the suitable varieties of A. bisporus in Hubei province. By comparing biology character indexes of different varieties of A. bisporus and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different varieties of A. bisporus traits, Zhenong No.2 was found to be the elite introduced variety.

Key words: Agaricus bisporus; introduced species; screening; biology character

通过对双孢菇优良品种引进地的调查,认为江苏17号、浙农2号、英秀1号、蘑加1号等4个品种可适应湖北省的栽培条件,并且目前湖北省内双孢菇(Agaricus bisporus)主栽品种是As2796,所以选择江苏17号、蘑加1号、英秀1号、浙农2号为引进筛选品种,与As2796对比,开展不同品种双孢菇生物学特性比较试验,以期从中筛选出适宜湖北省栽培条件的优良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双孢菇品种 江苏17号引自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英秀1号引自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浙农2号引自浙江农业大学食用菌研究所;As2796引自湖南农业大学食用菌研究所;蘑加1号引自华中农业大学菌种实验中心。

1.1.2 培养基 母种培养基(PDA培养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去离子水定容至1 000 mL,pH自然;原种培养基:麦粒(含水量50%~55%)98%,石膏1.5%,碳酸钙0.5%,pH 6.5~7.0(灭菌后); 双孢菇培养料配方:稻草47.6%,牛粪47.6%,石膏1.2%,饼肥1.2%,尿素0.2%,过磷酸钙1.2%,石灰1.0%,培养料需进行二次发酵[1]。

1.1.3 主要设备 LRH-70生化培养箱(苏州江东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GT7C卧式灭菌锅(温州市盛田机械有限公司); NRY-200培养摇床(福州精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食用菌无菌接种箱(苏州奇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不同双孢菇品种菌丝生长测定 菌丝在斜面培养基上表现出良好的生长势时,每天观察菌丝密度、菌丝颜色、气生菌丝量、萌发时间、满管时间。每个双孢菇品种接种15支试管,不同菌株的菌丝生长指标的观测均为15支试管的平均值[2]。

采用PDA培养基测定菌丝生长速度,为了提高试验的准确性,在无菌操作下用打孔器打孔,再将菌种接种在直径6 cm的小培养皿中,放置在24 ℃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 d后开始测定。每个样品设3次重复,最后求平均值。

1.2.2 不同品种双孢菇菌丝体生物量比较 每瓶接入约0.5 cm2的斜面菌种2块于一级摇瓶250 mL三角瓶(装液量100 mL),120 r/min、26 ℃培养10 d后,分别定量取10 mL菌种转接于二级摇瓶(250 mL三角瓶装液量90 mL中),120 r/min、24 ℃培养7 d。将发酵液3 000 r/min离心20 min,所得沉淀即菌丝体置于预先烘干并称重的滤纸上过滤,并用去离子水洗涤数次,然后置干燥箱中60 ℃烘干至恒重,每个处理重复3次,计算菌丝体平均干重[3]。

1.2.3 不同品种双孢菇生育期比较 将预处理后的稻草按培养料配方配制,培养料经二次发酵后,倒入长40 cm、宽40 cm、高20 cm的塑料筐中,每筐装量折合干料约4.86 kg,每个菌株装30筐,置于24 ℃恒温培养,待菌丝长至2/3时覆土,土层厚约4 cm[4,5]。覆土后,室内温度控制在20 ℃左右,要常常喷水保持土面湿润,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每天观察并记录菌丝生长情况。待土缝中看见菌丝,当土层中菌丝开始纽结成绒毛状,形成球状大小的白点时重喷结菇水,同时加大通气量。出现菇蕾后,保持空气相对湿度90%左右,控制温度在15~18 ℃,每天开窗通风约30 min,见菇蕾长至黄豆大小时喷出菇水,分2 d喷水,总水量为2.5 kg/m2左右。观察各菌株在培养料上的长势,待菌丝封面即可覆土,仔细记录不同菌株由播种到菌丝封面期间覆土时间、原基形成期及子实体采收期所需时间,菌丝在培养料中的生长时间与相对吃料深度,以及在整个采收期间内子实体的累积产量,不同菌株的观测均为30筐的平均值。

1.2.4 不同品种双孢菇子实体生物学性状观测 原基形成后计数原基数量,当子实体快成熟时,观测不同菌株的生物学性状,包括菌盖颜色、菌盖直径、菌柄长度、菌柄直径、单个子实体重、子实体韧性及产量。不同菌株的观测均为30筐的平均值。

