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的天空》教学片段及评析

2014-08-28 19:28赵爱玲陈秉章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4年8期
关键词:蓝宝石拉萨蓝天

赵爱玲 陈秉章

【教学片段一】

师:(板书课题)《拉萨的天空》。(生边观察、边书空、边练读)

【点评】板书即为范写时。课前板书、屏幕出示,看似节省课堂教学时间,但学生看不到老师的书写过程。赵老师以过硬的书写基本功,边板书边导写,教师运笔,学生模拟,课堂养成自觉书空的习惯。

师:自读课题,想一想,从题目中你认为课文主要写什么?

生:我觉得课文主要写拉萨。

生:我认为主要是写天空。

生:写“天空”。但不是我们这里的天空,而是拉萨的天空。

师:说得有道理。读课题,要边读边思,体悟题目中词语之间的关系:可是写什么?所写内容的范围是什么?读时,要注意语气和停顿,注意强调“天空”一词。(生练读课题)

【点评】读课题,首先关注语音、语气、语速,指导学生用心体会“拉萨”与“天空”的领属关系,从文题中明白课文写什么,写什么范围的内容。这样,把“解题”与“审题”有机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解读课题,感悟题与文的关系,既为阅读课文张目导向,又为习作“审题”做好铺垫。

师:(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标示拉萨、仪征的方位)家乡的天空,我们抬头即可仰望,拉萨远隔万水千山,那里的天空怎么样?想看一看,比一比吗?

生:想!

师:打开课本,让我们共同观赏那美妙的天空。

【点评】让学生在祖国辽阔的版图上标示家乡仪征和“拉萨”,感受地域的遥远,意在激发学生的阅读预期。

师:通读《拉萨的天空》,扫除拦路虎,读课文时(可圈、可画、可查、可议,可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拉萨天空的特点和自己的感受。

生:我认为拉萨天空的特点是“蓝”。

生:我认为还要加上“特别”二字。

生:我觉得拉萨天空蓝得出奇。

生:我感到拉萨天空蓝得迷人。

生:我感到拉萨天空特别美。

生:课文里一共用了11个“蓝”字,我觉得那里的天空不是一般的“蓝”,很想看一看!

【点评】以学生对自己家乡天空的感知为映衬,自主选择阅读方法,通篇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进而,围绕课题阅读思考,感知拉萨天空的特点,感悟“题”与“文”的相互关系。

【教学片段二】

师:同学们感到拉萨的天空别样蓝,特别美!课文是怎样写出这美丽的天空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用心体会,将自己感受最深、最爱读的句子在班上展示朗读,与大家交流。(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你来朗读展示第1自然段。(生读)

生:他读得正确、流利,特别是“湛蓝”读得很有韵味,让人好像看到“蓝宝石一样”的天空。

师:“湛蓝”是一种什么样的蓝色?

生:“湛蓝”,就是很蓝很蓝的意思。

生:“湛蓝”,就是深蓝。

生:我觉得“湛蓝”还有一种“水晶晶”的意味。

师:还看过哪些东西也是这么湛蓝的吗?

生:一望无边的大海。

师:有同学告诉我,他对“湛”字很感兴趣。你们在课文预习时研究过吗?从“湛”的字形、字义联想到什么呢?

生:“湛”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甚”,意为水很多。

生:我查过字典,“湛”还有“清澈”的意思。

生:怪不得课文说,拉萨的天空“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呢!

师:这句话写得好,咱们一起来诵读。(生读)拉萨的天空蓝得透亮,你们的朗读透出了心底的喜爱,咱们一起来背诵,好吗?(师生齐背)

师:这句话写得这么形象、感人,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生:比喻。

生:把拉萨的天空比作蓝宝石。

师:(出示蓝宝石图片)看,这就是“蓝宝石”,晶莹剔透,闪闪发亮。

生:哇!

师:谁能用这样的语气来赞美拉萨的天空?(出示: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谁也来说说,好像什么?

生:透明的蓝绸子。

师:“蓝绸子”,好!请试着把句子说完整。

生: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透明的蓝绸子。

师:请注意,“湛蓝”与“透亮”之间是顿号,不是逗号,要注意顿号的用法和写法。还有要注意的地方吗?

生:“蓝”是上中下结构,“草字头”不能写成“竹字头”。

生:还要注意,“皿字底”写扁一点,“横”要写得长一点。(师田字格范写导练)

【点评】扎实的字词训练,是这一教学片段的亮点。其一品词析字。“湛蓝”一词从天空到地面,从远方到身边,多种感官参与,感受了“湛蓝”特有的色质;而“湛”字的辨析从字形、字义到课内外资源互补,迸发出“清水洗蓝天”的思维火花。其二由词及句,赏读、品读、评读,感受比喻句的作用,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调动积累,迁移仿说,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其三随堂习字。由学生从字里行间辨出来;“蓝”字的形体美、意韵美,田字格导练习书过程,让学生自己审视、体悟;习字练书,一笔一画皆倾心,既落实写字训练,又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教学片段三】

师:(屏幕映示: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妙”在何处?联系上下文读句子,演诵句子,相互品评。(生自诵自演、邻座合作)

【点评】学生乐于演诵,但也容易走过场。这一环节,留足自读、自悟、自我体验的时间很有必要。语言、动作、音韵、情感的协调融合,就有一个由内而外的感悟转化过程,互助合作也少不了。

生:“掬”演得好,双手轻快自然合拢。

生:“掬”,双手紧合,像是不让蓝天漏掉一滴似的。

生:仰面向上,这个动作我感到很亲切。

生:好像脸贴近了蓝天。

师:演诵入情、传神,品评合情合理。老师想问一问,你们是从哪儿感受到这些的?

生:课文。

师:很好,好文不厌百回读,请再读读课文,回味回味,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生:从“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我感到蓝天就在头上,(掬)动作要轻,当然不要发出声响。

生:“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这个“摸”字让我感到蓝天太近了。

生:读课文、看图画,似乎蓝天就在自己头上。

生:我好像自己就在拉萨了。

【点评】“掬”字句的读悟、演诵、品评,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展示自我,表达各自的见解、感受,嚼出语文味。一句妙语,慢慢咀嚼、细细品味,体悟内中真情;反复揣摩,协调融合,演诵倾吐心声;情境回读,品味反思,沿波再探源头。

师:同学们读出了在拉萨的感受,太妙了!请结合学习情境,用“真是太妙了”说说你所感到的妙处。

生:这个“掬”字用得真是太妙了。

师:读读下文,想一想,说说还有什么地方“真是太妙了”?

生:有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真是太妙了。

生:有草地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真是太妙了。

师:课文写得真是太妙了,我们一起来背诵好吗?(生练习背诵)

【点评】找准结合点,沟通、渗透、积累,引导学生由此及彼地读书、讨论、思考、揣摩表达,悟其道,获其知,习其法。同时,不失时机地迁移运用,诸如比喻句的仿造、“真是太妙了”句式的练说,就地取材的场景评说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仿,有所悟,有所得。

(作者单位:仪征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蓝宝石拉萨蓝天
拉萨舰,入列
蓝宝石单晶炉隔热屏内胆损坏机理
炫舞蓝天
拉萨姑娘美
拥抱蓝天
失踪的“蓝宝石”
臻迪无人机在蓝天中飞向未来
拉萨设施月季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同在一片蓝天下
35克拉蓝宝石730万美元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