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如何融入大数据时代

2014-08-26 18:34林邃
中国广播 2014年8期
关键词:碎片化数据挖掘大数据

林邃

【摘 要】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传媒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受众需求多元化的今天,传统媒体的广播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如何借助大数据搜集、分析、挖掘平台,创新传播形态和营利模式,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成为眼下广播人迫切需要破解的难题。

【关键词】广播新媒体 大数据 碎片化 数据挖掘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大数据浪潮席卷而来,包括广播在内的传统媒体如何融入大数据时代,找到行业再发展的契机,是传统媒体从业者眼下最为关注的问题。

新媒体以拥有巨量数据,并以对数据的深度挖掘能力而迅速成为传播先锋。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尹明华在2013年举行的中国传媒大会上说:“我们已经从信息时代走到了数字时代和智能时代,如果数据被赋予背景,它就成了信息;如果数据能够提炼出规律,它就是知识;如果数据能够借助于各种各样的工具在分析的基础之上为我们提供正确的决策,它就是资源。”①因此,媒体在大数据时代的竞争,就是数据收集、整合、处置和使用能力强弱的竞争。

大数据时代究竟给广播的发展带来哪些挑战与机遇?广播如何扬己之长,在大数据时代里找到一席之地呢?

大数据时代给广播带来什么?

“大数据时代”所形成的传播格局一般分为新兴媒体与包括广播在内的传统媒体。从传统观念分析,它会给广播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人人都是记者”淡化了广播的时效优势。一直以来,广播以“快”见长,其时效性优胜于纸媒等其他传统媒体。即使面对电视、互联网的冲击,传播便捷、携带方便的广播,也与电视、互联网在受众市场上各有地盘。不过,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大量涌现,自媒体在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上,对包括广播在内的传统媒体造成极大的冲击。一台手机在手,谁在现场,谁就能成为记者。以前媒体强调的“第一现场”已经不再专属于传统媒体,分散在社会各个角落的记录者,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件第一时间上传到网络,再经过网络传播,迅速形成新闻热点。记录者身在现场,比传统媒体的“奔赴现场”速度来得更快。

其次,数据数量庞大对广播产品生产带来冲击。大数据时代伴随着信息爆炸式增长而来。如今的互联网,仅新浪微博用户每天发博量就超过1亿条,百度每天大约要处理数十亿次搜索请求。社交网络的兴起,大量用户生成的内容,包括音频、文本信息、视频、图片等数据海量涌现。网民轻而易举地在网络上获取自己所需的丰富信息。相比之下,尽管国内很多电台早已实现了24小时播出,但是无论数量还是信息种类,广播所能提供的内容都显得微不足道。

再次,社交媒体对广播等传统媒体舆论的抗衡。近年,随着微博、人人网、微信等社交媒体的涌现,中国的社交媒体用户大增。全球知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的调研报告称,截至2011年底,中国社交媒体用户数量已达3亿,并拥有全球最多也最活跃的社交媒体用户群。自媒体在技术上满足了网民的传播欲,大量网民通过自媒体向大众提供身边新闻,分享其真实看法。这些来自自媒体的声音因其数量庞大、个性鲜明、草根风格等特点,吸引了大量网民的关注,继而引发更多的讨论。对于一些网络热炒事件,传统媒体也因为其高关注度而做跟进报道、发表评论。

例如:2013年2月发生的深圳学生假飙车牵出某交警真超速事件:网眼传媒《2013年2月份网络热点事件舆情报告》中显示,该事件首发平台在新浪微博,并在网络上形成两个高峰期。事件起因是:一名高二学生为吸引粉丝关注,将网上搜索到的午夜飙车的图片发上自己微博炫耀,被@深圳交警发现,警方马上在微博上公示并表示要调查,形成了第一波舆情声量。随后网友翻出深圳某交警超速的老照片,期待交警部门的反应,达到舆论的第二个高峰期。最后,深圳交警通过微博公布调查结果:该交警确实超速,将处以2000元罚款并记6分。其间,新浪微博、天涯论坛、腾讯微博等自媒体涌现网友大量的评论和转发。由此引发部分传统媒体包括《京华时报》《青年时报》等对事件作相关报道和评论。

不过,从媒体改革探索的成果去看,大数据时代对广播的影响也有其积极一面。

首先,它极大丰富了广播的信息资源。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为广播节目制作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来源,以及文字、音频、视频素材。而自媒体的出现,更是把信息的来源无限扩大,任何一个网民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中心。现在有不少广播节目就是直接取材于自媒体。

例如:广东电台新闻频率开播两年多的《微博大视野》就是一档取材于微博的资讯节目。它以当下热门的微博名人与事件作为每日话题,邀请嘉宾客座主持,实现与听众有效互动。

其次,它极大拓展了广播传播的空间。互联网时代,电台早已实现网上实时收听或节目点播。而新媒体的出现又为广播的传播方式提供了新的选择。社交媒体的微电台功能,让受众在在线环境下通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收听到电台节目。此外,由于近年来广播移动收听的快速增长,一些传统媒体已经开始了移动收听应用的开发。比如,美国国家公共电台、英国广播公司等相继开发了适用于苹果、安卓系统的应用商店和各类根据媒体定位的栏目性、事件性App。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广播媒体移动应用开发的成效已经显现,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去年传统广播听众和网络访问量持续下降,但新媒体的发展弥补了这一颓势。目前国内的一些电台也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如,广东电台2013年6月份在安卓系统上线了广东电台App,手机用户可以下载该软件收听到广东电台所有频率的即时节目、节目回放等。

其三,它极大活跃了广播与受众的互动。以前广播主持人与听众互动的渠道主要是电话、手机短信,方式较为单一。在新媒体背景下,广播与听众互动的方式呈现多元化。广播借力包括微博、微信在内的众多社交媒体与受众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互动。从去年开始,国内越来越多的电台节目开始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宣传节目形象、展示节目内容,其中最大的功能是作为节目与听众沟通互动的平台。

猜你喜欢
碎片化数据挖掘大数据
探讨人工智能与数据挖掘发展趋势
基于并行计算的大数据挖掘在电网中的应用
平行的个体与垂直的世界
微时代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想象力都去哪了
微剧将成为视频消费的主餐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一种基于Hadoop的大数据挖掘云服务及应用
基于GPGPU的离散数据挖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