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校外教育在青少年教育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近年来,浙江团组织高度重视青少年校外教育,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外教育活动,为孩子打开成长的另一扇“窗”。
孩子成长的“加油站”
校外教育场所被称为浙江孩子成长的“加油站”。至今,全省共有青少年宫(少年宫、活动中心)91家,基本实现了“县县有青少年宫”的目标。
目前,全省青少年宫总占地面积达77.7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49.5万平方米。近5年,全省新建、易地重建、改扩建青少年宫就有30余家。
同时,浙江还探索未成年人校外日常活动场所建设新途径,采取综合利用方式新建青少年校外日常活动场所,开办“流动少年宫”,打造“空中青少年宫”“数字少年宫”等,弥补校外活动场所空间资源的不足。
此外,在团浙江省委的推动下,浙江还先后出台了全省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与发展“十五”规划和“十一五”规划、《浙江省青少年教育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等十余项重要政策文件,同时把青少年校外场所的建设和管理纳入了浙江省文明城市测评体系。
为提升青少年宫管理人员素质和教师专业化水平,浙江还以“分层分类”方式对校外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成立舞蹈、书画、音乐和活动等省本级专业教研组,以提升校外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以快乐为“主线”丰富孩子生活
为体现校外教育特点,各地青少年宫以快乐为“主线”,开设各类青少年空间、童玩游戏室、社区俱乐部、创新体验馆、探索实验馆和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
杭州“DO都城”少儿社会体验活动、宁波少儿服饰文化节、温州青少年创意大赛”、杭州市西湖区青少年宫“棒伢儿”活动、上虞市青少年宫的小百花艺术团……这些活动既区别于学校、区别于课堂、区别于文本授课,又寓教于乐、以趣激志,丰富了孩子们的校外生活。
据统计,全省共青团组织开展的思想道德、文化艺术、科学、体育、劳动技能五大类兴趣小组特长培训和社团活动达80余种。
自2009年起实施的以交通安全、防灾防害等为主要内容的青少年平安自护行动,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模拟演练等,累计开展活动1 000多场,服务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为主体的青少年近50万人次;2012年启动实施的“公益夏令营活动”已开展3 800余期,直接服务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22万人次。开展的各类“网聚少年”网络活动,年均网络活动50余次,参与的青少年达30余万人次,充分发挥了青少年宫网站的阵地服务和引导功能。
截至目前,全省共建立“12355”青少年服务台基础工作站103个,累计受理咨询青少年案例29.4万件,办结案例28.99万件。依托“12355”青少年服务台开展的“心灵花园”体验项目连续两年被浙江省文明办列为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件实事之一;成立了由180人组成的专业志愿者队伍,仅2013年就开展专项体验活动270余场,走进学校、青少年宫、社区等,服务青少年7万余人次。
让更多孩子享受优质的校外教育
实现“县县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目标后,“十二五”期间浙江在全省大力推动公益性青少年学生校外专门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并启动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目前,覆盖90个县(市)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已有480余所。
同时,为进一步提升校外教育管理和服务效能,浙江团组织全面启动“空中青少年宫”和“网上青少年宫”建设。迄今已有90所青少年宫建起了“数字少年宫”,为校外教育服务便捷化、均等化提供了技术手段,2011年至2013年,累计发送青少年服务信息1 800余万条。(作者:董碧水 来源:中国青年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