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蜜
一流企业呼唤一流管理
做强做优、世界一流——这是国资委管理提升活动的初衷。
回看近十年的央企发展历程,以2008年为拐点,中央企业通过深化改革,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的大幅提升。在国际竞争的舞台上,央企已然成为行业领跑者。
央企“做大”已不再是梦想而是事实。但是,同参与国际竞争、增强国家整体实力的要求相比,中央企业在管理上还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一些企业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方面长期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已经不容忽视。在这个关键时刻,国资委把央企做强做优、世界一流的目标诉诸“管理”。
“一些中央企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通过强化管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成功化解危机,实现新发展的成功案例,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2012年3月,国资委要求中央企业用两年时间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希冀通过此活动为央企国际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时间仍然停留在2012年,此时的中国核建经过了发展的“黄金十年”。在这十年里,中国核建实现了从单项目管理模式向同时承担多个核电机组、不同核电堆型的多项目管理模式的转变,建立起“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先进核电建造管理模式,有力地保证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下,中国核建2012年经济仍实现平稳增长,发展态势稳固且迅速。
但是,“要想实现世界一流的目标,要先意识到世界一流企业必须要有世界一流的管理,才能到国际市场上竞争。”中国核建股份公司总裁李定成温和而笃定地说道。
在这个核电大规模发展的时代,对于高速发展的中国核建来说,要想早日实现国际一流的目标,管理提升来得恰逢其时。
思辨布局 夯实管理基础
“集而不团,管而不控”是国资委的一块心病,中国核建与国资委管控的其他大型央企一样,在深化国有体制改革的大潮中应运而生,年轻的母公司管控着十几家成立已久的成员单位,如何真正发挥集团公司的作用,带动二级单位共同发展?一直是领导班子思索的大命题。
“我们有些子公司成立得早,很多业务处于雷同状态,同质化十分严重。如果没有一个总体的价值创造去管控的话,他们之间会形成恶性竞争,集团的整体利益受到损失”。
除了内耗式的竞争,集团内部的信息孤岛问题也尤为严重。
“我们自己有我们的强项,但是也有我们的短板。我们最大的强项体现在核电工程建造上,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自主研发了一套核电建造管理信息化系统,这是我们独有的也是领先的。那么在其他的管理方面,我们存在着薄弱环节、短板,成员单位之间都是一个个信息孤岛,管理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亟需管理上的整体改进与提升。”管理上的参差不齐引起了中国核建高层的反思。
曾任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穆占英强调: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是集团公司应对国内外严峻复杂形势的现实需要;是实现“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的重要保障;是实施转型升级战略的迫切需要。面对福岛核事故所带来的行业形势严峻,要通过实施转型升级,实现从国际知名向国际一流企业的转变,就必须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为此,中国核建在管理提升活动中紧紧围绕“强化基础管理、完善内控体系、推动机制创新、提高质量效益、促进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的活动主题,通过内部诊断访谈、综合管理体系评审和自我诊断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系统梳理和查找了制约集团公司发展管理的短板和瓶颈问题,确定了创新发展能力、业务竞争能力、运营管控能力、基础保障能力“四力合一”的管理提升目标。
思辨与执行接踵而至,按照国资委要求,中国核建根据所处行业特点,结合企业所处发展阶段和管理基础实际,抓住重点,深入查找,集中力量解决制约和影响发展的关键问题。在国资委建议的13个管理提升专项的基础上,制定了包含战略规划管理、科技创新管理、对标管理、核电建设管理、军工及民用工程管理、采购管理、成本管理、投资抉择管理、产权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生产管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和党建管理16个管理提升专项。
“专项里面又有自己的子专项和重点,另外还有专项突破的重点领域,这更是企业管理中的切肤之痛,所以它十分迫切。”李定成认为,要全面系统地开展自我诊断,找准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切实有效的改进提升方案,狠抓落实,实现短板消缺和瓶颈突破。
2013年,中国核建又进一步优化完善了第二阶段专项提升工作方案,调整部分专项提升重点,并以综合管理体系建设、内控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这三项综合性的体系建设为抓手,对制约和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实施重点突破。
由此中国核建形成了专项提升、重点突破的工作格局,多方出击,确保管理提升的有力执行。
专项并举 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各个专项均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在这里我们虽无法逐一细数,但也可从其中的几个专项中见微知著,提炼出其内在的紧密联系。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核建由原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分家而来,当时出于资源高度整合的考虑,将所有的设计院所分到了现如今的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导致了中国核建的先天缺陷,虽然凭借着上一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走出了一条自主发展的道路,但仍旧缺少一个强有力的龙头。
“你不能停步不前,更不能等死,创造条件也要在研发体系建设方面有突破”,对于建设研发体系的决心,在此次管理提升活动中体现出了超越以往的坚定。
仅2013年,就有“核工程安装及核设施在役检维修技术研发中心”、“核工程与民用工程建筑技术研发中心”、“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建造技术研发中心”和“高温气冷堆工程建设技术研发中心”等4个集团公司级研发中心正式挂牌。进一步完善了“集团公司-成员单位-项目部”的梯次研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