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2014-08-26 03:03罗克勇
文教资料 2014年13期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策略

罗克勇

摘 要: 新课程改革下,追求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课堂教学的热点。本文拟从课堂教学入手,探讨激活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即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能力结构特点,采用多种策略变学生“不愿学”为“想学”,且主动学习。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新一轮高中课改的全面展开,使得新课程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较大的创新和突破。这对一线教师来说,将是严峻的考验。高中语文旧教材教学内容枯燥、陈旧,形式单一,严重滞后于时代发展、社会实际,严重滞后于学生实际。学生听不懂,不愿学,给老师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新的希望,使语文焕发出勃勃生机。在新课改理念下,我们应如何应对高中语文教学呢?下面我结合近年来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谈谈对新课改的看法、做法,与同行交流,以求共同进步。

一、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语文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语文教学目标从纵向看有四个层次:《课标》要求——总目标;年级要求——阶段目标;单元要求——单元目标;课文要求——课时目标。这四层目标之间的关系是:课时目标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一一落实,紧扣单元目标,体现阶段目标,关联总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吃透课标精神,用好教材,研究学生,写好教案,做到脑中有纲,腹中有书,目中有人,胸中有案。这样才会在课堂上“教不乱谱”、“学不乱套”、“练不乱阵”,避免“天马行空,架空分析”的现象,则课堂教学效率自然能够得到提高。

二、精心备课,简要讲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发现讲完一堂语文课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如何减少“无用”的话,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语文原本就博大精深,完全可以上天入地,再加上相关的政史地知识,一节课从头讲到尾对于老师来说毫无问题。但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一节课,我们到底该讲多少?以《荷塘月色》为例,这样一篇文不甚深的经典美文,可以谈语言之美,可以讲写景抒情,还可以讲解如何进行散文的鉴赏,等等。那么我们有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将备课过程中积累的知识全都滔滔不绝地灌输给学生,讲完后还担心哪里没讲到,下节课再继续?

在我看来,大可不必这样。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与其让学生面对一大堆混乱的知识手足无措,不如一节课学一点,日积月累,自然融会贯通。所以讲解本文时,首先抓住文章的题目,让学生思考:写的是荷塘和月色,还是荷塘的月色?以此为出发点,带领学生领悟散文之美,然后引导学生读文章,品语言,评文段,完成一次“读、品、评”的散文奖赏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教学目标集中而单一,自然讲得就少了,学生学习的时间相应的就多了。

三、精选教法,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所授教材的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采用适当方式,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学生想学,甚至主动学,从而收到极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巧置悬念,抛砖引玉。

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巧妙地在课前或课中设置悬念,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索其原因,那么课堂教学一定会鲜活起来。例如,在小说——《失街亭》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预习之后,设置悬念——假如街亭未失,孔明能够一统中原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产生争论,街亭已失,政局又将如何变化?街亭如此重要,孔明何以失守?进入课文,学生分析后便得出答案,并理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即情节,进而对人物性格的分析也就水到渠成。

(二)创设情境,以境致情。

现代课堂教学可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此情此境下受到感染熏陶,以境达到入情的目的,具体可以采用多媒体、影视片断等手段。如我在教学《我有一个梦想》一文时,利用影片展现黑人遭受的不平等待遇,并以之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因同情产生激奋,因激奋融入情感,进而理解“朋友们,今天我对你们说,在此时此刻,我们虽然遭受种种困难和挫折,我仍然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斗争,一起坐牢,一起维护自由;因为我们知道,终有一天,我们是会自由的”这几个句子的深刻含义。通过情境的创设和课文内容,学生情绪激昂,并对自由有了全新的认识。教学情境的创设还可以利用教师精美的语言,借助美术手段等多种方法达成。

当代中学生是一个热情激荡、天性爱美的群体,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作为融科学性、文学性、艺术性于一体的语文课,理应肩负起培养青少年必要的审美能力的重任。作为真善美的价值统一体,语文课在美育领域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为学生展现了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语文教学过程就是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验美的过程,理想境界之美、艺术形象之美、文章结构之美、风格情调之美、语言形式之美,等等。

四、加强指导,培养能力

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什么?著名科学家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语文教学应教给学生听、说、读、写的方法和基本学习方法。从现代科学意义理解,方法是指人们在有关的活动领域,把握事物规律,完成某种任务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工具和方式的总结。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足见指导学法在语文教学中是何等重要。

课前预习方法适用于每门课程,而对于语文学习,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更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课前预习,学生掌握重点、难点,也有疑难点,这样在老师讲课时,学生就会有目的地听,带着问题听,从而既加深印象,又增强记忆力,比无目的、无重点、无计划地被动听有诸多好处。课前预习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还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一举两得。

课文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的阅读能力直接关系语文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应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课文阅读思路,即教给学生理解文章结构,概括文章大意,总结文章中心等方法,在教学中不断摸索,指导学生阅读学习的各种方法。例如,理清文章结构,可以用“抓过渡句法”,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可采用“析因阅读法”、“快速阅读法”、“重点语段突破法”等。科学的方法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这样每教给学生一种方法,就好比教给他们点石成金之术,让学生在轻松自学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

五、营造氛围,合作探究

课堂教学是师生进行“教”与“学”活动的主渠道,任课教师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主体,课堂气氛主要通过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来烘托,使师生达到寓教于乐的境界。美国教育家林格伦把课堂上的师生交流分成四种:单向交流、双向交流、多向交流和综合交流。教师应多用后两种以活跃课堂气氛。合作探究教学则是多向交流和综合交流的有机结合。合作探究教学是以集体教学为主,兼补充分组教学、个别教学的形式,一般以四人组或六人组为单位,采用分小组互助合作的方式,具体开展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合作过程。这种合作探究,不仅能使学生取长补短,获得1+1>2的整体学习效应,而且能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合作等优良品质。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就必须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重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和理解,重视文本中固有的情感资源,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只有这样才能“大读书,读大书;好读书,读好书”,让语文教学妙趣横生,让学生的文化素养真正提高。

总之,学习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只有目标明确,教法科学,学法正确,手段先进,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寓教于乐,才能真正让学生在知识面前变得自信和快乐起来,才能最终实现课改所要实现的目标。在新课改下,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涉足新领域,提高新能力,具有较高的专业修养和理论修养,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才能把课上得有魅力,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真正适应新的教学形势。

参考文献:

[1]张大均主编.教与学的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

[2]张庆林,杨东主编.高效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3]陈德厚.基础教育新理念——有效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课改教学策略
紧跟新课改新布局,提升一轮复习效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