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a泰州地区气候特征变化趋势

2014-08-26 18:43张玲等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5期
关键词:气候特征变化趋势

张玲等

摘 要:基于泰州地区4个站点最近50a逐年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风速等气象资料,使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曼-肯德尔突变分析方法,从多个角度综合分析最近50a泰州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和特点。结果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泰州地区年平均气发生突变,气温变暖趋势明显,兴化、泰州、泰兴、靖江等依次从北到南增温趋势越来越高;年平均相对湿度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及90年代前期发生突变,下降趋势明显;年平均风速自20世纪70年代前期发生突变,年均风速下降趋势明显。

关键词:气候特征;变化趋势;泰州地区

中图分类号 P4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5-152-07

人类活动无疑会影响到周围环境,现代科学研究倾向于认为,在最近几十年内,人类活动致使全球气温迅速上升[1]的气候变化与全球变化有相当的一致性,但也存在明显差别。IPCC第4次评估报告[2]显示:最近100a(1896-2005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74℃。近50a来中国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研究表明,中国的CO2排放量呈不断增加趋势。温室气体正辐射强迫的总和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在这方面我国学者已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闫敏华等[3-4]研究了三江平原地区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气压主要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并用累积距平法、Jy参数法、Yamamoto法和Mann-Kendall法联合检测了该区域气候变化中的突变现象。陈隆勋[5]研究了近80a的中国气候变化及其研究机制。任国玉[6]分析了自1951年以来中国气温的变化。

1 研究区域、资料来源和方法

1.1 研究区域、资料来源 泰州地处江苏中部,长江北岸,是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全市总面积5 787km2,总人口507万,现辖靖江、泰兴、兴化3个县级市,以及海陵、高港、姜堰3区和泰州医药高新区。研究区域选择泰州地区的泰州、兴化、泰兴、靖江4个气象站点(图1)。选取泰州地区1963-2012年逐年的平均气温、平均风速、相对湿度等气候资料,资料来源自江苏省气候信息中心。

1.2 研究方法

3 结论

(1)泰州地区1963-2012a近50a来年均气温呈明显增加趋势,泰州、兴化、泰兴、靖江线性增温率在0.28/10a~0.43/10a;泰州地区气温增高幅度由北至南逐渐增大。年均风速50a来泰州、兴化、泰兴、靖江总体都呈降低的趋势,其线性递减率在-0.2/10a~0.38/10a;年均相对湿度50a来泰州、兴化、泰兴、靖江总体呈下降趋势,其线性递减率在-1.47/10a~2.41/10a,泰州地区年均相对湿度自北向南递减率逐渐增大。

(2)在对泰州地区50a来气温突变分析得出,泰州、兴化地区在1996年左右气温发生了突变,气温从之前的下降趋势转变为大幅上升;靖江、泰兴地区在1995年气温发生了突变,突变情况与累积距平吻合。对50年来年均风速的突变分析得出,泰州在1970出现突变点,靖江在1972年出现突变点,泰兴在1975年出现突变点,兴化在1975年出现突变点,并且年均风速都在突变点后呈下降趋势。对50a来年均相对湿度的突变分析得出,泰州在1998年出现突变点,靖江在1992年出现突变点,泰兴在1993年出现突变点,兴化在1994年出现突变点,并且年均相对湿度都在突变点后呈快速上升趋势。分析其变化原因,泰州市近50a气温变化与我国气候变暖趋势相一致,近50a我国平均地表气温增幅约为0.5~0.8℃[10]。

参考文献

[1]丁一汇,任国玉,石广玉.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Ⅰ):中国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7(21):1-5.

[2]IPCC.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of Climate Change 2007: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Panel on Climate Chan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3]闫敏华,邓伟,马学慧.大面积开荒扰动下的三江平原近45年气候变化[J].地理学报,2001,56(2):159-170.

[4]闫敏华,邓伟,陈泮勤.三江平原气候突变分析[J].地理科学,2003,23(6):661-667.

[5]陈隆勋,周秀骥,李维亮,等.中国近80年来的气候变化机制及其形成机制[J].气象学报,2004,62,(5):635-646.

[6]任国玉,郭军,徐铭志,等.近50年中国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J].气象学报,2005,63 (6):942-955.

[7]黄嘉佑,胡永云.中国冬季气温变化的趋向性研究[J].气象学报,2006,64(5) :615.

[8]符淙斌,王强.气候突变的定义和检测方法[J].大气科学,1992,16(6):482-493.

[9]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69-72.

[10]秦大河,丁一汇,苏纪兰,等.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评估(Ⅰ):中国气候与环境变化及为来的趋势[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5,1(1):4-9.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气候特征变化趋势
基于GIS的鄂尔多斯市暴雨灾害风险区划
科技政策演变与科技成果产出的关联研究(1978—2016)
昆明地区降水、气温及极端天气的
沈山高速公路大雾气候变化特征的海陆差异
临夏州雷暴气候统计特征及趋势分析
南京市能见度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宝鸡市区空气质量变化分析
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分布与变化趋势探析
江苏省冬小麦生长期间的气候特征
西藏地区雷暴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