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丹, 张伟芳, 承晓定, 路 群
(江苏省常州市妇幼保健院, 江苏 常州, 213000)
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乳腺癌筛查手段,其鉴别良恶性肿瘤的准确率可达90%以上[1]。乳腺钙化是钼靶X线中常见的异常征象,其中良性病变占80%,恶性病变占20%,然而约65%的乳腺癌合并有乳腺钙化[2]。因此,鉴别钼靶X线中乳腺钙化的良恶性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对本院2012年3月-2014年4月钼靶X线检查发现乳腺钙化的7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钼靶X线显示的乳腺钙化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4月在本院进行乳腺钼靶检查检出乳腺钙化灶的患者72例,均为女性,年龄24~75岁,中位年龄44.5岁;其中59例患者有临床症状,主要为肿块、疼痛、乳头溢液,13例患者无临床症状,为体检发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
所有患者采用GE公司生产的乳腺钼靶机进行检查。所有病例常规拍摄双乳轴位、斜位片。由两位高年资的影像医师独立分析钙化灶的形态、数量、密度、大小及分布等特点。
①钙化灶的形态; ② 钙化灶数目:按钙化灶总数分为3组: <15个、15~35个、>35个[3]; ③ 钙化灶数目(个/cm2): 选择钙化灶最集中区域统计,分为3组: <5个、5~15个、>15个[4-5]; ④ 钙化灶的密度:高密度为钙化灶密度明显高于腺体组织,低密度为钙化灶密度与腺体组织相近或稍高、钼靶片中隐约可见; ⑤ 按钙化灶的直径分为3组: <0.5 mm、0.5~1 mm、>1 mm[2]; ⑥ 钙化灶大小是否一致; ⑦ 钙化灶分布:成簇分布、散在分布。
本研究中包括良性病变38例(52.78%), 其中纤维腺瘤14例(19.44%), 乳腺增生、乳腺腺病21例(29.17%), 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2.78%), 乳腺炎症1例(1.39%); 恶性病变34例(47.22%), 其中浸润性导管癌25例(34.72%), 导管内癌伴微浸润5例(6.94%), 导管内癌4例(5.56%)。72例乳腺钙化灶的良恶性分布见表1。良性钙化多表现为圆点状、粗颗粒状,密度较高,大小较均匀,散在分布;恶性钙化多表现为泥沙状、短棒状,密度较低,大小不均,成簇分布。
表1 72例乳腺钙化灶的良恶性分布
有研究[6]显示,乳腺细胞含有丰富的钙磷等物质,较易出现钙化,但是不同乳腺疾病中钙化的形成是非常复杂的,对其机制的认识尚未统一。良性钙化多为局部乳腺组织分泌物堆积引起钙盐沉积或者组织坏死机化后钙盐沉积所致[2],而恶性钙化的形成可由多种因素引起。有学者[7]研究显示,乳腺癌所致的恶性钙化可能与骨桥蛋白、骨连接蛋白作用下的羟基磷灰石和钙盐的沉积以及局部骨生长因子调控有关。另外,乳腺癌钙化亦可由其迅速分解细胞留下的残余物形成[8]。良性钙化多发生在乳腺间质内,恶性钙化则多发生于乳腺实质内以及肿瘤坏死区[9]。
目前,随着全数字化乳腺X线技术的广泛应用,图像清晰度不断提高,乳腺钼靶检查在显示钙化灶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不仅能发现可疑、微小钙化,对良恶性钙化的鉴别也有重要作用。本组研究分析72例乳腺钙化灶的特点,其中良性病变38例,恶性病变34例。结果显示,良性钙化多为圆点状、粗颗粒状,恶性钙化多为泥沙状、短棒状,与多数研究[5, 10]结果相一致,良恶性钙化的形态特征具有明显差异。
Lafontan BD等[4]研究显示乳腺钙化灶数量在15~20个/cm2则可诊断乳腺癌,有学者[5]认为乳腺钙化灶达5个/cm2即可诊断可以乳腺癌。本研究结果显示,钙化灶小于5个/cm2的病变有20例为良性、14例为恶性,钙化灶为5~15个/cm2的病变有16个为良性、11个为恶性,而大于15个/cm2的病变有2例为良性、9例为恶性病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虽然单纯分析良恶性钙化颗粒总数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158), 但是结合良恶性钙化灶的分布方式, 27例恶性钙化为成簇分布,占恶性病变的79.4%, 24例良性钙化为散在分布,占良性病变的63.2%, 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01),可以得出钙化灶的密集度越高,恶性病变的可能性越大。
本组研究中,33例良性钙化呈高密度,仅有5例良性钙化呈低密度,占13.1%,而恶性钙化中有13例呈低密度,占恶性钙化的38.2%。有研究[11]显示,钙化密度可能与钙化的成分有关,磷酸钙是乳腺癌钙化的主要成分,而草酸钙则多见于乳腺良性病变[12]。翁海莺等[5]研究结果显示,良性钙化多较粗大,而恶性钙化多细小,本研究结果与其相一致,恶性病变中55.9%(19例)钙化颗粒直径<0.5 mm, 5.9%(2例)钙化颗粒直径>1 mm, 良性病变中73.7%(28例)钙化颗粒直径>0.5 mm。其中,76.5%(26例)恶性钙化颗粒大小不一,55.3%(21例)良性钙化颗粒大小均匀一致。因此作者认为,良性钙化多表现为大小均匀、较粗大的高密度颗粒,较容易发现,而恶性钙化多表现为大小不一、较细小的低密度颗粒,不容易被发现。
[1] Fischer U. X-ray mammography: calcifications, masses and architectural distortions[J]. Radiologe, 2008, 48(8): 785.
[2] 何之彦, 陈海曦, 姚戈虹,等. 乳腺钙化的X线影像评价[J].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07, (05): 332.
[3] 张曦, 汪湍, 蔡斌,等. 乳腺癌钙化的X线表现与病理学分型分级的相关性[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3, 29(2): 220.
[4] de Lafontan B, Daures J P, Salicru B, et al. Isolated clustered microcalcifications: diagnostic value of mammography--series of 400 cases with surgical verification[J]. Radiology, 1994, 190(2): 479.
[5] 翁海莺, 林月兰, 徐学勤等. 乳腺良、恶性疾病钙化的X线表现分析[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5, (09): 970.
[6] 刘琳, 陆健, 张丽云,等. CT灌注和钼靶摄影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比较研究[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0, (04): 17.
[7] 杨光, 张祥宏, 张静, 等. 乳腺癌组织中骨桥蛋白和骨连接蛋白的表达及其与微钙化形成的关系[J].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6, 40(9): 953.
[8] Wang X, Chao L, Ma G, et al. Primary breast carcinoma: association of mammographic calcifications with osteopontin expression[J]. Radiology, 2010, 254(1): 69.
[9] 刘凤梅, 汤发, 龚柳燕. 簇状钙化对乳腺触诊阴性的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J]. 放射学实践, 2013, (01): 42.
[10] 杨冬生, 宫凤玲, 赵培荣, 等. 临床未触及肿块的乳腺钼靶X线片内钙化灶的分析研究[J]. 山东医药, 2011, (16): 98.
[11] Haka A S, Shafer-Peltier K E, Fitzmaurice M, et al. Identifying microcalcifications in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lesions by probing differences in their chemical composition using Raman spectroscopy[J]. Cancer Res, 2002, 62(18): 5375.
[12] Winston J S, Yeh I T, Evers K, et al. Calcium oxalate is associated with benign breast tissue. Can we avoid biopsy[J]. Am J Clin Pathol, 1993, 100(5): 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