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岱曦详解民生加银3年10倍秘密

2014-08-26 20:41罗雪峰
投资者报 2014年31期
关键词:专户民生规模

罗雪峰

民生加银总经理俞岱曦接受《投资者报》记者独家专访,详述这三年民生加银逆势中骤变的原因和脉络

投资者报在众多公募基金公司哀叹陷入发展泥泞期、市场难觅好机会做大管理规模时,民生加银基金公司(下称“民生加银”)这辆机车,在总经理俞岱曦的驾驶下,正在加速前进,一鸣惊人。

2011年9月之前,一提到民生加银,市场流传最广的是各种震荡:总经理一职长期空缺;第一批投研核心成员陆续离职;产品也只有区区5只,公募管理规模不过30亿元等等。

俞岱曦走马上任两年多来,成绩惊人。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14年6月30日,民生加银的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已上升到近300亿元,不到三年增长了10倍;专户产品规模也从无到有,一举达到了380亿元的规模。

民生加银的战略应作何解读?7月中旬,“二伏”的北京还算凉爽。这一天上午,俞岱曦在北京接受《投资者报》记者专访,详述这三年民生加银逆势中骤变的原因和脉络,回溯公司规模大幅增长的杠杆和支点,并透露1000亿元公募、整体资产管理规模争取突破6000亿元的愿景和战略。

跳出公募

为什么在别的中小基金公司哀叹生不逢时的大环境下,民生加银却能逆势发力,实现规模大幅增长?

“基金公司日子不好过,其实根源还是在思想上。我们的秘诀就在于跳出了公募基金本身,我们要做成一个多元化的大资管公司。” 俞岱曦告诉《投资者报》记者,过去大家的惯性思维,总是把基金公司定位为公募基金,其实基金公司早就变成了大资管公司。

“现在大家都觉得民生加银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增长了十倍,公司财务状况也从2011年之前的每年亏损将近5000万元,到2012年扭亏为盈实现了1000多万元的盈利,但这只是民生加银浮在水面上的一部分。” 俞岱曦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其实更突飞猛进的增长体现在民生加银的专户业务和子公司上。民生加银的专户用一年半的时间从无到有达做到了380亿元,对公司贡献很大;子公司也只用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从零做到3000多亿元。其背后更深层的原因,就是我们认识到了基金公司不只是公募基金,基金公司还可以发展像专户、子公司这类更加个性化、适合投资对象要求的新型产品。

“从这个角度去看,大家就会发现基金行业其实是很好的。基金子公司这个行业只用了一年多就接近增长了两万亿。而公募基金呢?从2007年以来就一直停滞不前。”俞岱曦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去年互联网货币基金大行其道,但真正吃到货币基金这一块“肉”的基金公司极其有限,一个余额宝就占去了很大一部分。相反,目前很多基金公司的子公司,基本上都是成立当年就盈利。因此,基金公司高管们要跳出来,不要再用过去的眼光去把基金公司简单地固守在公募基金这一块,要认识到它已经变成一个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从这个角度来说基金行业还是有巨大发展潜力的。

找到支点

跳出公募的同时,还需要找到一个坚实的支点。对于民生加银来说,这就是金融市场化。

“金融市场化我可以解读为三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利率市场化;二是资产证券化;三是人民币国际化。”俞岱曦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在这三个层面,基金行业均可找到突破方向。应对利率市场化,公募基金的突破方向就是在货币基金上,因为利率市场化的背景其实就是金融脱媒。基金公司要干的活儿就是抓住银行等金融机构脱媒的机会提供相应的产品。

同样,应对资产证券化,基金公司要做的就是发展专户、子公司产品,资产证券化首先得有资产并能够将其证券化,然后在将其证券化的过程中能够帮其做好风控。“目前基金子公司的蓬勃发展其实就是抓住了资产证券化的机会。” 俞岱曦如是说。

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目前许多基金公司还没有什么动作,民生加银在这方面已开始布局,他们期望能够创新地整合中外股东的相关资源在未来开展业务。

找到了坚实的支点,那么要怎样才能撬动杠杆呢?“最大的杠杆其实就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大势,只要你能有效地跟随它,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俞岱曦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不光出了一个余额宝,一些公司旗下的货币基金也做得很大,像华夏活期宝、兴期添利宝、民生加银现金宝,目前的发展都很不错。未来基金公司还可以在利率市场化大趋势下做更多的工作。

新的起飞

公开资料显示,在2011年9月27日俞岱曦加入民生加银之前,民生加银刚刚成立不到三年。从媒体报道不难发现,当时的民生加银可谓焦头烂额,不光总经理一职长期空缺,基金数量也仅5只,合计公募管理规模在23亿元左右,基本上每年的净亏损在5000万元左右。

“当时的民生加银就好比一条风雨飘摇的船,留在船上的人虽有与船共存亡的信念,但未来却像迷雾一般。新班子到任后,在万董事长的领导下,为员工指明方向并迅速吸收新鲜力量,大家开始齐心协力努力工作。” 俞岱曦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从2011年底到2013年初,是民生加银发展历程上的 “野蛮生长阶段”。

公开数据也印证了俞岱曦的说法。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12年3月31日,民生加银公募管理规模为26亿元,然而,仅仅过去了一年,截至2013年3月31日,这一规模已然突破了150亿元大关,达到了154亿元。

之后,从2013年初到年底,民生加银进入了俞岱曦表述中的“爬坡阶段”。“这是基金公司发展历程中最难的阶段。” 俞岱曦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公司规模从20亿元到100亿元,这是一个大的门坎。规模做大之后,公司员工的想法就会千变万化,这个阶段公司的员工数量、产品数量、业务模式都在不断提升,员工的思想状态也存在很大的起伏。各式各样的冲击接踵而至。

“不过,民生加银扛过了这些冲击,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俞岱曦告诉《投资者报》记者,虽然在这一阶段民生加银的公募管理规模稳定在150亿元左右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正是这个时期,我们的专户和子公司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从2014年起,民生加银进入了发展历程的第三个阶段——新的起飞阶段。” 俞岱曦告诉《投资者报》记者,首先,民生加银的公募管理规模摆脱了盘整期,再次进入了高速发展期。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6月30日,民生加银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已达278亿,在150亿元的规模上又翻了将近一倍;而且公募基金公司排名也由去年的43名上升到今年的32名,大幅提升了11个名次。相比2011年前的第59名(当时全市场只有60家基金公司)大为改观。

谈到未来,俞岱曦信心满满。“到2016年,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力求突破1000亿元,正式迈进前20名中大型基金行列,整体资产管理规模力求突破6000亿元。” 俞岱曦告诉《投资者报》记者,顺势而为即根据公司的发展情况每年调整经营部署,2014年前公司发展的重点在铺摊子、扩大产品线,2014年公司经营的思路则是聚焦战略,将更多精力聚焦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就是以投研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以货币基金为抓手扩大规模,以专户为抓手增加利润。” 俞岱曦如是说。

猜你喜欢
专户民生规模
关于加强地方财政专户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于县级财政专户管理的思考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外储4月站稳3万亿
金融监管风暴来袭
上海民生轮船有限公司船期表
2016年年末净值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分级基金
2016年我国民生发展重点
民生寄语
不会刻意抢“一对多”第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