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燕
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中,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始终若即若离,绝对的、单一的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阶段是不存在的,即使在中世纪大学诞生之初,以学术传播为主要任务的普通教育阶段,事实上也与大学之外的城市社区的职业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学术的实践来源与受教育者的世俗生活都必然与体现为专业性的职业息息相关。独立学院作为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高等教育机构,下车伊始即多以职业教育为主谋求民办高校的生存之道,在众多公立高校的间隙中寻求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独立学院经历了草创初期的职业教育为主时期之后,自然会进入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阶段,因为独立学院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应具有的教育属性也不能违背高等教育的本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天然间隙,形成了二者进行融合的大量问题,究其根源这些问题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对融合的实质的认识,二是对融合的策略的考量,独立学院在这方面同样如此,只是具有了自身的独特性。
一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关系辨析
(一)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教育目标上是统一的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问题出现的直接原因是对二者关系的认识,人们普遍接受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不同,有人甚至用专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不同来比拟这种差异,以强调与普通教育不同的基于职业或学科考虑的另一种性质的教育形态,“其目标与内容的差异所凸显的与普通教育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已经跨越了传统学校的界域。”[1]事实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都属于教育活动范畴,它们并没有背离教育活动区别于其它社会活动的精神特质,人类社会活动中有一部分是以精神特质立世的,比如教育、慈善等。也就是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所以同属于教育,在于它们在施行过程中及结果上都充分体现了教育精神,而教育精神将集中体现于教育目标之上。我们知道,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普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这种习惯性的表述隐含着一个需要提醒的常识性见识,那就是教育活动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都旨在培养人。因此,在教育目标上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没有区分,进一步说,职业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来培养人,普通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人,培养目标虽然不同但教育目标是一致的,这也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所以能够融合的学术性理由。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终将实现在学生身上,而不是简单的不同性质或类型的课程融合,这种融合实际上体现的也是学生成长及发展的需要,如若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没有这种需要,那么任何形式的教育融合都不会体现于教育目标。
(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课程资源的组合上各有侧重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关系复杂,“在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普通教育(自由教育、人文教育、通识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分裂与融合的两种状态。”[2]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的不同,具体反映在课程资源的组合上。课程资源根据培养目标设置,不同形态的教育在课程资源组合上差异明显。职业教育的课程资源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职业知识,二是职业技能,三是职业伦理及规范。普通教育的课程资源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专业(学科)知识,二是专业技能,三是一般知识(包括人文艺术修养知识)。实际上,单纯的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都是不存在的,因为职业知识与学科知识本身具有极强的关联性,职业技能与专业技能更是紧密相连,职业伦理及规范根本无法脱离一般知识的界限。虽然,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课程资源上具有极强的相关性,但二者在课程资源的组合上显然各有侧重。职业教育重在学生就业能力的塑造上,与人才市场需求尽可能保持相同的频率,人才市场需求变化职业教育课程资源组合就尽可能变化,尽可能满足社会对走出校园准备就业的学生的素养要求。普通教育重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奠基上,考虑的是学生的整个人生过程,就业能力的培养只是其中非常微小的一部分,甚至是不被明确提出和考虑的一部分,虽然也会涉及专业知识和技能,但那只是教育不得不依靠的载体,只是对学生兴趣的尊重的选择。实际上,正是因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课程资源组合存在不同才产生了二者需要融合的问题,而融合问题的出现根源在于职业在人生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今天的职业教育又太过关心了职业而疏忽了人生。
二独立学院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的实质
(一)融合的走向是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的注入
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问题上,独立学院与其他性质院校既具有共性又具有个性,因为独立学院建立的独特性决定了它在高校丛林中只能选择最适合自己生存的职业教育取向。尽管在实际施行中,因为人类文化的整体性和教育活动的全面性,不会出现单纯的职业教育或普通教育,但独立学院的确在事实上更多地偏重了职业教育。因此,职业教育成为大多数独立学院教育活动的主体部分。基于此,独立学院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问题的解决走向就非常明显了,自然是是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的注入,这种形象化的说法表明独立学院在教育融合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引入普通教育的理念和内容。比如,在“德国实施的是以职业预备教育为基础,以普通教育课程为条件,以学生自由选择为前提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渗透模式。”[3]既然是从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的注入,那么独立学院就不能丢弃职业教育这一基本领地,而只能是对这一领地进行符合教育融合要求的改造,强调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对于独立学院而言,教育融合的追求也不能改变独立学院的生存之道,否则独立学院将无法在高校丛林中得以存活和发展,因此,教育融合对于独立学院而言更像是一次革新,为略显单薄的职业教育注入更丰腴的养分,以改变独立学院在教学意义上只能进行职业培训的事实和形象。接下来,我们需要思考的独立学院应向职业教育注入普通教育的何种内容或元素。
(二)融合的根本是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的融合
独立学院至少需要向自身的职业教育注入普通教育的理念和内容,因为教育融合首先需要精神层面的融合,其次需要物质层面的融合。精神层面的融合莫过于教育理念的融合,因为教育理念是教育形态的精神性实质,可以说教育理念决定了教育形态的生成。物质层面的融合莫过于教育内容的融合,因为教育内容承载了教育形态的全部现实,教育者等其它教育要素只是这一现实得以实现的中介。具体地说,教育理念的融合是教育融合的根本所在,如何促成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教育理念上的融合才能解决根本问题,毕竟二者的追求如此不同,各自的教育实施规范又如此根深蒂固。教育内容的融合是教育理念融合的最终体现,毕竟教育内容是实现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的现实载体,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内容上差异巨大,相互的融合不可能是简单的课程增减,而只能是出现新型的符合新教育理念的课程。美国部分地区是通过“转学教育”实现这一融合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美国联邦政府、高等教育界和民众的普遍关注下,转学教育再度复兴,主要表现在开发转学网络、建立监督与质量保障机制与加强校际合作三个方面。”[4]需要说明的是,这种融合依然不可能是对等的,只能是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的注入,这与普通大学倡导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大相径庭,甚至可以说是正好方向相反。就实际的融合而言,较为切实的方法是首先在培养目标上进行整合,在教育者的头脑中形成新型人才模型规格,然后以此引领对课程内容的调整、综合,形成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人才培养路径和模式。endprint
