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强化商业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2014-08-27 21:36李娜
关键词:商业企业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商业企业的全面对外开放,我国商业企业面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商业企业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商业企业的内部控制的现状与问题,并就如何强化商业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商业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逐步完善,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加强内部控制。2008年6月财政部、审计署等五部委联合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文件阐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2010年4月五部委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和《企业内部审计指引》,它对企业层面和业务层面的控制规定了18项指引,这对企业而言无疑是一场重大挑战。商业企业也应从分析自身的控制环境入手,完善企业的组织结构,健全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构建一套符合商业企业发展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

1 强化商业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1.1 保证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商业企业内部控制系统通过确定职责分工,严格各种手续、制度、工艺流程、审批程序、检查监督手段等,可以有效地控制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防止出现偏差,纠正失误和弊端,保证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1.2 提高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商业企业管理者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有效地管理经营企业,就必须强化其内部控制,以保证会计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过程的真实与可靠,从而更准确地反映商业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实际情况,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为企业决策和改进管理提供准确、详实的依据。

1.3 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目前,我国许多商业企业资产管理混乱和浪费现象十分普遍,特别是国有资产闲置、流失问题相当严重,商业企业的资产是其从事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只有强化了内部控制,才能有效防止和减少财物的人为损坏、浪费、贪污、盗窃及不合理使用。

2 商业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问题

商业企业是以经营为主的商贸型企业,主要以连锁、超市、大型购物广场等商业形式存在,通过提供服务、实现商品的流通赚取价差,获取利润。近年来,我国整个商品流通行业呈现出空前繁荣与活跃的局面,社会投资大量涌入,商品销售额连年大幅度增长,但经过几年强劲的超常规高速发展之后,我国的商品流通行业已逐渐转入竞争激烈、效益滑坡、经营惨淡的状态。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商业企业建立市场风险防范的一道防线,也是企业实施全方位管理的重要措施。然而当前商业企业的内部控制还不尽完善,主要存在以下普遍问题:

2.1 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准确,缺乏良好的内控环境。内部控制要以有效性为前提,其关键是作为内控制度主体的管理者和员工要有内控意识,但目前很多商业企业往往股权集中,实行家族式管理,企业家集创业者、所有者、决策者和执行者于一身,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同时,市场竞争的压力又使得商业企业疲于应付突发事件、注重短期效益,很大程度上转移了商业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视线,忽视了企业的内部控制。

2.2 经营风险评估不足,风险意识淡薄。很多商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商业企业对于经营风险缺乏一定的认识,没有建立风险辨认、分析和管理机制,尚不能对风险有清晰的识别,更不能正确分析并提出应对风险的有效方案。商业企业不从市场环境、经济环境、自有资金、员工素质等方面去考虑,而是一味盲目扩张,过分重视门店数量和经营品种,试图通过融资、借贷等资本手段扩大企业规模,这一方面是应付过度竞争的无奈选择,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对于企业的决策和运营在未经风险评估的情况下就开始实施的盲目行为。

2.3 缺乏有效的业绩评价激励与约束机制。商业企业往往不能运用科学、适用的方法对企业内各部门、经营者、员工在一定经营期间内的经营状况、财务运营效益、经营者业绩等进行定量与定性的考核、分析,评估其绩效,使经营者安于现状,目光短浅,管理目标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落实到每位管理人员。

2.4 信息化建设滞后,信息系统不健全。商业企业缺乏良好的信息化平台,就无法实现各种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地采集、录入、分析、传输和应用。例如企业采购商品的价格经常变动,如果没有信息化平台,管理者就难以及时掌握市场行情和库存情况,造成商品采购人员、门店管理人员与供应商串通,损害企业利益。另有一些商业企业由于经营规模不大或财务、技术信息保密过强,导致信息系统内外部不能得到及时沟通,上下级之间沟通的效率也较低,给企业内部控制带来了一定障碍。

2.5 内部监督失灵,外部监管乏力。内部控制是一套自行检查、制约和调整内部业务活动的自律系统。目前相当一部分商业企业对于内部监督还只停留在财务检查、货物盘点等传统行为上,内部监督体系多流于形式。或者一些商业企业虽设有内部审计机构,但由于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较差,内部审计人员往往由财务人员兼任,使内部审计机构应有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同时,商业企业在接受工商、税务、外部审计、新闻媒体等外部监管时,因这些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监督功能交叉,缺乏横向信息沟通,也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

3 强化商业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3.1 以优化内部控制环境为重要基础。强化商业企业内部控制,首先要优化其内部控制环境,它是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基石。

