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良种桉生长快,轮伐期短,木材用途广,病虫害少,经济效益显著。一般情况下,桉树从种植到成熟采伐,每亩投资600~800元,达到采伐时,亩产值可达2000~3000元,5~6年时间,投入产出比1∶3左右,收益率高,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目前,桉树已成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的纸浆树和纤维树种,成为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经济效益最好,并为社会、企业、林农所普遍接受的首选树种。科学发展良种桉是促进林农增收,解决国内木材供需矛盾,维护国家木材安全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良种桉;速生丰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79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5-72-2
1良种桉的林学特性
桉树原产澳大利亚,是澳大利亚的国树。桉树在我国引种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是造纸、化纤、人造纤维、人造纤维板等工业用材的重要原材料。所谓良种桉,是指从国外引进的尾叶桉、巨尾桉及筛选、改良的优良地理种源和人工杂交的优良家系。喜光、生长迅速是良种桉的主要特点。
1.1喜温热气候
良种桉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型作物,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高温。一般要求年平均气温15℃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7℃~8℃。良种桉种类不同,抗寒能力也不同,东门林场尾叶桉良种、尾叶桉无性系种子园良种、尾叶桉人工杂交优良无性系、巴西巨尾桉优良无性系和广西林科院“广林9号”等,耐寒能力较差;邓恩桉、蓝桉、柳桉、赤桉等较耐寒抗寒,能耐绝对最低气温-6℃。
1.2喜湿润多雨
良种桉要求雨水充足,雨量充沛,在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的地区,生长良好;在年降水量在500毫米的地区长势差。
1.3喜光
良种桉是最喜光树种,除幼苗及幼年时期较耐荫外,整个生长过程,均需要充足的阳光。
1.4适应性广
良种桉对土壤要求不很严格,在土层深厚、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土(pH4.5~6.0)以上,生长良好;土层浅薄或石砾含量大的石质土,生长不良;盐质土则不宜生长。
1.5根系发达
良种桉是深根性树种,根系发达,根幅常为冠幅的2.5~3倍;根系可塑性大,在较干旱且土层深厚的土壤中,主根较深长,而在湿润的土壤中,侧根发达,伸展较宽广。
1.6生长迅速,生长量高
良种桉生长迅速,全年没有明显的生长休止期,只要立地条件较好,湿热条件适宜,能一直生长。目前所种植的良树桉,均达到当年造林当年成林,一年生平均树高在5米以上,胸径4厘米以上。据观测,广林9号桉,12个月平均树高达6米,平均胸径4.6厘米,不仅生长迅速,而且林相异常整齐。初步达到“一年成林,四年成材”的效益,且生长量高。由东门林场培育的人工杂交桉,最优良的家系一年生蓄积量16立方米/公顷,二年生67立方米/公顷,三年生129立方米/公顷,六年生蓄积量达342立方米/公顷;六年生的优树,树高24.2米,胸径22.5米,单株材积0.43立方米。
1.7轮伐期短,用途广
种植良种桉5~7年可以采伐,轮伐周期短,经济效益高。桉树木材是制造纸浆的优质原料。目前许多国家都实施桉树林纸浆一体化发展战略,桉树林纸浆正在快速发展。桉树木材还是建筑、装修、家具的较好材料。桉树叶可提炼桉树油,桉树油是天然香料、消毒剂、杀菌剂和有机溶剂,广泛用于医药和日用品工业。
1.8繁殖力强
良种桉种后第二年可开花结实,容易自然杂交授粉和人工授粉,创造新的杂交组合。一般轮伐后树桩都能萌发新树干。据试验,尾叶桉环割70株优树,萌芽68株,萌芽率97.1%;伐倒47株,萌芽46株,萌芽率97.9%;平均萌芽率97.5%,为第二代萌芽更新以及无性快速繁殖提供了良好条件。
2适地适树,选准品种
品种的选择,关系到造林的成败,是速生丰产的前提。适宜的品种,加上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目前百色地区适宜桂林以南地区发展的桉树速生林优良品种主要有:尾叶桉良种、尾叶桉无性系种子园良种、尾叶桉实生种子园良种、尾巨桉人工杂交优良无性系、巨尾桉人工杂交优良无性系、尾赤桉人工杂交优良无性系、巴西巨尾桉优良无性系和广西林科院的“广林9号”等;适宜桂北和桂西地区发展的耐寒桉树优良品种主要有邓恩桉、蓝桉、直干蓝桉、柳桉、赤桉等,其中邓恩桉是生长最快、最抗寒的树种之一。因此,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适地适树地选好品种。
