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道古诗教学的“和美”风景

2014-08-27 20:31施燕红
江西教育B 2014年4期
关键词:和美古诗诗人

施燕红

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流派中,盛新凤老师的“和美语文” 以其清新、恬淡、优雅的教学风格,获得小语界的认同和肯定。“和美语文”在古诗教学中精彩演绎,细品之,拓展了“和美语文”以下的实践操作范畴。

一、传递经典古诗“常读常新”之和美

毕淑敏在《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中写道:“在8岁的时候我绞尽脑汁要把结尾改得皆大欢喜,18岁的时候我从中读到了爱情,28岁的时候我开始担心人鱼公主的家人,38岁的时候我开始思考它的写作技巧,48岁的时候我认为人鱼公主是在严峻的考验中锻造高贵的灵魂……”可见,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阅读经典文章都会有不同的体会与收获。古诗当是经典中的经典。好诗不厌百回读。盛老师课始一句“三年级我们就学过这首古诗了,古诗是需要重读的”为整堂课定下了基调,传递了“古诗需要常读常新”的理念。因为是重读,盛老师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默一默,只用了5分钟就完成了一首古诗的基本学习任务。

常读要做到很容易,常新则不易。五年级再读,要读出什么“新”呢?在接下来的课堂行进中,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了缕缕新意:诗情感悟“新”,通过“寒”与“明”的两极对比,感悟诗人的情感变化;意境品味“新”,无论是 “梧桐”的忧伤、“一灯明”的意味深长,抑或是“月”的思念,都在这堂课里悠悠萦绕;方法领会“新”,盛老师领着学生走近古诗的表达方式——“特殊的景抒特殊的情,不同的景抒不同的情”并通过学习“_____送寒声”“_____动客情”的迁移写法,从中收获改诗仿写的乐趣。可见,重读不是重复,重读指向提升。

二、呈现古诗课堂“以练导学”之和美

怎样在古诗课堂中让学于生,为学生创设更多语言文字运用的时机,盛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以练导学”的古诗教学新模式,将传统课堂的“以练固学、以练测学”转化为“以练导学,以练促学”。

在整堂课中,盛老师把训练作为一种载体引导学生更高效地进行古诗学习。首先,整堂课按“读所见——画所见——抒所感——移写法”层层推进,训练板块清晰明了。其次训练内容指向语文,五个板块分别指向读、想、说、悟、写的能力训练。再者,训练方式整合灵动,无论是体会诗人心中的“寒”还是感悟诗人眼中的“明”,抑或是用其他景物来替换“________送寒声”,还是结合其他古诗仿写“________动客情”,都不是孤立、机械的训练,有其精心拓展的古诗作依托,加上巧妙引导,学生练得轻松而有成效。盛老师“以练导学”的古诗教学新模式既依循传统,又大胆创新,既是回归,又是前行,使教学走向高效、和美之境。

三、彰显古诗教学“组块拓展”之和美

古诗词产生的年代久远,要准确把握诗歌作品的情感,学生要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就需要教师形成开放的语文教学观,让作者情、学生情在拓展延伸中融合。盛老师在这节课中充分展现了古诗拓展串联组块之美,其中三度拓展均可圈可点。

第一处学习“萧萧梧叶送寒声”一句时,盛老师让学生用“群雁南飞、秋菊摇曳、啾啾虫鸣、呼呼秋风”诸词替换,看似平常,实则非匠心独具者不可为之。何也?古诗中有不少意象,历经润泽,其所表达之意蕴,传递之情感,已有定数。盛老师扣住“梧叶”,拓展了韦应物的“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以及南宋诗人周紫芝的“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两句诗,帮助学生聚焦“梧叶”这一特殊的意象,体会到诗人那份孤寂忧伤的情感。此处宕开一笔,非独语文教学,乃是文化传承。

第二处拓展在理解“知有儿童挑促织”时,带出了同样是描写童年生活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村居》《所见》,这三首诗进一步展现了古代少年儿童的生活,丰满了学生对叶绍翁童年生活的想象。

第三处便是仿写诗句,迁移写法的时候,补充呈现《静夜思》《春日》《枫桥夜泊》三首古诗,参照这些古诗,学写“________动客情”,为学生提供了仿写的场景和“借景抒情”的写法。语言文字得到了运用,学生也变书本的为自己的,实现了语言的内化。

四、聚焦古诗情感“冲突对比”之和美

盛老师此课的浓墨重彩之处是锁定诗中的两个画面,聚焦一“寒”一“明”,体会诗人情感之变化。体会心中之“寒”,盛老师通过音乐画面造境,通过教师充满淡淡忧伤的含情描述,将学生带入了风高夜黑、寒意阵阵的江边,感受诗人的那份孤独伤感。体会心中之“明”,通过学生想象诗人可能玩过的游戏,帮助学生感受诗人心中的那份温暖与追忆。此时盛老师补充的其他描写童年游戏的古诗,借“追黄蝶”“放纸鸢”与“捕鸣蝉”的欢快,衬托出诗人客居他乡的内心之寒,以及乍见“一灯明”时,内心之暖。此处,诗人本该落笔写乡愁,却偏偏关注“儿童挑促织”,笔意突转,似乎使人难以捉摸。经由“寒”与“明”对比,方才明了,诗人是在“一灯”之光照耀下,照见了自己的童年,也照见了遥远的故乡。“一灯”之“明”愈明,“梧叶”之“寒”愈甚。这种情感冲突对比之美在诗人笔下神奇呈现,也在盛老师的课堂中自然流淌。可谓诗人写得高明,盛老师教得高超,相得益彰!

五、强化古诗语言“迁移运用”之和美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其目的简单地说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而能力不可能靠听说便能获得,它必须更多地通过实践操作来掌握。当前的语文课指向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环节还太少,这也是语文课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怎样在古诗课堂中让学生习得语言,迁移运用?盛老师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替换秋天的其他景物,试着改编“________送寒声”。此处改编诗句,不求编得有多好,唯求借此提炼诗意,感受诗情,体会学诗之乐而已。课尾补充《静夜思》等三首古诗,仿写“________动客情”,旨在迁移运用,加深对古诗“特殊的景抒特殊的情”“不同的景抒不同的情” 表达方法的领悟。让学生一写再写,趁热打铁,学以致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和美古诗诗人
晒娃还要看诗人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诗人猫
和美之美
诗人与花
“和美”语文:追求绿色生态课堂境界
我眼中的“和美”语文
和美校本课程润泽和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