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慧
在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人的生活意义、生命价值,人的生动、主动发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课堂理应关注“人”的发展,理应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关照生命的整体性、发掘生命的创造性,理应让学生的兴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创造都在生机勃勃的课堂环境中焕发、飞扬。只有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新课程追求的課堂。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教要通过学生的学才有成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包办,只能启发和引导他们主动学。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要探索和创造能使每个学生都达到可能达到的最好水平的学习条件,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教材逻辑设计教学程序,注意以问题为导向,使教学思路、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心理过程,并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其次,教师要注意了解、体察学生的思路变化,适时调整教学任务,及时处理、解决问题。教师若只关心课的内容,师生缺乏情感交流,学生就不会与教师产生共鸣,这样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也谈不上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包括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研究、自主实验等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以下方面。
1.实验指导。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是物理教学的主要手段和重要内容。实验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强弱,教师应随时提醒学生注意有关细节,并督促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从而抓住现象背后的本质。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师演、学生看的演示实验模式变为师生同台演示。在学生演示过程中,教师要指导操作、指导观察,可增加学生分组实验。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为学生动手、动脑提供广泛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实验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如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选实验方法、自己探索研究、自己归纳结论等。
2.阅读指导。物理课堂教学的根本是物理教材,课堂上应多留些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向学生说明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和编者的意图,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设计几道思考题作为示范,课后可进一步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信心,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
3.学法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要的是方法,不是内容,不是让学生记忆科学史实,而是通过学习,取其精华。学习和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物理课堂教学方法丰富多彩,有质疑、比喻、类比、联想等。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挖掘、整理隐含在教材中的物理方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减少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而且使整个学习过程有条不紊,有利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
4.练习指导。练习是学生知识迁移的过程,是学习结果的反馈过程,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这个过程只有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理解、分析、归纳和运用才能完成。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要选择适当的习题,使学生免入题海;要选择典型例题讲解,不仅要讲解题技巧,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条理化、网络化,而且要归纳总结,使学生通过一条习题的练习学会做一类题,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论对国家还是对学生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创新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1.激发兴趣和求知欲。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内容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差距时,就会引起他们的认知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学习对象感兴趣时,头脑中有关学习的细胞就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无关的则处于抑制状态。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不仅上课认真听,课外也会想方设法寻找有关材料,向该学科的纵深处钻研。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对于教师而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来源于崇高的敬业精神,其次要认真研究和把握兴趣产生的、发展的规律。因材施教,注意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性别差异。还要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物理教学与人们的衣、食、住、行,以及工业、农业、交通运输、能源等都有极为密切的联系,教师通过介绍有关知识和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知道物理的重要性,进一步学好物理。
2.精讲精练,引导学生的思维。教师讲课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讲到点子上。学生如果不跟教师思考或来不及思考,那么教师解释得再细也没有用。教师要相信学生有总结、分析、归纳的能力,不要事事包办代替。要把主要精力用于指导学生的学上,做到导以思维、导以方法、导以规律。经常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的方式,实现学生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
3.营造氛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教学的帮助者和导航者,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灵活的思路、敏捷的反应,如可以开放实验室、提供资料、组织课外兴趣小组等。教育学生不要盲目迷信书本和前人,要敢于设想、善于设想、勇于创新。
总之,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不断加强的趋势,教师要积极促进这种转化的完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