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文忠
基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程将其目的之一设置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其内容也突显这样的特点:把以往的结论性知识变成一个探究过程,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结论,即注重知识的生成。这当然会比以往更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管新教材的编纂者不遗余力地做了各种各样的努力,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且让我们有了多种教本的选择,但我们仍然不无遗憾地看到,面对情况各异的各个地方学校,面对不断在变化发展着的学习个体,统一的教本未免力有不逮,远远不能适应学习个体的发展需要,这也是统一的教材先天缺陷所在。因此也就更需要一线教师针对实际学情对教材做个性化的二次加工处理,便之更适应具体的学情,更加贴近学生。
当然,教材二次加工处理不是一个随心所欲的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本人对此进行了一些思索,现作如下的阐述。
为弥补教材不能完全适应所有层面的学习个体的现状,愚以为地理学科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想尽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育学和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组成学习动机的最主要因素,教师只有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激思,学生才会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可见学生只要对教师所教知识产生了兴趣,就会由“厌学”向“愿学”转变,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获取,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地理知识。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以为主要途径就是立足教材,创设情境。地理知识内容丰富多彩,上至天文,下达地理,近至家乡,远及全球,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吸引力。或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去描绘绚丽多姿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或采用直观手段,在学生面前展
示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或创造地理意境,把学生带入“想象”的王国中探索,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还可适当联系地理学科的新资料、新发现、新理论、新问题,如南北极考察、太空探索、外星文明、厄尔尼诺现象等,使
学生耳目一新,从而提高其地理学习的兴趣。现将一些具体做法列举如下。
一、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图又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的目的,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认真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既能起到抓住特征、突出重点的作用,又能培养学生画地图的基本技能。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记,学生的注意力随着教师的笔触和语言自然转移,做到了视听结合,头脑并用,思维集中,这样学生不仅对知识印象深刻,并且更能提高学习兴趣。
三、利用投影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投影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独特的优势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手段,可以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制的投影片作为一种直观性、实用性、形象性较强的地理教学软件,能解决很多传统教学手段解决不了的问题,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利用猜地理谜语、政区拼凑比赛等游戏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块状特征突出的政区图、湖泊图分布图等,我们可以裁剪地图,采取以技能带知识,以活动带技能的方法将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效地促进知识与能力的转换。在中亚政区教学中笔者考虑到学生对这五个国家的国名和位置比较生疏,于是用一张白纸套画一幅亚洲政区空白图,海洋部分着蓝色,五国形状另外用硬纸片按照同样的比例裁剪,课堂上让学生把这些硬纸片贴到相应位置去。可以把教材开头的读图练习作为引言:(1)在图上找出中亚五国。(2)读图判断与我国相邻的国家。学生通过拼图在愉快中获取了地理知识。教师还通过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问题,使之印象深刻。如在教学“中国行政区划”时,笔者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硬纸片裁剪制作形状特殊的省级行政单位,并填涂不同色彩从而更好地识别这些省区。
五、将一些地理知识有针对性地故事化、音乐化和诗歌化,或编写成顺口溜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教学南亚政区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依据南亚国家的类型自东向西编制顺口溜:南亚八国家,岛国斯(斯里兰卡)与马(马尔代夫),内陆不(不丹)锡(锡金)尼(尼泊尔),临海孟(孟加拉国)印(印度)巴(巴基斯坦)。经过吟诵,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南亚各国的地理位置,正确填注南亚政区空白图。又如在教学“青藏地区”一节时,我们就可以打破常规,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将其教学内容音乐化。通过《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回到拉萨》这三首歌曲的播放、演唱,可以增强课堂中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这样的课堂教学,教师轻松,学生负担也不重,同样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六、问题情境的设置也可以广泛地运用于地理课堂教学
设置地理问题情境和一般的提问有着原则性的区别,也不等同于设计地理习题。地理问题情境设置的基本途径: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这种以矛盾的冲突为基础的问题情境的产生和解决,将成为教学过程与学生发展的动力。在实际教学中,如下举措可供借鉴。
1.可以借助直观方法,设置地理问题情境;也可以通过地理教具演示,设置地理问题情境;还可以通过地理实验演示,设置地理问题情境。
2.利用对某一问题的不同观点,设置地理问题情境,如通过当代伟人、专家学者对某一问题的不同观点的矛盾冲突,设置地理问题情境。或者利用学生对某一问题所持有的不同看法引起的矛盾冲突,设置地理问题情境。这种方法对激化学生的思维活动最有效,既能提升学生的兴奋度,又能提高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某些地理现象的特殊性,设置地理问题情境。有些地理事物的形成和分布不符合一般地理规律,而是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殊性,可以利用这一特殊与一般的矛盾,设置地理问题情境。这样,通过问题的解决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得对有关现象实质的认识,而且有利于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许多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借鉴和创新。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