1.2.5 不同品种双孢菇产量及生物学效率 生物学效率按常规方法计算,记录30筐的料重、产菇量,计算生物学效率的平均值。生物学效率=(子实体的鲜重/培养料的干重)×100%。

1.2.6 不同品种双孢菇子实体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测定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总糖、粗灰分的含量。粗蛋白质的测定采用微量凯氏定氮法;粗纤维的测定采用食用木腐菌生理生化研究方法;粗脂肪的测定采用索氏提取法;总糖的测定采用 3,5-二硝基水杨酸法;粗灰分的测定采用干灰化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双孢菇菌丝生长情况

不同品种双孢菇在斜面培养基上菌丝的生长情况见表1。由表1可知,在同种斜面培养基上,不同品种双孢菇菌丝的生长速度和密度存在一定差异。就菌丝颜色、菌丝密度方面来说,蘑加1号与As2796表现较好;但浙农2号从菌丝萌发时间、满管时间方面来看优于其他品种,菌丝呈白色。

2.2 不同品种双孢菇菌丝体生物量

通过液体培养得到的不同品种双孢菇菌丝体生物量见图1。由图1可以看出,江苏17号菌丝体生物量最高,其次是As2796、浙农2号、蘑加1号,英秀1号最低。与英秀1号相比,江苏17号、As2796、浙农2号的菌丝体生物量均与其差异显著(P<0.05),蘑加1号与其差异不显著。

2.3 不同品种双孢菇菌丝的吃料情况

不同品种双孢菇菌丝在培养料上的吃料情况见图2,菌丝生长的速度跟菌丝吃料的深度呈正相关,菌丝生长总的趋势是开始生长缓慢,5~10 d生长迅速,20 d后又趋于缓慢,这符合一般的生物生长规律。浙农2号的菌丝生长速度一直比较快,其次是蘑加1号、As2796、江苏17号;英秀1号的菌丝在开始生长阶段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可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生长速度变缓。

2.4 不同品种双孢菇子实体日增长量

不同品种双孢菇子实体日增长量见图3。从图3可以看出,江苏17号、英秀1号、蘑加1号、浙农2号达到峰值的速度均较快,说明这4个双孢菇品种的产菇期比较集中;英秀1号、蘑加1号后期下降较快,说明这两个双孢菇品种后期产量较低;As2796达到峰值的速度最慢,而且下降趋势较缓,说明As2796的整个出菇期时间持续较长。

2.5 不同品种双孢菇子实体生物学性状

不同品种双孢菇子实体生物学性状见表2。由表2可知,几个生物学性状综合表现良好的有As2796和浙农2号,其中As2796子实体较大,菌肉较厚,浙农2号子实体大小适中,江苏17号、英秀1号、蘑加1号子实体偏小;As2796和浙农2号子实体韧性好,烘干、盐渍和鲜销均可;江苏17号、英秀1号、蘑加1号子实体韧性较一般、易破碎,比较适合于盐渍和烘干后销售。

2.6 不同品种双孢菇生育期比较

不同品种双孢菇生育期比较见图4。从图4可以看出,浙农2号从播种到菌丝封面的时间最短,其次为蘑加1号与英秀1号,As2796与江苏17号时间较长。覆土之后浙农2号最早形成原基,江苏17号菌丝封面后经11 d才形成原基,再经7 d便可开始采收,As2796菌株原基形成和采收时间均比其他菌株晚,与浙农2号相比,其播种至采菇时间相差5 d。

2.7 不同品种双孢菇前三潮菇的产量及生物学效率比较

不同品种双孢菇前三潮菇的平均产量及生物学效率见图5。从图5可以看出,浙农2号的平均产量最大,生物学效率最高,达到43.95%;其他依次为As2796、江苏17号、英秀1号,生物学效率分别为40.87%、39.60%、36.41%,蘑加1号生物学效率最低,为31.62%。

2.8 不同品种双孢菇子实体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不同品种双孢菇子实体主要营养成分分析见图6。从图6可以看出,粗蛋白质含量As2796最高,其他依次是浙农2号、英秀1号、江苏17号、蘑加1号;粗脂肪含量浙农2号最高,其他依次是英秀1号、As2796、蘑加1号、江苏17号;粗纤维含量浙农2号最高,其他依次是As2796、英秀1号、江苏17号、蘑加1号;总糖含量浙农2号最高,其他依次是As2796、江苏17号、英秀1号、蘑加1号;粗灰分含量蘑加1号最高,其他依次是英秀1号、浙农2号、江苏17号、As2796。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湖北省双孢菇主栽品种As2796子实体大小、单菇重等性状较好,产量与生物学效率较高,但出菇较晚。浙农2号子实体大小适中,产量高、子实体韧性好、生物学效率高,出菇期集中,且浙农2号子实体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总糖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均衡。综合考虑不同品种双孢菇的性状、产量、生物学效率、主要营养成分,浙农2号为较优的引进品种。

参考文献:

[1] 马 琴,张福元.双孢菇母种培养基优选试验[J].食用菌,2003(2):20-21.

