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伟
八公山,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南岸,海拔175米,为六安市寿县所辖。寿县古称寿春,是春秋蔡国、战国楚国、西汉淮南国的都城。因山在寿春古城之北,所以八公山最早被称为北山。北山后改名八公山,源自淮南王刘安之故。西汉前期,汉武帝的皇叔刘安被封为淮南王。刘安尚文重才,广招天下贤达,其中最为他赏识的八位门客被封为八公。刘安常与八公等人在北山著书立说,编著了《淮南子》等书;研究天象,整编了二十四节气;炼丹不成却歪打正着发明了美食豆腐。《太平环宇记》记载:“故山以八公为名。”《水经注》也写有:“八公山因八士而得名。”公元383年,淝水之战在此发生。《晋书》载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草木,皆如人形。”这是八公山最早见于正史的记录。八公山这一地名的确立,当在东晋后期。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八公山的概念已发生了变化。它已从具指而过渡到泛指,它的内涵已从一座山峰而外延至八公山所在地区的整个山脉,包括八公山系、四顶山系、卧龙山系、白鄂山系等,其大小山峰四十八座,峰峦丘岗一百多座,面积120多平方公里。1950年淮南建市(县级),1952年改设省辖市,1977年凤台县划属淮南,至此,八公山地区大部分已划入淮南市行政区划,寿县所辖只有17.8平方公里。所以现在人们所讲的八公山,已是八公山地区,而且是淮南市的八公山地区。
八公山总体为丘陵地貌,丘陵浑圆,山峰不高(最高峰白鹗山海拔241.2米),峰丘相连,过渡平缓,山势绵延雄壮,气蕴正大勃动。今天,八公山以悠久的历史,旖旎的风光,深厚的文化,丰富的资源,而成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4A级旅游区(图1,八公山春色)。其蕴藏的观赏石资源,也引起赏石界的普遍关注。八公山石以独特的风貌和风韵,逐渐被人们喜爱和热捧。
八公山石最早被外界认识,是以砚材身份出现的。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作为观赏石被人们重视与收藏。目前,已发现的八公山石主要有五大种类:1.八公山紫金石类。因石呈紫红色,石体有金色条纹而得名(图2《悟》,吴超收藏;图3《瑶池献寿》,吴纯泽收藏)。此乃正宗紫金石。另外还有一些其他色纹的派生品种,如红纹、紫纹等。产地主要分布在刘老碑、郝家圩、龙茅冲和闪家冲一带。紫金石光洁润泽,色彩瑰丽,纹理清晰,温馨喜庆,晔晔照人。它质坚而细腻,纹美而多变,色艳而不俗,是难得的精品石种。它最具地域特色,最具观赏和收藏价值,是八公山石的代表品种(图4《富贵如意》,朱军收藏)。2.八公山龟纹石类。因石体有纵横交错形如龟纹的裂状而得名。它是碳酸岩经过数亿年风雨腐蚀、热胀冷缩形成的。品种有红色、灰白和龟纹石与方解石共生三种,其中灰白色最多(图5,笔者收藏),红色较为少见。纹状有卷云纹、斧劈纹、千层纹、豆瓣纹等。龟纹石最宜表现山形景观,也是制作盆景的上好材料。产地多在八公山西部地区。3.八公山红石类。石质同紫金石,但多数色彩单一,而且没有其他色彩条纹相间其中的石头。品种有紫红、棕红、杏黄红、土红、铁锈红、酒红、橘红等(图6《神来之笔》,郑贤锋收藏;图7《长臂猿》,孙以光收藏;图8《仁者寿》,吴越收藏;图9《慈航普度》,冯长文收藏;图10《紫金之恋》,章细平收藏;图11,笔者收藏;图12《洞天福地》,高阳晴收藏)。红石与紫金石的区别,一要看是同色还是异色,二要看有无异色条纹。4.八公山皖螺石类。因石表有众多涡状旋纹,形似螺状而得名。皖螺石质地粗糙,石表凸凹,节奏明显,装饰性强(图13,孙以光收藏)。皖螺石因螺形的不同,又分为海贝螺、金钱螺、平面螺、凹面螺、凸面螺等,有红、青、黄三种色彩。产地多在南塘、李家冲一带。形似灵璧皖螺石,但灵璧皖螺石形式感更强,品种更多。5.淮南墨玉石类。因石色墨青,石质如玉而得名(图14《玄湖通灵》,侯春龙收藏;图15,笔者收藏)。墨玉石质地细腻,线条流畅,变化丰富,立体感强,极具现代抽象之美,比重也大于紫金石。此外,模树石,瓜子石,鱼子石,太湖石,白玉石(图16,王献国收藏),虎皮石等也有一定存量。
八公山石大小兼有,用途广泛。既可用于室外景观和室内清贡,又可制作砚台和山水盆景。史料记载,八公山紫金砚乃历史名砚。北宋《云林石谱》记有寿春县紫金石砚台,“甚发墨,扣之有声”,“皆远古物也”;米芾在《宝晋英光集》卷八中云:“吾老年方得紫金石,与余家所收右军砚无异,人间第一品也,端、歙皆出其下。”可见,在宋代紫金砚就被视为砚中极品。紫金砚石质致密滋润,细中有锋,硬度适中,贮墨不固,瑰丽多彩,纹饰别致。经荣宝斋和故宫博物院等砚石专家鉴定,被誉为是集砚台“下墨、润泽、质坚”三美于一身,为国内罕有(图17,吴江收藏;图18,柏玉麟收藏)。现已开发出朱砂红、彩带、红细纹、金统、银线、冰线等二十多个品种,是书画家和收藏家不可多得的收藏珍品。
近年来,八公山石声誉日隆,广为石友收藏。这种局面的形成,一要归功于石本身的优秀,二要归功于淮南市观赏石协会的作为。后者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发挥主观能动,团结广大石友,办网站,出书刊,搞展览。上下同心,内外联动,使协会生机勃勃,工作卓有成效。他们的辛勤劳动,不仅提供了一个石种为我们认识和选择,更为人们寻求意象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和窗口。
美国奇石收藏家理查德·罗逊布罗姆说过:中国文化是向事物内部寻求乐园,是在人们意想不到的地方寻找世界中的世界。的确如此,我国艺术讲究的是以意为象,注重精神的思量和哲学的关系,甚至融入了儒禅道的思想。正如画家陈子庄先生所言:学画要深究哲学,不学哲学则不能振拔。又言:写精神是艺术,写物质是技术。写物质越似越非,写精神似非却是。我想,绘画如此,赏石也不例外。我们对石头的品观,所关注的重点既不是它们的地质构造,也不是它们外部形貌,而是它们表面之下的深层内涵,是由物至情上升而为的精神意韵和境界。从静观自得的环境中,体会自然的美感和妙趣,在人石融汇的觉悟中,得以思想的领会和陶冶,从而使我们更加通达、平和、愉悦和淡定。八公山石与其他观赏石种一样,都为我们提供了这种可能。
《世说新语》记述了谢安获知淝水之战晋军以少胜多后的神情,读之耐人寻味。因与八公山相关,故录于此。文曰: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为此,后人评论谢安道: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今天,我们未必每个人都能有安国抚民的机会,但多一份冷静从容的心境,多一份恬然不迫的心态,岂不有益身智?不过,这种从容不迫的雅量,是需要个人长期的修为,日日增进而渐成的。或许,赏石能给予我们某些修成的启示和滋养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