3栽培技术
3.1造林地选择
为了实现适地、适树、适种源和无性系,应做好统一区域、树种和种源配置规划。因此,宜选择交通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丘陵、台地或山地作为造林地。
3.2砍山炼山
造林地有杂草、杂灌时,要进行砍除,并在造林地周围依实地情况开设20米宽以上的防火道,在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前提下,在无风天的早上进行点火炼山,烧尽杂草杂灌。
3.3挖带整地
整地是保证良种桉树人工林速生丰产的主要措施之一,可以改善立地环境条件、土壤理化性质和透气状况,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满足良种桉树生长对水、养分的要求,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
3.3.1机械挖带在平地或缓坡,采用中小型勾机挖带,带宽1.5米,深30厘米以上,然后挖坎,规格50×50×40厘米。
3.3.2人工挖带(坎)坡度15度以上的造林地,采用人工挖大坎,规格60×60×40厘米,沿等高线按水平带实施,要求表土与底土分开堆放,每两米挖一坎,形成水平带状坎。
3.4造林密度
一般采用2×4米或1.5×4米的株行距,即1250~1665株/公顷,宽行窄株,充分利用桉树喜爱侧光的生长特性。
3.5施足基肥
桉树对肥料十分敏感,N、P、M三要素缺一不可。因此,施基肥是营造速生丰产林的重要措施;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各地视具体情况而定。以富含有机质的厮肥、禽畜粪等作为基肥,要先混合堆沤腐熟才施用,每穴施放3~4公斤,并施桉树专用基肥0.5公斤/穴。
3.6回土
坎经验收合格后,施放有机肥和桉树专用基肥,放一半表土拌匀,再从坎的上方和两边挖取表土,打碎泥块,捡净草根,回填满坎,略高于地面即可。
3.7造林
造林季节:最好在2~4月份阴雨天气造林。采用容器苗木,利用阴雨天气突击造林,成活率很高。桉树容器苗可突破常规造林季节的限制,一年四季均可造林;起苗与运输:选择一、二级苗上山造林。装车运输前一晚,喷施0.3%复合肥溶液湿透容器,运到造林地应放置阴凉处,营养杯苗要淋透水方可上山造林,当日用不完的苗应放置在荫棚内淋水保湿;造林定植:在坎中央挖一种植穴,将带纸质营养杯的苗木轻轻放入坎内,填入细土至满坎时,压实泥土,再复一层细土至苗木茎处2厘米即可,天旱时要淋定根水。要求株行距整齐,注意不要把营养杯土弄碎而成裸根苗,更不可抓实成泥团;补苗:造林后一个月要进行补植,凡造林未成活或病虫为害而死亡的植林,要及时补种,保证成活率。
3.8抚育管理
加强抚育和管护:造林后第一、二年的幼苗要砍除杂草,扩坎松土,防止人畜破坏;追肥:造林后头三年要及时追肥,于每年的3~4月份,结合扩坎松土,在树基两侧垂直于树冠边缘各挖一长沟,深20~30厘米,每株施放桉树专用肥1公斤,以促进树苗旺盛生长,严防“小老树”出现,达到“一年成林,四年成材”的效果;防治病虫害:苗期病害主要有茎枯病和根腐病,均为侵染性病害。育苗时由于苗木密度太大,通风不良,或雨季气温高或高温干旱都会诱发茎枯病;雨季会发生根腐病。防治方法:发病苗木要拔掉烧毁,并用0.1%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溶液对发病区进行消毒,半小时后用清水喷洒洗苗以防药害。林木病毒主要有青枯病、焦枯病、红叶枯梢病等,其中青枯病是最难治的桉树病害,几乎感病株都必死亡。预防主要靠把好苗木关,杜绝用带病苗木造林;苗期和幼林期害虫主要有:为害苗木根茎的有小地老虎、蝼蛄、大蟋蟀、白蚁等。防治方法是在整理苗圃地时,每亩用呋喃丹2公斤毒杀土壤中的害虫再起畦。叶面害虫主要有小卷蛾、金龟子等,应进行人工捕杀。幼林期害虫有白蚁、咖啡豹蠹蛾、金龟子、大蓑蛾等,用人工捕杀。在整地施放基肥时,每亩用5~6公斤呋喃丹与基肥混合使用,对毒杀白蚁及地下多种害虫亦有良好效果。预防主要靠整地前认真炼山,尽量把枯枝落叶,树皮树屑甚至树蔸扫尽、挖除,烧毁干净。
3.9萌芽更新
萌芽更新是良种桉营林作业的重要特点之一,采伐后萌芽更新,只要经营恰当,明确经营目的,合理布局可连续利用二、三代,减少成本,经济效益相当显著。轮伐期:尾叶桉、巨尾杂交桉、广林9号桉等良种桉为六年主伐,轮伐期六年;萌芽更新:皆伐后,机耕或人工松土一次,每蔸留健壮萌芽苗1~2条,将死蔸挖掉补植。每蔸施放桉树专用肥1公斤,在树蔸两侧开沟深施,连续抚育追肥2~3年,一般4~5年可进行主伐。
参考文献
[1]湖南省林业学校主编.造林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2]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编.新农村速丰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张加实,德保县荣华乡林业站,研究方向:林业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