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可以“独生”,但不能“独养”

2014-08-27 22:25孔沁刚
现代家长 2014年8期
关键词:龙龙哥俩玩伴

孔沁刚

儿子有个影子哥哥

我儿子成成4岁的那年夏天,他8岁的表哥龙龙从杭州来我家做客,小哥俩相伴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暑假。龙龙的父母都是生意人,龙龙从小就上全托幼儿园,后来上寄宿制小学,只能在周末与父母相聚,现在放暑假了,父母没时间照顾他,只好把他送到我家。龙龙愿意来我家过暑假,因为有弟弟陪他。成成对表哥的到来兴奋不已,因为总算有了一个玩伴,而且有个“高大威猛”的哥哥陪着,他好像顿时有了安全感,在小区里的同龄孩子面前显得很有面子。

龙龙刚来的时候,和成成闹了几回小摩擦,但很快就适应了。小哥俩天天腻在一起,无比亲热。他们在家里看动画片、搭积木、捉迷藏,还用粉笔在客厅一角规划了一个停车场,整齐的车位上停放着大大小小的玩具汽车,车道进出口分离,很像那么回事。

有一天我下班回到家,看到小哥俩躺在地板上睡着了,龙龙四仰八叉地躺着,成成枕着哥哥的胳膊,蜷缩在哥哥怀里,手臂放在哥哥的肚子上,小手还紧紧攥着哥哥的背心。那场景好温馨。我赶紧拿出手机拍照,发送给千里之外的龙龙父母。现在,我们两家都珍藏着这张照片,成为那个快乐暑假的标志性纪念。想必,20年后的龙龙和成成看到它,心中也会有些感动吧?

暑假结束了,龙龙依依不舍地回杭州上学。到机场送行时,望着哥哥消失在安检口,成成放声大哭。龙龙听到哭声,折回来,在人缝中哭着向弟弟招手。我和妻子被小哥俩的手足深情感动得热泪盈眶。

龙龙离开的当晚,成成要求跟我们睡,他说一个人睡觉“太孤独”。“孤独”这个词从4岁的孩子嘴里说出来,着实令我吃惊。成成说,这个词是龙龙教他的,就是一个人玩没意思的意思。可以想象,龙龙有深刻的孤独体验。熄灯后,成成睡不着,他忽然搂着妈妈的脖子,央求道:“好妈妈,好妈妈,给我生个哥哥吧。”我和妻子面面相觑。

从那以后,成成变得不开心了,他也像龙龙那样,在品尝孤独的苦涩。接下来的寒假、暑假,龙龙没有再来我家做客,因为他要在杭州参加培训班、补习班,没时间来看他朝思暮想的弟弟。小哥俩有时通过视频见见面,聊上几句,但再先进的科技也不能帮他们玩捉迷藏、趴在地板上调度十几辆车进出停车场。

成成慢慢长大了,很快到了入学年龄。他还是经常提到龙龙,不过,我发现他嘴里的龙龙越来越像个传奇。比如,他说龙龙会跆拳道,打篮球会像科比那样扣篮,还能踩着滑板在楼梯上飞来飞去……11岁的龙龙不可能做到这些。看来,在漫长而孤独的思念中,龙龙已经被成成脑补成了英雄,成为他的榜样和保护神,但这些都是虚幻的,都是影子。

“独生子女好可怜!”妻子感叹。

其实,每个独生子女都有深刻的孤独体验,都很可怜,即使锦衣玉食、心想事成,他们仍是可怜的,物质丰富不能代替精神满足。

父母不能代替同伴

龙龙离开以后,成成度过了一段痛苦的怀念时光,便开始在小区里寻找新的玩伴了。我发现,他社交能力挺强的。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成成发现楼下有两个可以一起玩的小姐姐,但是情况比较复杂:两个女孩都比成成大大,一个叫晴晴,8岁,一个叫月月,9岁。月月不大乐意和成成玩,所以成成就和晴晴商量好,月月不在的时候,他们就一起玩,月月来了,成成就走开。妻子想插手这件事,劝说月月接受成成,被我阻止。我说:“放心,成成有能力应对,孩子们有孩子们的规则,他需要适应。再说,让成成体会到这个世界上有些人不喜欢他,也没有什么不好。”

妻子说:“其实,我可以多陪成成,免得他遭人冷落。”

“父母再多的陪伴也代替不了孩子的同伴友谊。”我告诉妻子,“孩子是在同伴交往中长大的,同伴交往能够帮助孩子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孩子与人交往是一种观察性学习,他们懂道理往往不是听会的,而是看会的。比如,一个孩子被开水烫伤了,别的孩子会想,我得注意,否则也会被烫伤;一个孩子被老师批评了,别的孩子于是明白了,这样做是大人不允许的……孩子就是在这样的互相学习中相伴成长的。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宾在《童年友谊》一书中所说:孩子之间的友情对孩子们的生活具有潜在的重大作用——为别的孩子提供学习社会技能的机会,认识自我,并形成对社会的认识和团体的归属感。孩子可以在交往的冲突中发现自己的力量,正视自己的弱点,这些仅在家庭中是难以获得的。

