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饮

2014-08-28 23:12刘吉同
公务员文萃 2014年8期
关键词:延寿皇家百姓

刘吉同

西汉的韩延寿,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循吏,历任淮阳、颍川、东郡太守,深受一方百姓拥戴,然而最后却被朝廷弃用。行刑那天,男女老少吏民数千人从四面八方赶来为他送行,一直将他送至渭城刑场。途中人们争相攀住囚车,为他献上酒和烤肉,这大概是当时百姓最为奢侈的食物。韩延寿不忍拒绝,每人递来的酒他都一咽而尽,共喝了一石多。这真是千古一饮。这是何等的壮烈!每每读史至此,都令人血脉贲张,史上还有第二段这样的“豪饮”吗?好像没有。

临刑前,韩延寿让旧部分头感谢乡亲,说有劳大家远送,韩某虽死无恨。又交代三个儿子,从此世世代代不能做官(见《汉书·韩延寿传》)。大悲中大彻大悟。

“当官若为民作主”,韩延寿下场如斯。是个案吗?不,与他同朝的赵广汉、南宋的岳飞、明朝的于谦等等,都是这样的命运。而像唐朝徐有功、清朝郑燮那样的清官,则备受磨难。历史的天空中飘荡着太多的冤魂和悲歌!

假如把皇家利益和百姓利益比作两个圆,很显然,它们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个同心圆,而是有所交集的两个独立的圆。皇家考虑的是:从长远看,目标是如何使江山千秋万代不改姓,正如秦始皇所希冀的那样,“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国家永远是自己一家的私产,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家这样的思想根深蒂固而又坚定不移。1908年,革命和改良风起云涌,清王朝已摇摇欲坠。但是,帝国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首条仍赫然写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捍卫家天下的决心毫不动摇。从眼前看,则是如何保住和巩固自己的龙位,“悠悠万事,唯此为大”。故而“大是大非”就出来了。凡是有利于垄断社稷、保住皇位的,不管贪官贤官都是好官,恶政善政都是好政。历史上那些品质恶劣的往往能弹冠相庆,比如武则天时代不少乡村地痞一夜之间便成了将军、御史,原因就在这里。赵构为什么褒秦桧而杀岳飞?复辟后的明英宗何以要斩于谦?道理也在这里。与皇家和权贵的诸多利益相比,老百姓远在后边。这是皇权专制千古不变的铁律。

而臣子们会不会“有一颗善良的爱民心”呢?当然,历史上有像郑燮那样“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良官,但皇权政治的原因,这些人只能是少数和另类,更多的则是借皇家的专制权力而发财。鲁迅曾经对历代官吏作过总结,“他们都是自私自利的沙,可以肥己时就肥己,而且每一粒都是皇帝,可以称尊处就称尊。”在臣子看来,与官帽安全相比,与争权夺利相比,与“肥己”和“称尊”相比,草民的利益只能是等而下之。韩延寿为何被斩,就是因为他的清名和声誉已经威胁到了朝中重臣萧望之的地位,萧大人略施小计,“串通”宣帝,韩延寿必死的命运就注定了。而于宫廷斗争“艺术”而言,韩延寿恰恰是个小学水平。这就是“为民作主”的下场为什么会这样惨的原因。

那么,这两个“圆”为什么又会交集呢?李世民曾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贞观政要卷一》)这是两“圆”能够“交集”的根因。两“圆”没有“交集”,那意味着遍地烽火,天下大乱。而皇帝最怕江山易姓,故总是会“为人民”,两个“圆”总会表现出部分“交集”。明君的“交集”会多些,那些庸君、暴君和昏君,则把“交集”弄得越来越小。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是唐太宗这样的“好皇帝”,在他们的字典里,也只有“为国”而没有“为民”,“为民”是为了“为国”。而国者,乃一家一姓之私也,故“治国”就是“治民”。这是人间悲剧的总根源。

(摘自《杂文报》)

猜你喜欢
延寿皇家百姓
闭门思过
无所不为
皇家游泳池
百姓身边的守护者
百姓看家“风”
百姓腰包更鼓了
比利时皇家艺术学院
延寿法的现在和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