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华
慈善事业与思想道德有着密切联系,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思想道德是慈善事业发展的依托和基础。捐赠行为本身体现了博爱、给予、助人为乐,其实质是利他主义价值观。慈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又助推社会思想道德水准的提高。慈善活动通过弘扬美德,褒奖善举,引导人们选择行善,唤起更多有能力的人扶老、助残、救孤、济困,慈善事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道德与良知的催化剂。仅以天津市慈善协会组织几项工作为例。
“大田杯”慈济育才奖学活动,是天津市慈善协会联合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和《天津日报》共同开展的。这是集资助、表彰、教育、激励为一体的助学活动。每年由爱心企业捐资几十万元,在全市生活困难的各级三好学生中评选出若干名“自强少年”,“自强学生标兵”,“自强学生”,并以资鼓励。自2004年起累计资助、表彰、奖励、优秀贫困学生2409名。奖学活动每年都确定一个鲜明的主题,“党在我心中”、“迎奥运、知耻辱,争做文明小公民”、“讲公德,守法纪,文明安全每一天”等,年年召开演讲表彰大会,寓资助于演讲表彰活动之中。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家强。“大田杯”慈济育才奖学活动,通过表彰、激励贫困学子多读书、读好书,让孩子们在书中了解真、善、美,陶冶情操,从中获取正义、智慧的力量,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从汇集成册的篇篇征文中,反映出贫困学子通过读书活动的内心变化。他们从书中汲取营养,感悟人生,思考理想与抱负,不仅让人感到孩子们读书的幸福与快乐,还让我们看到一颗颗纯洁向上的幼小心灵在进步。河东区香山道小学家庭困难的李家杨读了《红色之旅》后,演讲时说:我在书中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从南昌城头的第一声枪响,到新中国成立,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新中国,又用坚强和智慧带领中国人民振兴中华。我作为新一代少先队员,要学习共产党人“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勇于奉献”的伟大精神,一心向党,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守纪律的革命事业接班人。
“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天津市37所中小学试点已两年,其目的是培养孩子们从小懂得惜福、感恩,树立扶危济困情怀。试点校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例如:“爱与责任班级周会”、“家长与亲子朗诵会”、“凡人善举故事征集活动”等等,伴随着活泼多样的慈善文化教育,中小学生们纷纷投入爱心实践活动。我给爸妈倒杯茶、今日我站雷锋岗、为失明孩子录制电子书、到养老院、儿童福利院、图书馆、医院等公益单位做义工,为农民工子女义务讲课、为困难家庭子女做一帮一辅导等等,同学们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受到了教育和启迪,他们懂得要孝亲、尊师、知礼、助人。增产道小学的庞征同学在阅读《慈善读本》后写道:“《夏洛的网》的故事让我知道了爱心的力量,友情的伟大,也激起我心中无限的爱,我想到自己应该怎样爱爸爸妈妈,爱同学,爱老师,爱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孩子的变化得到家长们的赞赏,家长们把“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誉为“成长工程”。
天津市慈善协会组织成立以来,已累计募集善款13亿元,救助支出9.6亿元,通过年年开展的“迎新春慈善助困”、“爱心成就梦想”、“有爱不在孤单”、“急难救援”支持公益等活动,使本市受助困难群众达130万人(次)。救助活动直接效应是帮困,不让一家一户过不去,不让孩子上不起学……,而间接效应则是受助人得到的精神鼓励,进而转化为人生前进的动力,这一点也不可忽视。13亿元善款凝聚了千万颗爱心,承载着社会公众对弱势群体的殷殷之情。受助人接受的爱心感染和精神激励远比物质惠及的价值要大得多。许多人接收捐赠后都激动地表示,要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做薪火相传的爱心人。社会大爱激励着弱势群体自强自立,奋发向上。受资助的贫困学生陈茁说:“感谢一路走来所有人对我的帮助,是爱让我越过一路的障碍,让我在困境中崛起,让我不断成熟。我有一个志向,毕业后去做志愿服务,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用社会对我的爱回报社会,把爱传递下去。”被救助的130万人(次),试想:如果有一半人成为爱的使者,将社会对他的关爱转化为对社会的贡献,对他人的关心,社会上又多150万个热心公益的志愿者。从这个角度看,慈善救助的对象有可能成为传播爱心的星星之火。
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美丽天津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同样取决于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是惠及民生,服务社会的需要,同样也是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凝聚正能量,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中国梦的需要,我们要为之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