[2] 景小兰,田洪岭.醋糟与稻草栽培双孢菇比较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08,36(9):90-92.

[3] 刘树才,刘国宇.双孢菇标准化栽培及培养料发酵管理技术[J]. 蔬菜,2013(3):19-21.

[4] 周希华,姜国华,张学玲.双孢菇的品种类型及菌种质量[J].北方园艺,2008(4):244-245.

[5] 靳立荣.双孢菇覆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北方园艺,2008(11):179-180.

1.2.4 不同品种双孢菇子实体生物学性状观测 原基形成后计数原基数量,当子实体快成熟时,观测不同菌株的生物学性状,包括菌盖颜色、菌盖直径、菌柄长度、菌柄直径、单个子实体重、子实体韧性及产量。不同菌株的观测均为30筐的平均值。

1.2.5 不同品种双孢菇产量及生物学效率 生物学效率按常规方法计算,记录30筐的料重、产菇量,计算生物学效率的平均值。生物学效率=(子实体的鲜重/培养料的干重)×100%。

1.2.6 不同品种双孢菇子实体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测定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总糖、粗灰分的含量。粗蛋白质的测定采用微量凯氏定氮法;粗纤维的测定采用食用木腐菌生理生化研究方法;粗脂肪的测定采用索氏提取法;总糖的测定采用 3,5-二硝基水杨酸法;粗灰分的测定采用干灰化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双孢菇菌丝生长情况

不同品种双孢菇在斜面培养基上菌丝的生长情况见表1。由表1可知,在同种斜面培养基上,不同品种双孢菇菌丝的生长速度和密度存在一定差异。就菌丝颜色、菌丝密度方面来说,蘑加1号与As2796表现较好;但浙农2号从菌丝萌发时间、满管时间方面来看优于其他品种,菌丝呈白色。

2.2 不同品种双孢菇菌丝体生物量

通过液体培养得到的不同品种双孢菇菌丝体生物量见图1。由图1可以看出,江苏17号菌丝体生物量最高,其次是As2796、浙农2号、蘑加1号,英秀1号最低。与英秀1号相比,江苏17号、As2796、浙农2号的菌丝体生物量均与其差异显著(P<0.05),蘑加1号与其差异不显著。

2.3 不同品种双孢菇菌丝的吃料情况

不同品种双孢菇菌丝在培养料上的吃料情况见图2,菌丝生长的速度跟菌丝吃料的深度呈正相关,菌丝生长总的趋势是开始生长缓慢,5~10 d生长迅速,20 d后又趋于缓慢,这符合一般的生物生长规律。浙农2号的菌丝生长速度一直比较快,其次是蘑加1号、As2796、江苏17号;英秀1号的菌丝在开始生长阶段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可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生长速度变缓。

2.4 不同品种双孢菇子实体日增长量

不同品种双孢菇子实体日增长量见图3。从图3可以看出,江苏17号、英秀1号、蘑加1号、浙农2号达到峰值的速度均较快,说明这4个双孢菇品种的产菇期比较集中;英秀1号、蘑加1号后期下降较快,说明这两个双孢菇品种后期产量较低;As2796达到峰值的速度最慢,而且下降趋势较缓,说明As2796的整个出菇期时间持续较长。

2.5 不同品种双孢菇子实体生物学性状

不同品种双孢菇子实体生物学性状见表2。由表2可知,几个生物学性状综合表现良好的有As2796和浙农2号,其中As2796子实体较大,菌肉较厚,浙农2号子实体大小适中,江苏17号、英秀1号、蘑加1号子实体偏小;As2796和浙农2号子实体韧性好,烘干、盐渍和鲜销均可;江苏17号、英秀1号、蘑加1号子实体韧性较一般、易破碎,比较适合于盐渍和烘干后销售。

