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三部曲

2014-08-25 06:47袁日阳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创造性想象教材

袁日阳

如何在最少的时间内使学生知识学得最多、能力提高得最快,实现课堂的高效教学,是广大中学语文教师不断追求的永恒目标。笔者根据多年来的中学语文教学经验与研究实践,就此高效课堂三部曲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突出个性化教学

语文学科有很强的个性特征,它充满人文情怀、人生感受,最容易发展学生的个性。语文教材的科学化、多样化进程已不断加速,教材内容已由“双基”向“四基”转变。语文课文如同我们所见的山山水水,初见大致相同,细心领略起来,又别有洞天。它包含天文地理,知识面涵盖极广,包括字、词、句、谋篇布局、语法修辞,面面俱到,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各有各的特点。如《我的老师》以平实的字里行间蕴含感情的波澜而见长,《人类语言》以说明的准确而著称,《荔枝蜜》则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教师必须运用自己的才智、丰富的知识和阅历去研究、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特征,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确定哪些内容必须详讲,哪些内容只需略讲,哪些内容由教师讲,哪些内容由学生自己学,突出教材的个性,让学生每学习一篇课文,不论在情理,还是在知识上都受到深刻的启迪。

当然,现行统编教材集知识传授、文选阅读、写作指导于一身。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摒弃过去那种抑制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单一限制、统一规定、一致要求的教学方法,挖掘每篇课文中发展学生个性的内容。这样,学生的个性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使教材更好地为培养学生的个性服务。

事实上,个性化教学是教师自身个性和教材个性的挖掘以及把握在教学活动中的集中表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自然或不自然地带上自己的个性。而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性,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必然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罗曼·罗兰说过:“你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里,总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这就是说,教师首先要加强师德修养,用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忘我的工作精神来感染学生,用科学的教育思想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个性的良好引导是造就和完善学生人格和品质的必由之路。教师具备了良好的个性品格,就会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自身的特点,吸取别人的长处,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即个性化教学。其实,当今许多优秀教师的立足点就是个性。难怪有人说听于漪老师的课和魏书生老师的课,即使忽略音质要素也能分辨出来,这就是体现教学(教材把握、课文理解、语言艺术、教法选择)个性。一位优秀教师的个性化教法,主要表现在教态亲切自然,仪表端庄整洁,板书设计重点突出、脉络清楚,书写工整美观,教学语言准确流畅、生动形象,能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课堂气氛,驾驭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寓教于乐的愉快教学让学生无意识地学习语文,通过灵活多样的体现教师个性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二、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又一有效途径。事实上,音乐这种艺术,以其节奏美和旋律美,营造出一种令人遐想的氛围,让人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意象。例如教学《荷塘月色》这篇散文,配乐朗读会使学生随着作者的笔触将“颇不宁静”的心绪移情于荷塘、月色,去欣赏荷叶、荷花在月光下的绰约多姿,体味荷花那“出淤泥而不染”的内在情韵。学生在嗅觉与听觉、视觉的相互转换中,由眼前的荷塘联想起恬静的江南。“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眼前仿佛就是那采莲时节的江南水乡。这画卷如潺潺流水,清丽隽永,在余韵袅袅的情思中,展现对未来的朦胧追求。

语文课堂教学引入音乐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兴趣这位热情风趣的老师,它把“学”与“乐”统一起来,寓学于乐。而想象是心灵的眼睛和翅膀,它会把古与今,天上人间,有效地联结起来。所以,主题的深化和意境的创造是水乳交融的关系。成功的语文教师会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的动机跟音乐营造的意境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翱翔在想象的天地中。

又如教学《沁园春·雪》,教师首先放《沁园春·雪》的歌曲给学生听,营造一种意境深远、气势磅礴的氛围。然后因势利导,使学生转入词篇学习,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词作“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艺术魅力和浪漫主义革命情怀。之后再配乐朗读,想象一代世纪伟人站立在冰封雪地的黄土高原上,放眼大河上下,长城内外,激情澎湃,思绪超越时空,纵横千万里,遐接几千年,从“江山如此多娇”的赞叹声中,领略领袖博大胸怀的风采和改造世界的气概。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进行情境学习,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这种思维能使认识超出现有的水平,从而达到探索未知,创造新知的境界。过去的语文教学囿于传统的思维模式,常常以标准答案套住学生,使学生的思维不敢越雷池半步。这大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要打破传统教学的模式,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事实上,这样的方法有很多。

1.启发创造想象

想象是创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是紧密联系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地引导学生借助语文材料在头脑中建立图像,并对图像进行选择加工,不断扩展形象的思维范围,同时摆脱语言教材和图像在脑中的束缚,把记忆系统中的信息重新组合、加工,创造出新的表象。例如,教学《背影》一课,教师应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广阔天地。从父亲努力挣扎攀月台的背影中,让学生想象父亲当时吃力的神态,或咬牙使劲,或汗溢面颊,体悟其为儿子奔波的情怀。

2.训练发散与集中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以某一事物为触发点,多角度、多方向引出问题,展开思路的一种思维方式。发散思维能避免单一思维的局限,通过对一事物的多角度思考,探求多种答案,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写作文,同一题目可引导学生多角度选材,同一材料可引导学生多种立意,同一题材可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体裁。集中思维是一种相对于发散思维的思维形式。它从众多答案中选择最佳答案,从而使问题得到有效、快速、顺利的解决。任何创造性思维离不开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有机结合。在中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这两种思维的训练都要加强,不可偏废。

3.消除定势影响

定势,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它使人按照某种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易受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要消除定势对学生的消极影响,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思维方式,多角度思维,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高效课堂教学是可以实现的。事实上,只要我们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大胆实践探索,不断总结提升,注意弹好以上“三部曲”,就一定能实现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

(责任编辑陈剑平)

猜你喜欢
创造性想象教材
教材精读
快乐的想象
一生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想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