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剥茧,化抽象为具体

2014-08-27 21:49陈奕玲
考试周刊 2014年50期
关键词:国旗课程目标国家

陈奕玲

一、案例背景

这是由特级教师林老师执教的一节公开课,地点在文成县树人学校,参与听课的主要是温州新课程研究班学员和文成县历史与社会的教学骨干。课题是新课程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国家和地区》,本课题的课程目标是:综述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了解大洲与国家地区的对应关系。教学目标:(1)理解并区分国家和地区的含义,熟悉大洲与国家地区的对应关系及世界一些主要国家的名称和位置,理解国家之间的各种差异;(2)运用地图描述国家地区的位置;(3)树立世界上的国家无论面积、人口等不同,但主权是平等的意识,维护国家主权。听了这堂课之后,我对新课程、新课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针对课程标准,林老师对教材进行了处理,把本堂课设计成三部分,分别为三个板书内容:一面国旗辨国家;不同国家差异大;捍卫主权是共识。

二、案例描述

第一部分为一面国旗辨国家。林老师首先出示六、七张带有国家国旗的图片,让学生按顺序浏览一遍,然后倒着减慢速度放,让学生一一指出是什么国家?然后林老师问学生是从什么地方分辨出国家的?学生齐答是国旗。接着林老师出示了中国国旗图片,请学生说说它的含义,这时全班学生陷入了思考之中,这时林老师鼓励学生:不是要求你说得很完整,知道一句就一句,半句就半句,经过鼓励之后有学生开始举手,一位学生回答解放军用鲜血染成的国旗,另一位学生说大的五角星代表国家领导人,小的代表人民群众。之后老师展示关于中国国旗的三句正解,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纠正。之后教师又出示了加拿大国旗,考虑到学生对此不是很熟悉,所以主要由教师讲述:两边红色长方形代表加拿大东西濒临的太平洋和大西洋,枫叶象征加拿大民族。学生很认真地听完老师的讲述。教师再补充在伦敦奥运会上,电视屏幕上显示的朝鲜女足队员的国旗是韩国的国旗,为此朝鲜女足拒绝参赛,教师问为什么朝鲜女足拒绝参赛?学生没有作答,教师说明因为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最后教师扩展,出示教材上的世界政区图和各国国旗,先让学生辨认再连线,还要求把国家名称填进地图中,再写上洲名,要求学生边写边念什么国家位于什么洲,在做的过程中教师还称赞用到书后大的世界政区图的学生和做得快的学生。

第二部分为不同国家差异大。首先教师请学生按照教材50页的内容在图册34页上找出世界上的一些面积大国,请学生在图册上把六大面积大国的轮廓描一描,边描边念念有词什么国家位于什么洲。描好后再标上数字,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动眼地把轮廓描好,把数字填好。接着教师过渡到中国面积第三,实际上有一项中国是第一的,学生齐答是人口。教师出示几个国家的人口情况主要是人口过亿的11个国家,同样要求学生把这11个国家写到地图册上,提示在国家旁边标上洲名。然后教师问学生:它们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学生又一次陷入了沉思。最后教师总结:人口稠、数亚洲、超一亿、有六个,又提示学生写亚洲写了六次。之后,教师出示世界上的一些袖珍国家:梵蒂冈、摩纳哥、圣马力诺、列支敦士登、安道尔。请学生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到。有位学生答在瑞士旁边,许多学生还是找不到,教师指导这位学生要说清楚在什么洲的什么方向。之后,教师请学生看教材50页表格,了解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要求学生把人均收入水平高的五个发达国家填到图册上,同样写上国家名和洲名,完成之后教师请学生找找发达国家的分布规律,教师总结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三字总结:北美欧、大洋洲、日本凑。再说明发展中国家主要在亚非拉。

最后教师总结:不同国家差异大,说明差异主要表现在自然环境、人口、面积、经济水平、教育、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生活水平等方面。

第三部分为捍卫主权是共识。教师首先播放中国维权巡航钓鱼岛的视频,然后介绍教材49页领土含义:国界线和领海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的总称。出示世界政区图,教师特别请一位地理知识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地图上指出中国国界线,这位学生慌慌张张地把蒙古划入中国国界范围,没有把海洋领土划入中国国界范围。这时林老师机智地说把蒙古划入中国领土会引起国际领土纷争,没有把海洋领土划入,那么钓鱼岛就不是我们国家的领土了。