2.6 不同品种双孢菇生育期比较

不同品种双孢菇生育期比较见图4。从图4可以看出,浙农2号从播种到菌丝封面的时间最短,其次为蘑加1号与英秀1号,As2796与江苏17号时间较长。覆土之后浙农2号最早形成原基,江苏17号菌丝封面后经11 d才形成原基,再经7 d便可开始采收,As2796菌株原基形成和采收时间均比其他菌株晚,与浙农2号相比,其播种至采菇时间相差5 d。

2.7 不同品种双孢菇前三潮菇的产量及生物学效率比较

不同品种双孢菇前三潮菇的平均产量及生物学效率见图5。从图5可以看出,浙农2号的平均产量最大,生物学效率最高,达到43.95%;其他依次为As2796、江苏17号、英秀1号,生物学效率分别为40.87%、39.60%、36.41%,蘑加1号生物学效率最低,为31.62%。

2.8 不同品种双孢菇子实体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不同品种双孢菇子实体主要营养成分分析见图6。从图6可以看出,粗蛋白质含量As2796最高,其他依次是浙农2号、英秀1号、江苏17号、蘑加1号;粗脂肪含量浙农2号最高,其他依次是英秀1号、As2796、蘑加1号、江苏17号;粗纤维含量浙农2号最高,其他依次是As2796、英秀1号、江苏17号、蘑加1号;总糖含量浙农2号最高,其他依次是As2796、江苏17号、英秀1号、蘑加1号;粗灰分含量蘑加1号最高,其他依次是英秀1号、浙农2号、江苏17号、As2796。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湖北省双孢菇主栽品种As2796子实体大小、单菇重等性状较好,产量与生物学效率较高,但出菇较晚。浙农2号子实体大小适中,产量高、子实体韧性好、生物学效率高,出菇期集中,且浙农2号子实体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总糖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均衡。综合考虑不同品种双孢菇的性状、产量、生物学效率、主要营养成分,浙农2号为较优的引进品种。

参考文献:

[1] 马 琴,张福元.双孢菇母种培养基优选试验[J].食用菌,2003(2):20-21.

[2] 景小兰,田洪岭.醋糟与稻草栽培双孢菇比较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08,36(9):90-92.

[3] 刘树才,刘国宇.双孢菇标准化栽培及培养料发酵管理技术[J]. 蔬菜,2013(3):19-21.

[4] 周希华,姜国华,张学玲.双孢菇的品种类型及菌种质量[J].北方园艺,2008(4):244-245.

[5] 靳立荣.双孢菇覆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北方园艺,2008(11):179-180.

1.2.4 不同品种双孢菇子实体生物学性状观测 原基形成后计数原基数量,当子实体快成熟时,观测不同菌株的生物学性状,包括菌盖颜色、菌盖直径、菌柄长度、菌柄直径、单个子实体重、子实体韧性及产量。不同菌株的观测均为30筐的平均值。

1.2.5 不同品种双孢菇产量及生物学效率 生物学效率按常规方法计算,记录30筐的料重、产菇量,计算生物学效率的平均值。生物学效率=(子实体的鲜重/培养料的干重)×100%。

1.2.6 不同品种双孢菇子实体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测定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总糖、粗灰分的含量。粗蛋白质的测定采用微量凯氏定氮法;粗纤维的测定采用食用木腐菌生理生化研究方法;粗脂肪的测定采用索氏提取法;总糖的测定采用 3,5-二硝基水杨酸法;粗灰分的测定采用干灰化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双孢菇菌丝生长情况

不同品种双孢菇在斜面培养基上菌丝的生长情况见表1。由表1可知,在同种斜面培养基上,不同品种双孢菇菌丝的生长速度和密度存在一定差异。就菌丝颜色、菌丝密度方面来说,蘑加1号与As2796表现较好;但浙农2号从菌丝萌发时间、满管时间方面来看优于其他品种,菌丝呈白色。

2.2 不同品种双孢菇菌丝体生物量

通过液体培养得到的不同品种双孢菇菌丝体生物量见图1。由图1可以看出,江苏17号菌丝体生物量最高,其次是As2796、浙农2号、蘑加1号,英秀1号最低。与英秀1号相比,江苏17号、As2796、浙农2号的菌丝体生物量均与其差异显著(P<0.05),蘑加1号与其差异不显著。

