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编辑部
《中国青年报》载,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手机腾讯网,对7944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9.0%的受访者认同门当户对的择偶观,67.7%的受访者认为门当户对有利于以后的婚姻。65.6%的受访者认为门当户对和爱情不是对立关系。
正视背后的公平诉求
范子军(职员) 门当户对的思想出现回潮,而且不乏认同感和市场,这无疑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下社会阶层分化趋于严重的倾向,它已经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思想观念、家庭生活等社会各个层面。
收入分配悬殊,社会保障失衡,资源分享不均……由于制度缺陷、体制矛盾等多方面因素,导致两极分化呈现加剧的局面,社会深层次矛盾越来越显露出来,不仅广大公众和有识之士推进制度革新,实现社会公平的呼声越来越高涨,政府层面也已经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并且着手从立法、规制等层面有所突破、有所行动,现代门当户对引爆的尴尬话题无疑警示我们,当正视其背后强烈的公平诉求,打破社会不公的改革步子要再快些、实些。
婚姻信任危机的表现
李冰洁(医生) 在这个多元、功利和欲望的时代,夫妻信任度越来越低,处于弱势的女人要把握好婚姻,必须有一个“门当户对”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或者通过后天的努力,挤进上流社会,成为体面劳动者,有稳定的收入,有相对成功的事业,保持与男人相对稳定的平等地位,才能受到男人的尊重,否则,即使再贤惠,再会持家,也不会受到尊重,抓不住男人的心,抓不住婚姻的主动权,男人可能找一个“莫须有”的污名闹离婚,扫除重新迎娶娇妻的障碍。只有当男人觉得离婚可能引发事业和经济危机,才会变得老实。
因此,虽然“门当户对”未必是爱情的保险箱,但是,在《新婚姻法解释(三)》不保护地位弱势女人的经济地位的情形下,对于女人来说,没有“门当户对”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的爱情,不过是男人喜新厌旧游戏中的一颗棋子。
爱情婚姻没有一定之规
斯涵涵(职员) 爱情没有标准答案,婚姻更没有一定之规。门当户对的婚姻或许更为稳固长久,但也可能乏善可陈,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固然惊心动魄,但也可能“伤筋动骨”,故而,门当户对与否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具备爱的能力:包括对于爱情的认知和对婚姻的经营,更包括漫漫长途中彼此珍惜、相互宽容扶持、同甘共苦、共同成长的责任与担当。
需要强调的是,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建立婚姻需要物质基础和外在条件,然而将婚姻的外延和内涵一一量化,则违背了爱情的真谛。功利浮躁的婚恋态度难以获取真正的幸福,“门当户对”绝不是幸福与永恒的代名词。而爱情和婚姻里预设的条件越多,关卡就越多,离真爱就越远。与其在条条框框里淘洗我们的情爱,不如找准自己的坐标,找到适合于自己的爱情甜蜜、婚姻幸福的“号码牌”。
门当户对永远是主流
林日新(教师) 从笔者五十多年的经验看来,无论城乡男女,“门当户对”一直是婚姻的主流,而且容易获得幸福。首先,门当户对的婚姻容易和谐。相同或相近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一对新人,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追求、处世哲学大多相近,因此面对生活困难容易取得一致的观点。而当一对新人在生活取得了一致的观点后,就容易产生认同感,家庭中的凝聚力无疑就会增强了不少。近年来,社会上涌现出不少的拜金女,她们信奉“宁愿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在单车上笑”的婚姻追求,许多女星也时时梦想嫁入豪门,可又有几个嫁入豪门后能得到幸福的?婚姻需要大胆的追求,但不能好高骛远,自不量力。
(摘自《信息时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