最后是课堂总结,教师采用自己编的一首歌谣,学生齐读歌谣。这首歌谣是:世界国家近200,国旗国歌是象征,领土包括水陆空,国界确定主权明,世界各国差异大,面积人口及其他。

三、案例反思

这堂课引发了我对新课标和新教材的思索,特别是对如何把课程目标转化成教学目标有了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课程目标在教学中相当于宪法,教学目标要紧紧围绕课程目标进行设计,那么如何把比较抽象的课程目标转换成教学目标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课题的课程目标是:综述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了解大洲与国家地区的对应关系。依据这一课程目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设计教学目标。

(一)寻找关键词语,拓展和剖析关键词语。针对本课题的课程目标,关键词为国家和地区,围绕关键词,对国家和地区进行拓展,确定主要教学目标为国家和地区的含义、大洲和国家地区的对应关系、一些国家的名称和位置、国家大小不同但主权平等,本堂课教师通过剖析关键词对国家地区进行扩展,设计了教学的三方面内容:一面国旗辨国家,即什么是国家,国家的含义;不同国家差异大,即不同国家有差异;捍卫主权是共识,即国家大小不同,但主权平等。

(二)紧抓重点句子,分析和落实重点内容。针对课程目标可知它的落脚点在后半句即大洲与国家地区的对应关系,从中得知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在于落实国家和地区的位置。而对于教材中出现的不符合課程目标的内容进行了舍弃,如国与国之间以什么为界、亚洲的分区等内容。通过什么工具落实国家和地区的位置呢?落实位置关系最好的工具就是地图。分析课程目标的重点句子,林老师在整堂课上把落实大洲和国家地区的对应关系贯穿始终,使学生在大量的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配合的活动中描述国家地区的位置,落实本课的重点内容,教学目标紧扣课程目标。如在第一部分教学中出示世界政区图和各国的国旗让学生辨认和连线,林老师要求把国家名称填在地图上,再写上洲名,而且要求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同时动口,在做的同时动口说什么国家位于什么洲。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关于世界上的一些面积大国,同样请学生在地图上把六大国的轮廓描一描,口中念念有词什么国什么洲,再在地图上标上数字。关于人口过亿的11个国家,同样请学生把11个国家名字写在填充图上,口中念念有词,关于世界上最发达的五个国家也做了同样的要求。

(三)针对行为动词,把握和确定教学难易程度。本课的课程目标有两个行为动词,即综述、了解。把握这两个行为动词,确定本课题的教学难易程度为a级水平,即了解水平,不需太深入了解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比如,林老师在国家的含义的教学中,只是让学生了解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并没有深入说明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各国差异的教学只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国家在面积、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并没有深入教学如面积差异有多大,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有多大等。

(四)结合学生情况,调整和分解教学难点。七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学生对于图片、视频等形式较感兴趣,而如何由地理现象理解地理概念和发现规律,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较难,并且通过一节课时间树立正确的态度价值观也较难,所以本课题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通过国家和地区的分布找出分布规律;如何通过国旗了解国家的含义;树立世界上国家无论大小,主权都是平等的观念,要维护国家主权。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林老师在请学生说出中国国旗的含义时,学生的思维出现了障碍,出现了本节课没有预料到的教学难点,这时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就显得很重要,起到分解教学难点的作用。林老师用了很多称赞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如称赞一位学生笑眯眯地想,减轻了学生的思想负担,降低了要求,采用鼓励性语言,如知道一句就一句,知道半句就半句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在第二部分教学中,林老师请学生把11个人口过亿的国家写到图册上后,提问:它们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出现了本课教学中的第二个难点,这是教师在课前已经预料到的,可惜没有考虑学情分解难点,这时可提出问题,你们刚才写到哪个洲的次数最多?这样就能引导学生找到世界人口大国的分布规律。在第三部分教学中,林老师请一位学生上来指出中国的国界线,这时林老师考虑到了学情,通过课堂观察找一位地理知识基础较弱的学生上来指出,结果正如林老师预料的错误连连,这时出现了本节课的第三个教学难点,即领土范围的界定。林老师考虑到了学情,可惜最后的纠正工作是老师自己进行的。其实这时可采取再叫一位地理基础较好的学生上来纠正的做法,可以根据两位学生划定国界的不同,请学生说说谁对谁错,并说明原因,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也能更好地落实和分解本课的教学难点。

猜你喜欢
国旗课程目标国家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触摸国旗的那一刻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国旗升起
国旗国旗我爱您
尊重国旗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