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成宝
一、在教材外开辟作文教学新天地
我们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往往囿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遵循语文课本的编排体制,一个单元一类作文。今天写“春游”,明天写“同桌”,作文题目随机变化,毫无规律,不成系统。这样写“零星作文”,学生没有后续的修改和再创作,只会敷衍了事,教师疲于批阅,指导性大打折扣。语文教材是培养语文素养不可忽视的载体,教学目的是要借这个载体走出课本,拓展延伸至课外,打通读写的通道,在读写的沟通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想而知,要写好某方面的文章,学生仅凭借写一篇这方面的作文,不可能到达预期效果,这种毕其功于一役的作文教学模式必须废除。
语文教学重阅读轻作文,作文教学缺少理论支撑,教学过程没有难易度的区分。根据以上所述,笔者尝试开辟一条新的写作教学途径。以人教版课本为例。教材的作文部分采取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三位一体式”设计,这种作文系列设计的最大特点是强调作文以生活体验为基础,重视作文准备,能较好解决学生作文无话可说的难题。教材中的作文系列以话题形式呈现,虽创新了,但系列缺乏内在的逻辑,缺乏一种层递式螺旋上升的作文能力训练线索,所有话题作文都处在几乎同等的能力层面,这样的作文系列很难保障作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另外,教材中呈现的话题是有限的,这有限的作文话题又有一部分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教材中作文系列的缺失或系列设计的不科学,使得教材难以支撑中学作文教学活动,中学作文教学有“本”难循。所以说,重建作文教学系列已经是一项很紧迫的工作。
二、制定合理的作文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规定,在不同的年级要达到的写作教学目标逐级递增。教师既要把握学生写作的长期目标,又要准确把握学生写作的年级目标和阶段性目标,这其中的关键是制定和完善阶段性写作目标,对现阶段教学做到心中有数。
写作文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沉淀、比较、评改提高的过程。根据认识规律,学生的学习总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而写一系列作文正好是围绕某一题材或体裁开展写作的,写作活动有梯度,按照阶段展开。通过这一阶段的写作训练,学生可以在某一方面达到写作目的。可见,写作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写作训练必须沿着阶梯序列,由浅入深,由低层训练向高层训练演进,并分步实施,稳扎稳打,循序渐进,专项突破。
三、开展写作活动的准备和实施
首先,教师要制定开展系列作文写作活动的阶段性目标。在一系列作文写作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主体。关于要写哪方面的文章,教师必须考虑学生本身和年级写作目标。其次,坚持让学生多读比较简单的文章,多构思比较单纯的写作提纲原则。“多读多为文自工”,要想写出好文章,就应该多读书,在潜移默化中学到各家各派的长处,厚积薄发。教师根据制定的阶段性目标,布置学生阅读相关经典性文章,通过圈点、摘录和识记学生在这方面达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四、开展一系列作文写作活动的过程
“梦想”是最近的热门话题,围绕这个主题,笔者特制定了四周的学生写作活动目标,作文题目学生自拟,教师提供若干参考题目,如“梦是我窗前的一片绿”、“我的梦,中国梦”、“我的少年,我的梦”等。学生自拟题目写作的较少,直接用老师提供的参考题目写作的学生较多。其中较抽象的题目“梦是我窗前的一片绿”少人问津,即使有人写,也差强人意。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要仔细分析找到症结所在,采取策略,组织学生开展下一次类似作文的写作。一般情况下,笔者直接用学生的佳作为范本指导学生下次作文,学习身边同学的文章更有一种近距离感和亲切感。笔者在每一次作文指导前后,都会安排“佳作再现”,如果学生佳作太少,教师就必须考虑直接写一篇,提供给学生参考,帮助他们立意。笔者的做法是借师生评议时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内在的写作冲动,趁学生的写作状态还处于“最近发展区”,让学生重新审视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写作中出现的普遍问题,梳理出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层面的解决方案。如一般语句的修改、材料的改写、补充细节和改扩写细节、上下文街接、重写开头结尾、增加点睛语句、语言的增删调补改、立意纠偏、让情节曲折生动的补救方法等。再写前可与同学交流,也可寻求老师帮助,找出问题,重新构思方案,重新写作,提升作文质量。
作者单位:甘肃省积石山县保安族中学(73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