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锋
毽球运动是一种集趣味性、观赏性、健身性、对抗性于一体的体育项目。自从通州区申报此项特色运动项目后,它便大步流星地迈入全区各所学校,与十几万中小学生“喜结良缘”。通过近3年全区一线体育教师的不懈努力,通州区中小学生的毽球运动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这只是和过去相比。在今年七月份的全国少儿毽球比赛上,笔者有幸担任了裁判,并且见证了通州区两支代表队与其他13支代表队的大比拼。笔者发现,通州的技术、经验与强队的确存在不小的差距。通过仔细观察,和深入探讨,对于学校毽球运动的“长期保鲜”,笔者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把毽球运动纳入学校的常规体育活动与课堂教学中
毽球运动需要活跃的空间、竞争的氛围,否则容易让学生失去积极性。学校恰恰提供了这里所需要的一切动力。
1.课间十分钟,不可小觑的时间段
尽管只有十分钟,但对于一般学校而言,每天至少有六个课间。积少成多,一天也有60分钟的自由时间。如果有效地融入一些简单的毽球游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间生活,而且无形中也锻炼了他们的身体。
2.利用好早操和大课间活动的前奏时间
早操和大课间是学校全员参与的活动时间段,是普及毽球运动的最佳时机。由班主任组织,人手一球,自抛自踢,你抛我踢……5~10分钟的自由演练,孩子们一定会全力以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毽球运动的主阵地
体育课通常分为室内课和室外课。室内课一般在教室讲一些体育卫生、安全常识。借此机会,教师可利用挂图、ppt、教学录像结合毽球运动中具体动作以及战术进行简单讲解,藉此加深动作印象,记住动作名称,逐步明了具体战术的意义。在室外课活动中,尽可能地变化方式。切忌一味地单踢计数或是一种姿势一课到底。
二、分学段,开展具有本校特色的毽球运动教学教程
1.培养对毽球运动的兴趣,从水平一的学生做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水平一的孩子好动,欠缺运动的稳定性与持久性。怎样让他们对毽球保持热情呢?经过这几年的教学,笔者认为不能过度强调技术的掌握,而应以游戏的形式,设置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进行一些抛远、投远、抛准、投准比赛;抛接、投接、双人同时互相抛接;自己抛踢,毽球系线后连续用脚踢,你抛我踢……动作由易到难,由上肢自然过渡到下肢,既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又增强了掌控毽球的自信心,自然兴趣盎然。
2.毽球基本功的奠定,从水平二的学生抓起
有了两年的学习经历,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对腿脚的控制能力均提高不少。此时的教学,应该稍作细化。把毽球的四种常规踢法逐一教授,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适当调整教学进度。一般情况下,学生习惯于脚内侧盘踢,所以掌握得较快,其次分别是绷踢、磕踢、外拐。随着教学的深入,大部分学生可以学会两到三种姿势。教者有心,学者用心,两年努力付出,水平二学生的个人技能一定会突飞猛进。
3.毽球运动技战术的演练,从水平三的学生突破
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人技术的提高,毽球教学课内容更趋向于竞技性。首先是接发球,其次是简单对攻。从小范围限制区到大范围限制区,从无网限制到有网,从单打到双打甚至是三人团体。规则的讲解、战术的分析和配合的演练,学生玩得开心,学得也很投入。为后备拔尖毽球选手的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
小学阶段毽球运动的成功“保鲜”还有待于初中、高中的有效传承与发扬,只要一线体育教师齐心协力,再接再厉,若干年后毽球运动一定会由量变转成质变。
三、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没有参加2013年全国少儿毽球大赛裁判工作之前,看着通州区近三年中小学生毽球赛的发展趋势,笔者一度还在沾沾自喜,但通过实战对比,却深感我们欠缺的不仅是技术、经验和理念,还欠缺专业人才。闭门造车,出门未必合辙,只有带着深深的使命感走出去,零距离接触高水平、高质量的毽球教学活动、训练活动、实战活动,才能不断更新理念,提高技战术素养。另外,从高水平地区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举办培训班,采用师徒结对方式带训专业队伍,三五年后毽球运动的专业队伍是会不断状大的。队伍说不定会在全国的赛场上夺金斩银。
四、组建校毽球队,多打教学赛、表演赛、对抗赛
成立学校毽球队,不但为本校毽球运动的佼佼者提供了展示的舞台,而且为校园体育文化增添了一个靓丽的窗口。利用活动课的时间,校内组织一些教学赛、友谊赛、表演赛、对抗赛,这既丰富了师生的业余生活,又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
毽球运动是美丽的展示,是力量的角逐,是智慧的较量。对于学校而言,“保鲜”毽球运动,势在必行。“保鲜”毽球运动,我们的专职体育教师似交警上岗,责无旁贷。只要认真付出,长此以往,毽球运动就一定会取得巨大的进展。◆(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