3.1.1 健全组织机构,形成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商业企业可考虑设立直线职能制组织形式,即在组织结构内部设立各专业领域的职能部门和职能主管,如各大类商品都有自己的商品部,还有人事部、财务部、家电维修部、工程部、物流配送部等。同时通过书面描述以确定各职能部门特定的责任、报告关系和有关限制。

3.1.2 提高员工素质,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高素质的员工对贯彻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管理者。而商业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要正确处理社会、股东、顾客、员工的相互关系,不可失之偏颇,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为了实现高效益这一目标,可在企业员工中形成追求企业和员工个人效益最大化的共同理念,让这一理念指导每位员工的行为,并随之产生一系列引导或约束这一行为的制度政策和策略。

3.2 以强化内部风险控制为重要环节。强化商业企业内部控制,必须针对每个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与控制。

3.2.1 筹资风险控制。商业企业除采用传统的举借债务、股东投入等筹资方式外,还可尝试租赁融资以及与厂商联合经营等新方式,探索与供货商共谋发展之路。一方面对进入的品牌详加调查,严格准入;另一方面,由供货商自行管理库存,合理融入资金,防止因过度举债而引起财务风险,陷入财务困境。

3.2.2 投资风险控制。无论是资产性投资还是资本性投资,商业企业都需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投资风险、投资回报等事宜进行专门研究和评估,监督投资项目的执行进展,并根据项目和金额大小确定审批权限,预计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及对策。如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商业企业应严格执行从投资决策前的可行性分析、采购的性价比分析到投资后的科学利用与维护及效益验证。

3.2.3 信用风险控制。商业企业应强化营业员的风险意识,确立“货物就是现金”、“把商品发出去就是把现金发出去”的观念,如顾客购物时采用支票付款,营业员一定要等到货款到账后,才将商品发出。同时,还应建立健全了客户风险评估机制,签订规范明确的购销合同及相关补充协议,从严做好日常控制,实行动态风险监管。

3.3 以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控制为重要手段。强化商业内部控制,要把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全过程置于经济监控之中,以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控制为重要手段,确保内部控制发挥良好的效益。

3.3.1 制订科学的业绩评价机制。企业应针对不同的组织和岗位分别制订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在排除不可控因素影响的条件下,对工作业绩分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业绩优良的明星员工,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不合格的则给予经济性与非经济性的处罚,以此提高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3.2 贯彻相互牵制和协调配合原则。相互牵制和协调配合原则是指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活动,必须经过具有互相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控制环节方能完成。例如:统一收款业务,先由各业务部门开具付款单,再由收银员收款,输入电脑后打印电脑单并在付款单上盖章。一联付款单交回业务部门提货,一联付款单由收银员与货款同时上交,一联由顾客保管负责三包,并由电脑人员负责销售汇总,财务人员统一核算。

3.3.3 全面预算与全过程的财务控制。商业企业还应通过业务、资金、信息的整合,编制全面的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投资预算、现金流量预算和人力资源预算等,从公司、门店、部门三个层面开展实施年、月、日三级一体的预算管理。同时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内部各单位未完成预算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改进。

3.4 以良好的信息系统为重要条件。强化商业企业内部控制,必须建立与经营管理相适应的信息系统,促进内部控制流程与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并实现对业务和事项的自动控制,减少人为操纵因素。企业应当指定专门机构对信息系统建设实施归口管理,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在可委托专业机构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时,应根据信息系统建设整体规划提出项目建设方案,明确建设目标、人员配备、职责分工、经费保障和进度安排等相关内容,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后实施。

3.5 以加强监督检查为重要保证。强化商业企业内部控制,必须加强监督检查,不断进行自我评价及改进,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3.5.1 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健全内部审计机制。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企业应设有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直接隶属于董事会,挑选熟悉业务、懂管理的人员担任内审职务。企业还应建立如年度审计、不定期审计、典型审计、经理店长离任审计等一系列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工作不仅包括审计会计账目,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等内容,以增强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与可靠性。

3.5.2 有效结合外部监督,发挥审计机构的权威性和监督作用。商业企业可定期邀请一些信誉度好、资质完全、经验丰富的民间审计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同时根据政府审计机关的检查、审计结论,纠错防弊,有效避免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的情况,不断提升内部控制的执行力。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2008.

[2]高素清.企业内部控制几个问题探讨[J].会计师,2013(14).

[3]李玉宁.关于强化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1(33).

[4]王翠萍.浅议大型商业企业的内部控制[J].网络财富,2010(11).

[5]尹军乔.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财经界,2013(2).

[6]孙文春.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其对策[J].商品与质量,2013(10).

作者简介:李娜(1975-),女,讲师,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分院教师,毕业于浙江财经学院,浙江湖州人,主要研究方向:财务会计、财会信息化等。

猜你喜欢
商业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