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应加以完善

2014-08-26 23:30蔡艳艳
现代企业 2014年7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实训财务管理

蔡艳艳

高职专业的设立是基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因而财务管理专业设立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该专业还需要在大力培育优秀教师队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紧密依托学校的办学优势、课程标准及与教材紧密结合且引领课程发展等方面加以完善。

一、高职院校设立财务管理专业符合社会需要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已经涉及企业内部的产权结构和经济运行机制,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大趋势已经改变了过去狭隘的财务观念,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经济的形成与网络经济的扑面而来将对各种经济学科发生深远影响。同时,企业理财环境也会因全球、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而发生根本性改变。显然,那种死啃书本、不会应变、只知教条、缺乏战略眼光的财务管理人员不会受到企业的欢迎。在人才市场化的今天,尤其在建立新的用人机制以后,社会各界对财务管理人才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即财务管理人员不仅懂会计、管理知识外,还应具备一定适应环境变化、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能够总揽全局、敢于创新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设立财务管理专业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二、目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设立中的问题

1.缺乏正确的专业建设理念。目前有相当数量的高职院校由中专提升而来,需要从单一的办学层次向多元化发展,一些人认为财务管理无非就是财务会计加电脑,且属于传统专业,无需加大投入,导致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滞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是一项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综合性管理活动。企业财务管理具有多层次性,课程体系也要具有多层次性。

2.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由于财务管理专业是从会计学、财政学和金融学等专业分离出来的,在培养目标上仍带有相关专业的特点,与这些相关专业相比较,自身特点不明显、不突出。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培养的是适应社会职业分工和岗位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在财务管理专业设置上还是沿袭过去的老办法,教材也是“老八股”,理论课占教学时间的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基本上是上课,听老师讲授,动手操作的少,导致学生由学习生活向职业生活过渡困难,不敢直面社会实战。

3.实践实训重视不够。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实训重视不够,具体表现为校内财务管理实践缺乏,校外财务管理实践环节薄弱,新的财务管理环节尚待开发,教师的实践能力欠缺等问题。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有些学校管理者认为财务管理属于社会学科,不像理工科必须建设实训室;或者财务管理实训室花费太大,得不偿失,学生只要在纸上会做账务就可以了。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的财务管理实训软件涉及的内容也往往局限于某企业在某一时期的个案分析,时间较为滞后,不利于学生对各个环节的熟悉了解,指导性不强,且不能随法律法规的调整而不断升级。

4.师资力量不足。目前相当多的高职院校教师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大多从一所学校到另一所学校,缺乏操作实践的经历,在财务管理实践实训中只能靠自己的书本知识和能力想象。

5.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落后。目前我国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在教学管理上过于呆板,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过于落后。在教学方法上,教学内容与现时经济生活脱节;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传统教学方法仍占主导地位,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极少采用;在教学手段上,教学设备简陋,主要教学手段仍是“黑板加粉笔”,计算机辅助教学、电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十分有限。

三、大力培育优秀教师队伍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预定目标的重要保障

课程设计是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课程设计预计目标,教师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当前,优秀教师资源存在一定的稀缺性,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课程设计与实际运行存在较大的差异,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必然影响学生对本专业兴趣。其原因:一方面我们受制于“心智模式”的影响,新想法无法付诸实施;对教师不够重视,这样就会把教学工作看成是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失掉了快乐最主要的源泉,对生活的态度也会因之变得沮丧。敬业的教师规模并没有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我们缺乏一种评价体系,科研可以与功利目标挂钩,教学与功利目标不挂钩,因为潜心治学和精心教书是无法量化的,所以教学自然要受到影响。因此,优秀教师培育还需要通过学校在体制和机制上的变革去解决。

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专业建设水平的关键。具体可用“外引内提”的做法,一是引进“双师型”教师,或聘请学术造诣高、实践能力强的校外专业人士到学校兼职或指导。二是鼓励教师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担任企业财务顾问,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有计划地培养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努力构建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具有“双师型”素质的师资队伍。

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紧密依托学校的办学优势

我们应该紧紧抓住培养面向基层经济建设需要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不放。以职业动手能力为基础,面向整个核算过程,把从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模式。课程设置应该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主线,围绕核心专业能力进行优化衔接,把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证书标准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多参加会计师、审计师、经济师等专业考试,用证书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

曾是哈佛大学校长的科南特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人的质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学生质量制造过程的设计图。每一个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要想在人才市场上超过他人,就必须有不同于他人的优势,而这一优势的形成来源关键在于其所在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位。

五、课程标准要与教材紧密结合,且引领课程发展

课程标准是规范课程建设管理,确保教学质量,保证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文件。课程标准包括课程理论课程标准、实践课程标准。一般来讲,如果缺乏参考教材的情况下,课程标准可以作为课程教学引领性文件,即使市场上具有课程所需的教材,课程标准仍能发挥主导作用。

目前,在图书市场上寻找一门较为适合的教材,存在一定困难。多数教材是由众多参与者合作而成,很少一人完成;由于学科之间客观存在密切联系,也由于编写人片面追求体系的完整性,使同一专业中有些课程的内容简单重复;有些教材单方面主观追求学科的系统性,使教材结构庞杂篇幅冗长,不仅举例缺乏综合性,而且对其用途分析寥寥无几。虽然有关教材内容的更新问题引起了有关人士的密切关注,但由于出版制度和出版周期限制,教材内容更新并没有落实。这意味着教材编者态度严谨、作风认真对教材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被教材所约束,应被课程标准所约束,以保证课程体系协调性发展,防范课程内容之间不必要重复。

不能否认的是当前课程标准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少以课程标准来安排教学内容,多以所选用的教材安排教学内容。因为没有人能在脑子里装进整个组织的事情,我们的大脑所装的是一些对事物的印象和假设。当我们没有将课程标准作为每一课程教学准备中必备条件时,且没有成为一种习惯,则课程标准只能作为一种文件藏于书柜中。 因此,我们有必要建立一种规范,将课程标准等同于教学日历、教案、讲义等教学管理检查的内容,并将这一规范成为主讲教师进入课堂的一种习惯。只有这样,课程标准才能引领课程发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六、强化实训,建立科学的专业建设长效机制

财务管理专业要求培养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合作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专业技能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培养的需求来设置专业、适时调整专业方向,合理确定培养目标;专业是联系教育教学与行业领域的一个重要平台,专业开发和专业建设首先必须瞄准市场定位,发掘和利用产学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专业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系统工程,学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中心,也要以专业建设为核心。

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财务会计资料的经济性、政策性和保密性决定了接受见习、实习的单位不可能把自己的真实的会计核算资料和盘托出,所以即使某些学校在建立校外实习、见习基地做了大量工作,但实际效果并不怎么理想。而财务管理模拟实训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在计算机环境下模拟企业过去实际案例过程和细节,由学生在实训室具体操作各类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深入熟悉企业的核算过程与细节,从而为学生将来进入企业而不需要企业再进行岗前培训就能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感性经验,大大缩短就业后的盲目探索过程和不适应过程。这一切仅仅依靠传统的书本传授是做不到的。所以首先要科学地分析和预测社会需求,正确面对自身专业建设基础和能力,不贪多求全,科学地规划专业,注重传统专业的调整、改造和提升;其次处理好重点建设与整体发展的关系,突出重点,突出特色,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财务管理实训室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后盾,院校经费的投入是保障财务管理实训能否取得预期性效果的重要因素。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实训财务管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财务管理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