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仑
网络给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变化。网络时代,通过丰富的历史细节、生动的语言、新颖的教学设计、“意外”的跨学科知识、广泛的参与和无限的延伸,历史教学更加有趣。
一、丰富的历史细节
历史因细节而精彩。历史课堂上教师引用的历史细节,一般来说都是严谨的、经得起推敲的,这些经过精心挑选、有一定代表性的史料,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讲述“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时,我给学生介绍了张志新的悲惨遭遇:张志新,辽宁省宣传部的一个普通女干部,在1968年个人崇拜开始盛行的时候,因为讲了真话,被囚禁,被百般折磨,最后被枪决。学生屏住呼吸,瞪大了眼睛听我讲述,听完后教室里一片寂静。对于政治人物,如彭德怀、刘少奇的不公正待遇,学生虽然同情,但还觉得置身于事外,而普通人张志新的真实故事,却令他们感同身受。
有时候,教师用于历史教学的细节,会成为一个兴奋点,启发、推动着学生去网络上寻找相关的真实的史料,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习抗日战争的历史中,我“以图说史”,学生觉得意犹未尽,课后上网搜索抗日图片,找到这样一幅(如下图)并提出了问题。
学生:老师,为什么面对毫无人性的日本兵,她还能够笑得起来?
我肯定了这位学生能够找到问题的敏锐观察力,然后反问他:面对残暴的日本兵,一个俘虏,而且是女俘虏,最自然的反应是什么?
学生:当然是害怕,希望他们不要伤害到她。
我:对。但是,当中国人被日本兵伤害的事情越来越多,她已经不对日本兵抱任何期望,那么她还会去哀求日本兵不要伤害她吗?
学生:不会,没用。
我:对。不但不哀求,她还表示了她的蔑视,这可能就是她笑的原因吧。
二、生动的语言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里的《易中天品三国》至今仍然在网络上热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易中天的语言诙谐。比如,他多次说诸葛亮、周瑜是“帅哥”,这是符合史实的。据《三国志》记载,“亮……身长八尺,容貌甚伟”,“瑜长状有姿貌”。把“帅哥”这个现代流行语用在古人身上,令听众兴趣大增。
历史教学的课堂语言能否借用网络上的这些成功案例呢?这种语言决非是调侃式的玩世不恭,亦非信口开河式的胡编乱造,而是在尊重基本史实的前提下,做一些文字上的润色,进行合理想象或演绎。《史记》不也是司马迁的合理演绎吗?这一点并不妨碍它成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更没有人怀疑它的史料价值。因此,生动的语言与尊重史实并不矛盾。
比如,西安事变前,张学良身负国耻家仇和“不抵抗将军”的骂名,内心极其痛苦。我在介绍西安事变的背景时,着重用语言描述了张学良的内心世界:“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张学良与日本人有‘杀父之仇。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张学良执行国民党政府一贯的‘不抵抗政策,放弃了东北,致使东北沦亡,东北3000万同胞过着暗无天日的亡国奴生活。全国上下对张学良是‘口诛笔伐,送给他一个称号‘不抵抗将军。张学良本身就是东北人,他的大部分手下也都是东北人,血气方刚的张学良不愿意‘剿共,想‘打回老家去,回东北抗日,但蒋介石不许,并且亲自到西安督战。西安事变前张学良曾向蒋介石苦谏、哭谏,都不能打动蒋,蒋甚至说‘等我死了,你再去抗日,张最后没办法,只好实行兵谏……”这段描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张、杨二人发动西安事变,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为民族、国家考虑。
生动的教学语言,更能吸引学生投入到对历史的学习与感悟中去,正如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所说:“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
三、新颖的教学设计
网络时代的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大,对不少历史知识有所了解,难以容忍教师照本宣科。因此只能重组教材,甚至脱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才能吸引学生。
比如,在讲述“新文化运动”这个内容时,我用“彷徨”、“呐喊”、“朝花夕拾”三个被人们熟知的鲁迅文章、文集的题目作为标题讲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与评价,令学生耳目一新。又如,有教师在讲述“罗斯福新政”内容时,用“罗斯福纪念公园大门”、“雕塑《炉边谈话》”、“‘新政铜刻墙和罗斯福时期的照片”等作为线索,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原因、内容、作用等串联起来,使教学内容简单明了又寓意深远。
当然,教学设计上的“新”,不是故意标新立异,而是利用教材的精髓,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通过学生能接受又比较新颖的方式呈现,这才是“新”的真谛。
四、“意外”的跨学科知识
对知识的探求永远是人类追求的目标,网络时代亦是如此。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让学生产生“意想不到”的感觉,必定能够牢牢吸引住学生。
