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金华
【摘 要】本文认为,网络时代,广播新闻只有适应现代社会听众的需求和期望,拿出最新鲜的资讯、最权威的报道、最精彩的评论、最活跃的互动,方能吸引听众,给广播新闻带来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广播新闻 网络时代 听众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网络时代,广播的听众哪去了?有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人数达6.18亿,移动互联网使用人数达5亿,手机新闻客户端用户3.44亿。由此可见,受众获取新闻资讯的渠道已经开始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向以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智能手机等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转变。那么,网络时代广播新闻拿什么吸引听众呢?
一、最新鲜的资讯
创新融合、直播现场、合理编排,无疑是网络时代广播新闻化危为机、重新出发的一剂良方。
首先,网络时代,广播人要善于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占领阵地。因为网络等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与传播范围“广”的特点,是任何一家广播电台无法比拼的。广播作为唯一不依赖视觉又能随时伴随的媒体,是最容易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融合的媒体。比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央广视讯”就是与新媒体融合的产物,用户只需在手机下载客户端,就可以收听收看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内容。传统广播媒体要积极探索与新媒体融合,可以运用网络平台、手机平台,实现“广播、网络、手机”多平台、多形式的传播。只有改变自身的基因,创新实现“新媒体化”,利用自己内容生产的优势扩大受众群,才能有效延伸传播空间,才能够在第一时间为听众提供最新鲜的资讯。
其次,传统广播媒体要把直播作为新闻传播的常态。新闻立台是广播媒体永远的追求。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虽然广且快,但广播新闻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直播优势,是网络无法达到的,尤其是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广播新闻现场直播能为听众带来现场感受,能让听众听到新闻事件第一现场传来的“声音”,从而提高广播新闻的可信度和增强广播新闻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第三,传统广播媒体要合理编排新闻节目。网络时代,广播新闻要想吸引听众,必须在编排上展现新闻节目鲜明的主线、清晰的层次、顺畅的串联。无论是选取稿件、配发评论,还是连线直播、录音报道,以及时政与民生新闻的穿插,都应严格按照内容为王、质量第一的编排法则。只有做到合理编排,才能够契合广大听众的心理需求,才能赢得最广泛的收听人群。例如:浙江建德电台的《建广新闻》节目内容由15分钟本地资讯和5分钟新闻延伸组成,节目以“听”为主要识别标志,广纳精编,把本地纸媒、电视媒体、网媒的精华内容一网打尽。通过传统广播和新媒体高频次的轮盘播出,大大提升了新闻的传播力和覆盖面,每天都吸引着大量的手机新闻客户端用户参与互动。
二、最权威的报道
网络时代,广播新闻要为听众提供最权威的报道,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
一是以策划报道引领广播新闻权威性。策划主题、典型报道是吸引、稳定听众群体的重要手段之一。2013年,建德台结合“走转改”活动,相继策划推出了“三改一拆在行动”“创业在路上”“关注外贸企业”等10多个主题系列报道,并有效进行台网互动,双向传播;2014年初,浙江省吹响了“五水共治”集结号,建德台又在新闻节目中策划推出了《五水共治——我们在行动》《曝光台》等专栏。这些既独家又有深度的报道播出后,不仅在听众中产生良好的反响,还在互联网上形成一定舆论声势。
二是以深度报道彰显广播新闻权威性。广播媒体要利用自身拥有的采编力量和权威渠道,对一些引起广大听众普遍关注的话题和事件进行深入调查、甄别、梳理,给听众提供最真实、最可靠的新闻事实,并进行全方位的深度报道和舆论引导。如2013年7、8月份,建德遭遇历史罕见的高温天气,为了真实记录各地抗干旱战高温的情况,建德台策划推出了10多篇抗旱自救系列报道,以增强广播新闻传播的深度和广度,真正凸显较新媒体高出一筹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其中《建德:景区停漂、让水于民》《建德乡镇干部送水找水全力保民生》《建德村民让出山塘养鱼水、为农抗旱保稻苗》等报道还先后在中国之声、浙江之声播出。