三独立学院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的路径
(一)以日常教育教学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独立学院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实质的分析,只是在理论上构建了融合的整体思路,而实现这一整体思路则需要探索现实的路径。独立学院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趋势出现的直接根源在于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更深刻的根源在于大学生需要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而不只是成为一个合格的预备从业人员。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日常教育教学仍然是我们实现目标的主要依靠,占据着不可能也不应该动摇的主体地位。因为日常教育教学是学校教育领域的主阵地,无论推行何种教育理念,追求何种教育目标,都需要依赖日常教育教学得以实现和达成,独立学院的教育融合同样需要确立日常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通过日常教育教学的变革来完成。日常教育教学的变革自然会涉及到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变革,教师和学生需要领会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融合后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需要相应调整以满足教育融合后的目标预设和理念托付,教学方法需要找到更适宜的形式运行,教学评价需要能够准确衡量并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这一切的变革都需要围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是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培养目标实现的终极教育目的,独立学院之所以出现教育融合的追求,是因为对职业教育的偏重已或多或少背离了我们的教育目的,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独立学院的教育融合不能失了自己的特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需要坚守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学生个性发展。因为职业能力是学生就业的主观条件,独立学院的职业教育取向以此为培养目标的起点,其终点放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坚守职业能力培养的意义在于为独立学院巩固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丢弃这一基石畅想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势必成为空谈。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全面发展实质上就包括着个性发展,个性发展的学生才能够获得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同全面发展一样,同样需要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两种教育形态的融合将为学生提供最为全面的人类才智养分,这些养分不会凭空发挥重要的科学作用和人文作用,需要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依托和载体,因为独立学院学生的优势就在于其职业能力,因此独立学院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与个性发展是紧密相连的,甚至可以说,没有一定的职业能力就没有一定的个性发展。如果说日常教学是独立学院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的方法选择所在,那么职业能力培养就是这一融合的目标选择所在,脱离方法万事难成,背离目标虽成无益。
四独立学院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的模式
(一)确立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对独立学院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融合的策略思考,在解析了这种融合的关系前提、实质和路径之后,我们需要充分考虑这种融合的操作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策略研究。对操作模式的思考有两个维度,一是教师和教学维度,另一是学生和学习维度。从前一个维度而言,教育融合过程中教学形态的选择要遵从独立学院自身的特点,职业教育更应注重实践教学的选择,形成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既是一种教学形式,又反映特定的教学目的,简单地说实践教学既是通过实践的教学,又是为了实践的教学。实践教学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而言,其作用和意义都是其它教学形式无法取代的。因此,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融合过程中,融合的理念和内容都需要充分体现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实践教学模拟职业真实场景,训练和培养学生切实可行的职业能力,以满足就业现实需求,并在职业能力形成过程中,通过实践教学体悟普通教育在职业能力培养中的背景和支持作用,明确职业能力形成只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着力点,而不能成为独立学院高等教育全部的代名词。在实践教学中传播人文素养为学生的职业技能形成奠定较为完善的“全人”背景,“全人”教育力求破除单向度的职业人培养,独立学院所追求的教育融合事实上是对“全人”教育的一种新注解,只不过这种注解是在教育事业层次的。
(二)确立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学习体系
教师和教学维度的教学形式选择,只是教育融合模式的一种形式,更为重要的形式当然是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的。因为教学终究不过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学习活动,前一种维度的形式解析只是为我们明确教师在教育融合中的教学位置,实际上教育融合的所有追求必然需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否则所有的努力和尝试失去了根本的意义。独立学院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既有阶段性的结果意义,又具有过程性的启发意义,也就是说,独立学院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只是开启了学生职业生涯成长的基础,职业能力的提高是个没有止境的过程,如同普通教育提倡的人文素养同样不是一个终结性的实现,只是为学生今后全面发展提供一种最初的铺垫。因此,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体系尤为重要,因为决定学生今后发展的关键在于其学习能力,而自主学习是一种树立学生学习意识与能力最为贴切的学习类型。自主学习比主动学习更具有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自主决定自己学习的一切进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而不只是主动地去完成由教师布置的任务。自主学习为独立学院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提供了融合的通道,因为融合与否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而不是学校或教师。“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教育,偏重一方或忽视另一方都有失偏颇。因为现代大学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有价值的人,使他们在学会‘做事(tOdo)和学会‘做人(tobe)上取得平衡。”[5]至此,我们解析了独立学院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融合策略的所有问题,明确了这种融合发生的意义和操作途径,为现实的教育融合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姜大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理性追问[J].教育研究,2011,382(11):73.
[2]李建奇.大学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关系的历史透视[J].湘潭大学学报,2006,30(2):156.
[3]徐涵.德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渗透模式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5,492(32):16.
[4]孙曼丽.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普通教育间的桥梁[J].外国教育研究,2011,38(7):11.
[5]龙献忠.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历史渊源与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演进[J].江苏大学学报,2003,25(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