“大人就不能成为孩子的玩伴吗?”妻子不解。

我告诉她,大人和孩子其实是生活在不同的时间经度和空间纬度里。首先,大人的生活有时间表,但孩子没有。孩子有自己的时间概念,像用小铲子玩沙子这样的事,孩子可以玩一个小时不烦,大人哪有这个耐心?其次,成人的思维很现实,被现实生活中琐碎的事情困扰,而孩子的思维幻想多于现实,他们愿意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世界里。相反,孩子与同龄人在一起,时空是一样的,思维碰撞不会错位,游戏的投入程度一样,所以孩子更愿意和同龄人一起玩。

“孩子单纯和大人相处,害处多多。”我说,单纯与大人相处,孩子通常会获得更多关注,容易让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当任何要求都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满足,孩子就很难理解合作的概念,而在与他人有冲突时,也不知道如何辩解、谈判、迁就、妥协与和解。此外,单纯与大人相处,孩子所听、所看、所感受的全是成人的生活和成人的情感,耳濡目染,孩子容易出现超越年龄的成熟,比如说大人话,做大人事。“尽管这些小大人言行挺可爱,但孩子的成长就像庄稼的成长那样,是有时令的,超越年龄的成熟,意味着孩子失去童年,也就不会获得真正的快乐。”我说。

“那可怎么办呀?”妻子大惊小怪,“难道独生子女活该孤独,活该不快乐?”

“孩子可以独生,但不能独养。”我说,“我们必须为孩子的快乐做点什么。”

打开家门迎接客人

我和妻子商量出的办法是:打开家门迎接客人,变“独养”为“群养”。

一个星期六的晚饭后,我和妻子带着成成敲开了晴晴家的门。晴晴的妈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她说家里好久没来客人了,她和女儿一样时常感到孤独。

妻子说:“大家是邻居,以后可以常走动走动,下周欢迎你们全家来我家做客。”

晴晴妈爽快应允,并商定下周六在我家包饺子。

我说:“不如再叫上月月一家吧。三个小伙伴经常在一起玩,缺一个多不好。”

接下来的周六,三家人在我家聚餐,大人们相谈甚欢,三个孩子也玩得很尽兴。结束的时候,大家商定,下周去晴晴家,再下一周去月月家。晴晴妈说:“我们应该把这样的聚会变成制度,这样才像个社区嘛,以前我都不知道成成妈姓什么,大家过得太封闭了。”她说出了大家的心声,于是大家鼓掌通过。

后来,小区里又有别的小朋友和父母陆续加入进来。人多了,聚会时家里空间嫌小,大家就组织自驾游,到郊区、河边去野餐,假期里则集体参加旅行社的旅游项目。一系列的活动丰富多彩,孩子们玩得特别开心。大家都说,这样的聚会让孩子们有了玩伴,大人守在身边也放心,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聚会时,我问父母们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孩子受人欢迎?”

大家畅所欲言:“漂亮可爱的孩子受欢迎。”“干净的孩子受欢迎。”“学习好的孩子受欢迎。”“懂礼貌、肯迁就别人的孩子受欢迎。”“守规矩的孩子受欢迎。”“知识面广的孩子受欢迎。”“善良的孩子受欢迎。”“有团队精神的孩子受欢迎。”“快乐的孩子受欢迎。”……

“太好了!”我说,“总而言之,就是综合素质高的孩子受欢迎。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就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中心任务。我们不能改变孩子的长相,但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帮助孩子逐渐掌握社交技巧,成为受人欢迎的孩子。”

大家对我们这种“群养”孩子的方式非常满意。孩子们在大家庭里不仅收获了友谊和快乐,更在心理上增强了安全感和归属感。哪个孩子做作业时遇到了难题,可以请教高年级的朋友,哪两个小朋友闹别扭了,一下子围过来七八个劝架的。事实上,这样的大家庭也给大人带来了许多方便和快乐。妻子们交流厨艺,丈夫们交流读书心得和驾驶技术,等等。当然,大家一起出去吃饭也很便宜,因为可以团购。

这样的大家庭聚会几乎每周都举行,渐渐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几年下来,父母们都发现自己的孩子比以前快乐了许多,学习成绩也普遍有了提高。

前不久,月月考上了一所重点中学,全家搬到学校附近租房子住,这样月月上学方便。小伙伴们洒泪相送,依依不舍,叮嘱月月一定常回来看大家。可是没想到,两个月后,月月一家又悄悄地搬了回来。

月月说:“新家不好玩,没有朋友,闷死了!我要搬回来住,宁愿天天坐40分钟的公交车去上学!”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龙龙哥俩玩伴
我的玩伴
玩伴“妞妞”我最爱
龙龙去买菜
龙龙的理想
小蚯蚓找朋友
最佳玩伴 5分钟带你了解马自达MX—5 RF
鱼死网破,“哥俩好”反目互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