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鸿召
延安时期,听毛泽东演讲是一道风景。
中共中央进驻延安之初,毛泽东在党内任职主要分管军事和外交工作,但其锐利的思想、通脱的风格、幽默的话语,使其具有崇高的威信和独特的魅力。听毛泽东演讲,先是抗大学员们的福份。毛泽东以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的身份,为抗大学员讲授《实践论》《矛盾论》。他讲课的内容,不是从抽象的哲学概念出发,而是从长征和抗战初期的现实实践开始,信手拈来的话题,深入浅出的阐释,高屋建瓴的结论,或嬉笑怒骂、当头棒喝,或循循善诱、通俗易懂。大量使用生活俚语,旁征博引古典小说戏剧里的故事情节,以古释今,以东说西,夹杂对权威的挑战、对时髦的调侃、对弊端的嘲讽、对丑恶的怒斥,从生活提炼出智慧,用智慧启迪革命斗争意志和信心。学员们印象深刻,终身难忘,直到晚年回忆都认为他把唯物辩证法讲活了,让学员们大开思路,豁然开朗。
毛泽东演讲有比较浓厚的湖南腔,尤其是湘潭话中的舌面音,柔软、绵长,抑扬顿挫、韵味十足。加之毛泽东演讲中情感丰富,诙谐幽默,挥洒自如,形成独特的风格特色。抗大早期学员中很多是湖南、江西籍的红军将领,他们没有方言障碍。全面抗战爆发后奔赴延安的青年学生们,很多都有语言隔阂。不能全部听懂,但置身其中,会情不自禁地被感染,慢慢地被感动。
抗大第五期学员何方,是陕西临潼人,在西安接受中学教育,1938年秋冬之际来到朝思暮想的延安。1939年8月,在延安追悼平江惨案烈士大会上,何方听毛泽东演讲时,多次提到“黄东帕”,并且义愤填膺地怒斥谩骂这家伙是“狗日的黄东帕”,说他们搞什么统一战线,“统他妈个卵子”。由于语言障碍,何方虽然听不懂全部意思,但是从演讲者的声情容貌上可以感知到是动感情,发脾气了。他一直不知道这个“黄东帕”是什么人,想问别人又怕被耻笑,过了一段时间才明白这个“黄东帕”其实就是“反动派”。
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大会上作《整顿学风党风文风》的演讲,对于教条主义者冷嘲热讽。“那些将马列主义当宗教教条看待的人,就是这种蒙昧无知的人。对于这种人,应该老实地对他说,你的教条没有什么用处,说句不客气的话,实在比屎还没有用。我们看,狗屎可以肥田,人屎可以喂狗。教条吗?既不能肥田,又不能喂狗,有什么用处呢?”台下哄堂大笑,台上哈哈大笑。在一片笑声中,人们对教条主义的认识一下子就定格了——狗屎不如,对于革命队伍里的教条主义者痛恨至极。
毛泽东为抗大早期学员授课,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抗大课堂上、学校庭院里进行的。有时候,毛泽东夜间工作时间太晚,第二天有课不能准时到学校,学员们就列队来到凤凰山下毛泽东住处的小院子里,席地而坐,聆听演讲,认真记录。随着奔赴延安的爱国青年越来越多,大家都想亲耳听听毛泽东演讲或报告,于是就开设露天大课堂。延安城里抗大的庭院里,清凉山下陕北公学门前的广场,以及桥儿沟鲁艺的院子,摆上一张小方桌,放一个装满热水的搪瓷缸子,毛泽东站在桌子旁边就开始演讲。说到激动之处,他往往双手叉腰,身体前后移动,甚至在台上来回走动,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牵动着听众们的心。整风运动之后,这种台上与台下的互动,逐渐演变成台上一个停顿,话音刚落,台下一人振臂高呼,千万人齐声响应,群情激奋,斗志昂扬。
在延安,听毛泽东演讲就成了一种精神洗礼,一种政治待遇。曾经有一届抗大学员学习期间没有现场听到毛泽东演讲,毕业之际联名向学校提出要求,一定要请毛泽东给大家讲课。毛泽东获悉后,满足了他们的愿望。
(摘自《文汇读书周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