如丹筱彤老师曾在《宋代经济发展与重心的南移》一课中,抓住“交子”上“流转行使”几个字,补充了经济学上政府以信用保证为纸币“交子”提供了保障,“这就是交子为什么在经济史上有重要意义的原因”。同样的教学知识,我的处理是增加经济学中纸币的由来这一跨学科知识:交换需要衡量价值,金属货币(主要是金、银、铜、铁等)因为本身就“值钱”,有价值,所以能够起到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作用。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易越来越频繁,金属货币的不足之处也越来越明显:首先是它不便于携带,不仅重而且块头又大,容易被盗贼惦记。在使用的过程中人们发现,金属货币有点磨损没有关系,不影响交易。因此,只要有一种东西能够代表金属货币就行了,这种东西就是纸币。纸币“交子”的出现,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也是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这里通过对看似与讲课内容无关的经济学知识的引入,解答了学生的疑惑,并且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五、广泛的参与
网络时代的学生思维活跃,强调个性,不愿意“默默无闻”,希望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思想与才华。博客、微博、微信等在青少年学生中的流行正是与此相关。
与传统“讲授法”一统天下,只有少数学生与教师对话的情况截然不同,历史课堂的合作、探究式学习,为学生展现自我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比如,关于“文革”的评价问题,我先让学生去采访一名经历过“文革”的长辈,询问他在“文革”中做了哪些事,了解到哪些事以及他的想法,同时,鼓励学生多方面查找资料,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讨论:
1.你认为“文革”是怎样的一场运动(即如何评价“文革”)?
2.我们可以从“文革”中得到什么教训?
因为有了之前教师讲课的铺垫,有了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了小组长对组员交流、讨论的评价体系和教师对各组讨论的评价体系,学生的讨论很激烈,讨论后的总结也很有意思。
生1:我们组的同学主要讲了“文革”中名人之死和普通人也受到迫害的事例。我们觉得“文革”就是“人整人”。我们认为今后不应再出现这样的事情,要运用法律来保障每个国民的人身安全。
生2:我们组查阅了网络资料,从毛泽东在“文革”中的所作所为得出一个结论:“文革”是毛泽东理想主义的强制实行与破产,今后我们还是要走实事求是的道路。
生3:我们认为,“文革”就是对“旧势力”的一次“清洗”,也包括对不同政见者的“清洗”,类似于苏联的“清洗”运动。我们觉得,领袖人物不能太强悍了……
学生参与的过程就是他们学习与思考的过程,也是他们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的指导与监控。对于学生思考的结果,也有必要进行引导,不能为了过程而忽略结果。
六、无限的延伸
网络的巨大影响力让我们再也无法离开网络。在网络时代,我们可以做到这些:一是指导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让网络资源为教学所用。向学生推荐一些可信度高、严肃的历史网站,比如基础教育教材网、凤凰网·历史、中国历史课程网等。网络上关于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描述很多,有空穴来风的胡侃式,有荒诞不经的“穿越”式,也有既严肃又有价值的史料,可谓鱼龙混杂,需要学生有一双善于辨别真假的眼睛。指导学生学会对网络资料“存疑”,告诉学生要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历史知识对其真伪进行初步的判断,之后,还要多方查证才可相信。这种发现、判断与查证的过程,让学生充满学习的乐趣。二是布置学生完成网络作业。以往,学生经常觉得学历史“没什么用武之地”;现在,有了网络,学生可以将自己对历史的感悟轻松地发表在论坛、博客、微博、微信上。为了鼓励学生完成网络作业,教师可以根据网络作业的质量和“游客”跟帖、“点赞”的数量,进行奖励。三是引导由虚拟回到现实,布置社区活动作业。网络时代的人们容易被网络所俘虏,要教育学生在利用好网络的同时,还得从虚拟的网络中走出来,回到现实世界。教师可以布置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作业,如采访亲历者、浏览历史遗迹等,让历史与现实更好地对接起来。
综上所述,网络时代给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历史教学工作应当适应时代的变化,利用网络做出种种改进,使历史教学更富有趣味性,从而提升历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少京.揭开鲜为人知的内幕:张志新究竟因何而死的?[DB/OL].http://news.china.com/zh_cn/history/all/11025807/20050328/12198065.html.
[2]虞国芳,王磊.最美抗日女兵成本华:被俘后为何让日军敬畏[DB/OL].http://bbs.tiexue.net/post_7000498_1.html.
[3]“你这老头子我要教训你”:张学良兵谏蒋介石[DB/OL].http://news.china.com/zh_cn/history/all/11025807/20091028/15681686.html.
[4]朱真.“小切口”式历史教学刍议[J].历史教学,2012(21).
[5] 丹筱彤.《宋代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一课的教学设计[J].历史教学,2012(21).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