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文辉,彭海容,李燕江
(吴川市人民医院内科,广东 吴川 524500)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对护理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护理工作模式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2010年,卫生部倡导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该活动不仅是新形势下对护理工作的新挑战、新要求,也是满足社会需求、顺从国家医改以及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优质护理服务强调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坚实的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患者满意度。笔者采用优质护理对吴川市人民医院急诊骨科围手术期患者实施护理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吴川市人民医院急诊骨外科围手术期患者60例,住院时间超过3 d,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接受调查,排除认知障碍、交流障碍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 例;年龄 19~57 岁,平均(34.31±1.75)岁;其中四肢骨折 12例,胸腰椎9例,颈椎疾病7例,关节疾病2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8~59岁,平均(34.56±1.71)岁;其中四肢骨折11例,胸腰椎10例,颈椎疾病8例,关节疾病1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正规的外科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措施,包括加强业务培训及考核,优化工作模式及排班制度,倡导人性化服务,实行医护一体化服务,加强基础护理措施等综合护理措施。
所有患者于出院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了解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该调查表包括基础护理、专业水平、服务态度、健康教育及病房管理等内容,共分为3个等级: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并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知识问卷于出院前进行评价,了解患者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生活注意事项等知识知晓情况,统计问卷得分情况及健康知识知晓率。同时由值班护士登记每日的叫铃次数,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采用SPSS12.0统计软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叫铃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及叫铃次数比较 ±s
表2 2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及叫铃次数比较 ±s
△P<0.05与对照组比较。
例 %观察组 30 27 90.00△ 90.93±2.65△ 16.72±2.23△对照组 30 19 67.67 56.73±2.61 49.26±2.14组别 n 健康知识知晓 问卷得分/分 呼叫次数/次·d-1
目前临床护理模式已由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转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模式,专科护士需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及娴熟的沟通技巧,才能满足患者日益提高的护理质量要;同时患者对护理所提供的服务的满意程度日益成为评价优质护理的一种评判护理质量的关键指标[1]。本研究显示,优质护理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叫铃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提示在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措施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笔者在护理实践中从以下方面逐步提高优质护理水平。1)加强业务培训及考核:按照三基三严及专科技能训练标准对护理人员的实施系统培训、严格考核,强化专科理论学习、专业技能训练及专科护理指导,提高护士相关学科知识水平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纳入奖金分配。2)优化工作模式及排班制度:实施整体护理责任制包干的护理措施,落实弹性化、人性化排班方式,保证护理人员在岗在位率及充足的工作精力和充沛的休息时间,加强危重患者护理[2]。3)倡导人性化服务:强调主动服务措施,使得入院、住院、出院服务流程规范化、人性化,如新入院患者护士必须主动迎接,详细进行入院须知,掌握患者入院后的心理状态与需求,沟通时保持和蔼的态度,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及时粘贴患者信息、责任护士、责任医生姓名卡,提醒患者防止跌落摔伤、保管好贵重物品等。为方便患者,在病区配置微波炉、消毒机、储物柜、洗发面盆、坐便器、电热毯、移动式餐桌等设备,主动为患者提供开水、陪伴床及被褥等,改善患者伙食质量和餐饮条件,对于患者提出的要求或建议要积极回应、解决。4)实行医护一体化服务:每日由责任护士和医生共同查房,了解病情进展和康复情况,制定详细的康复训练计划,加强入院时、手术前后、康复锻炼及出院时的健康教育指导,由责任护士每天定时组织一次功能锻炼,言语指导要通俗易懂,反复宣教,手把手地指导,保证每个患者均能掌握要领,督促患者自觉进行功能锻炼并给予鼓励措施。加强健康宣教,方式包括健康教育手册、黑板报、宣传栏、健康讲座及病房的广播、电视等[3]。5)加强基础护理措施:提供生活护理,帮助患者洗头、床上擦浴、剪指甲、刮胡须等,规范晨晚间护理工作内容,做到一问、二看、三做、四教;保持患者三短六洁。总之,在急诊骨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增强了护理人员优质护理服务意识,优化了护理服务工作流程,提高了骨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可以显著地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健康知识知晓率,减少叫铃次数。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仍需要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探索和完善,以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1] 张洁,李玲利,钱清华.优质护理服务提高骨科患者满意度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0,7(8):48-49.
[2] 王彩艳.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7):50-51.
[3] 应晓薇.优质护理模式在基层医院骨科患者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