三是以高度的新闻真实性确保广播新闻的权威性。当前,一些网络媒体为吸引网民眼球,迎合网络舆论或社会热点,不管真假便轻率刊发或转载网上一些文章、图片、视频和音频,甚至明知是假还毫无顾忌地刊发或转载,使得网络成为滋生虚假新闻的温床。对一些网络媒体来说,防治虚假新闻的相关规定形同虚设,把关核实责任被视同儿戏。这一问题在专业性更强的广播新闻中是很少出现的。广播新闻通过更专业的方式采集、发布及传播信息,确保了新闻的真实可靠。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要用事实说话,要充分运用广播媒体专业的判断鉴别能力和同行的协同整合能力,迅速及时地加以求证,向听众提供真相,在网络一片喧嚣声中发出真实的声音。
三、最精彩的评论
网络时代,新闻评论是广播媒体的立身之源,广播媒体以评论唱主角乃是大势所趋。广播新闻离开精彩的评论,就无法做到积极、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
首先,评论是广播新闻传递力量的灵魂。网络时代,听众不仅要求广播新闻及时提供最新、最快、最活的新闻事实,还要求提供对复杂事物的分析和解读。听众的这一需求,正好让广播评论有了用武之地。广播评论既为新闻的深入分析和点评提供了平台,又可帮助听众解疑释惑。纵览目前各种新闻类网站,很少有原创的具有权威性、有深度、有立意的精致的新闻评论。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广播新闻评论还可以通过听众参与互动评说,发表一些微评论、微观察、微言论等短小型评论。这样既迎合当下快节奏生活下的听众心理,适应了市场经济中多变的矛盾处理方式,也为广播新闻赢得了更多的听众。
其次,评论是广播新闻指明方向的旗帜。网络时代,各类信息鱼龙混杂,容易使受众难辨真伪,甚至迷失方向。而广播新闻评论代表的是主流媒体向听众传递的价值取向,是建立在新闻事实上的直接发言,可表明立场、剖析事理、指引方向。如浙江之声播出并获得2012年度浙江省新闻奖一等奖的广播评论《最美司机吴斌:坚守职业道德就是一种伟大》,就为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如何恪守职业道德指明了方向。
再次,评论是广播新闻引领舆论的利器。从受众角度来看,广播新闻评论和网络评论的受众对象不尽相同,各有偏爱。相对而言,广播新闻评论的受众群更宽泛,更具可信性,对关涉个人权益或公共权益的评论,广播新闻评论给予听众平等互动的对话,也更能满足听众的期待。从评论可信度上说,广播新闻评论更加严肃庄重,往往要经过层层把关才能播出,也就更具可信性。
四、最活跃的互动
网络时代,无论是主持人与听众,还是听众与听众之间的互动交流,都空前的快捷、方便,许多听众利用短信、微博、微信等参与互动,既拓展了广播的受众范围,提高了听众的参与程度,也激发了听众收听、参与广播节目的兴趣。
2013年7月,杭州交通广播对“四川男子救人不成放手自保,事后拟赔偿5万元”的新闻进行了报道,并根据这一新闻事件推出讨论话题“到底该不该救人?”短短40分钟就引起8000多位微信听众参与讨论。这种强大的互动沟通渠道,使听众成为新闻节目中最重要的组成元素,提高了互动的品质,又让听众真正从中获得信息,获得快乐。
互动提高了广播新闻的满意度。满意度,是判断广播核心竞争力的标尺。广播媒体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互动性和双向传播的特点。一方面要为听众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服务,一方面要注意搜集、选择、求证、加工,再回馈听众,使互动更加贴近、有效。如,杭州交通广播已将服务延伸到每一个听众面前,广播微信用户可以通过菜单收听新闻调查和新闻评论互动,可以查询实时路况、违章信息、天气、投诉受理、寻人寻物等有价值的服务信息。随着即时互动传播的发展和完善,定将大大增强听众与广播新闻的黏合度,大大增强广播新闻的受众参与感、现场感与亲切感。这样,广播媒体所固有的新闻资源优势就找到了新的传播平台,并可以根据这一新平台的传播特性,创造更加符合听众需要的新闻资讯内容,不断提高广播新闻的满意度。
网络时代,传播格局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实面前,广播新闻只有充分吸纳新的技术与传播理念,更好的发挥自身优势,才能更好地担当起引导舆论的责任,才能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浪潮中,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崭新天地。
(作者单位:浙江省建德广播电视台)
(本文编辑:吕晓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