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振兴
摘 要: 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图表、地图去阐述问题和分析问题,掌握阅读和运用地图、图表的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经常注意指导学生阅图用图,使学生掌握运用地图并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由此可见,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地图 多媒体 读图能力 兴趣培养
学生要会用图,关键是必须读图、读懂图。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教师的示范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地图浓厚的兴趣和强烈要学的欲望。
一、培养学生的读图习惯
1.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可经常结合世界上发生的热门时事,如日本大地震、美国飓风侵袭等热门事件,让学生从图中找出这些国家或地区,并探讨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学生逐渐对查找地图产生兴趣。
2.在任教的班级里帖上世界政区图和中国政区图,并布置一些课后读图的任务,如中国在世界的什么位置,它周边有哪些国家,福建周围有哪些省份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通过长期的培养,学生大多养成一遇到地理问题就查看地图的习惯。通过让学生在课外收集一些与课堂知识相关的地理图片、各类地图,然后在课堂中展示,并利用这些地图解决课堂中的地理问题,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氛围更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
二、加强读图方法指导,让学生有序读图
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理解能力比较薄弱,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想学、爱学外,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有的学生读图时只关注图片中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这就无法得到地图中所要体现的主要信息,也就是说,学生读图时很容易出现跑偏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知道阅读地图的一般步骤。
1.读图时应当先阅读地图的标题。地图标题注明了地图的主题和属性,这是阅读地图的前提。地图的标题为读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线索,因此,读取地图主题是关键的第一步。
2.查看地图图例、地图注释。图例是地图的语言,是地图的三要素之一,图上的颜色、线条、形状等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什么地理事物,一般都在图例中交代很清楚,因此,这是学生读懂地图的基础。
3.看地图内容。了解了地图的主题和图例、注释后,应当围绕地图主题展开思考,让学生结合地图标题、图例进行思考,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解决地理问题。最后教师再归纳总结,并适时板书,阐述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要力求做到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结合多媒体教学,让地图教学动态化、简明化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有形象、生动、动态、直观的优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教学重点、难点突破。利用多媒体模拟图片,能很好地弥补语言、文字描述的局限性,促使学生推理、想象,把书本中的文字转化为一种动感显现的图片展现在眼前,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理解地理信息、地理现象和地理原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教学,增大课堂教学容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初一上学期的“经线和纬线”、“地球的运动”等高线图、地形剖面图等知识点是初中地理的重要知识内容,也是初一学生最头疼、最难以理解的难点。如果只是通过教师的版图及对书本上地图的讲解,学生脑中难以建立起立体空间模型,难以体验地理事物的运动过程,结果就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学得一头雾水,甚至产生畏学情绪。而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地球的经纬线一目了然,简明易懂,地球的公转与自转运动生动而直观,大大降低了教与学的难度,提高了教学效率,优化了教学效果。
四、指导学生绘图,提高动手能力
绘图是读图过程中动手操作的环节,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技能。自己动手绘图,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技能。在绘图教学中,应根据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循序渐进,可以让学生由绘制学校简图开始,了解绘制地图的几个过程、深刻理解方向、图例、比例尺在地图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利用比例尺换算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绘图,促进小组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取长补短,为地理小组合作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教学中应该注重层次化教学。针对部分学困生读图方面的困惑,我一方面注重课堂中的个别辅导,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读图,让学优生与学困生合作探究。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困生的读图能力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同时,在小组合作读图中应该提出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得到提高。
总之,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是地理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地理教学中重要的常规任务,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素质。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爱看图、爱用图的习惯。在地图学习中感悟地理、感悟生活,培养热爱地理、热带祖国的思想感情是我们不容推卸的责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