2.3 不同品种双孢菇菌丝的吃料情况

不同品种双孢菇菌丝在培养料上的吃料情况见图2,菌丝生长的速度跟菌丝吃料的深度呈正相关,菌丝生长总的趋势是开始生长缓慢,5~10 d生长迅速,20 d后又趋于缓慢,这符合一般的生物生长规律。浙农2号的菌丝生长速度一直比较快,其次是蘑加1号、As2796、江苏17号;英秀1号的菌丝在开始生长阶段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可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生长速度变缓。

2.4 不同品种双孢菇子实体日增长量

不同品种双孢菇子实体日增长量见图3。从图3可以看出,江苏17号、英秀1号、蘑加1号、浙农2号达到峰值的速度均较快,说明这4个双孢菇品种的产菇期比较集中;英秀1号、蘑加1号后期下降较快,说明这两个双孢菇品种后期产量较低;As2796达到峰值的速度最慢,而且下降趋势较缓,说明As2796的整个出菇期时间持续较长。

2.5 不同品种双孢菇子实体生物学性状

不同品种双孢菇子实体生物学性状见表2。由表2可知,几个生物学性状综合表现良好的有As2796和浙农2号,其中As2796子实体较大,菌肉较厚,浙农2号子实体大小适中,江苏17号、英秀1号、蘑加1号子实体偏小;As2796和浙农2号子实体韧性好,烘干、盐渍和鲜销均可;江苏17号、英秀1号、蘑加1号子实体韧性较一般、易破碎,比较适合于盐渍和烘干后销售。

2.6 不同品种双孢菇生育期比较

不同品种双孢菇生育期比较见图4。从图4可以看出,浙农2号从播种到菌丝封面的时间最短,其次为蘑加1号与英秀1号,As2796与江苏17号时间较长。覆土之后浙农2号最早形成原基,江苏17号菌丝封面后经11 d才形成原基,再经7 d便可开始采收,As2796菌株原基形成和采收时间均比其他菌株晚,与浙农2号相比,其播种至采菇时间相差5 d。

2.7 不同品种双孢菇前三潮菇的产量及生物学效率比较

不同品种双孢菇前三潮菇的平均产量及生物学效率见图5。从图5可以看出,浙农2号的平均产量最大,生物学效率最高,达到43.95%;其他依次为As2796、江苏17号、英秀1号,生物学效率分别为40.87%、39.60%、36.41%,蘑加1号生物学效率最低,为31.62%。

2.8 不同品种双孢菇子实体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不同品种双孢菇子实体主要营养成分分析见图6。从图6可以看出,粗蛋白质含量As2796最高,其他依次是浙农2号、英秀1号、江苏17号、蘑加1号;粗脂肪含量浙农2号最高,其他依次是英秀1号、As2796、蘑加1号、江苏17号;粗纤维含量浙农2号最高,其他依次是As2796、英秀1号、江苏17号、蘑加1号;总糖含量浙农2号最高,其他依次是As2796、江苏17号、英秀1号、蘑加1号;粗灰分含量蘑加1号最高,其他依次是英秀1号、浙农2号、江苏17号、As2796。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湖北省双孢菇主栽品种As2796子实体大小、单菇重等性状较好,产量与生物学效率较高,但出菇较晚。浙农2号子实体大小适中,产量高、子实体韧性好、生物学效率高,出菇期集中,且浙农2号子实体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总糖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均衡。综合考虑不同品种双孢菇的性状、产量、生物学效率、主要营养成分,浙农2号为较优的引进品种。

参考文献:

[1] 马 琴,张福元.双孢菇母种培养基优选试验[J].食用菌,2003(2):20-21.

[2] 景小兰,田洪岭.醋糟与稻草栽培双孢菇比较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08,36(9):90-92.

[3] 刘树才,刘国宇.双孢菇标准化栽培及培养料发酵管理技术[J]. 蔬菜,2013(3):19-21.

[4] 周希华,姜国华,张学玲.双孢菇的品种类型及菌种质量[J].北方园艺,2008(4):244-245.

[5] 靳立荣.双孢菇覆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北方园艺,2008(11):179-180.

猜你喜欢
浙农双孢菇菌丝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山峦叠嶂
中国被毛孢三种菌丝形态的超显微特征观察
棉柴覆土栽培双孢菇高产技术
甘露醇对低温下草菇菌丝的保护效应研究
新型抗菌肽菌丝霉素纯化工艺研究
赶着时间卖的双孢菇
郯城双孢菇丰收
双孢菇出菇过程的疑难问题及解决办法
新昌县浙农茶苗专业合作社
——为您提供优质无性系茶树种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