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超
摘 要:段泥氧化气氛中烧成色泽呈由浅黄色向红黄色、深黄色、黄褐色变化。白泥类泥料,因氧化铁含量较低,烧成色泽呈灰白色,向灰色、灰中返青变化。
关键词:段泥;地质;成矿;条件
1 前言
段泥是宜兴紫砂陶土的三大泥类之一,段泥亦称“团泥”,因黄龙山中有个小山头称之为“团山”,所产之泥,遂称之为“团山泥”。
2 段泥的性能
段泥是现代人对烧成后,制品色泽偏黄偏淡的一类泥料的统称,并非指某种单一的具体泥料。段泥矿料,无论是原矿,还是烧成后的作品,整体色黄偏淡,素净淡雅,如清水芙蓉,凌波仙子,素有“素面素心”之称。
从矿床的分布来看,段泥类泥料中的白泥类泥料的性能接近于白泥的米黄类段泥,主要产于接近山腹或山腹的石英砂岩之间,延展至山腰翼部。黄龙山段泥主要分布于黄龙山矿床顶板之下的绿泥和紫泥之间,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绿泥和紫泥的共生矿土,同时有绿泥和紫泥的特性。
从地质上来说,段泥产于上泥盆系上统五通组及中下统茅山群地层系中。五通组地层中的段泥,多呈灰白色、深灰色、灰黑色,或矿条件为还原或强还原条件生成,其颜色为有机质或分散状硫化铁所致。地域上,原宜兴陶土开采矿区或矿点中的甲泥和白泥矿区或矿点,均有段泥类泥料的产出。丁蜀镇的黄龙山矿区,是宜兴紫砂土中的优质段泥的主要产区。
从泥料的产状和性能上来看,大致分两类:一类是白泥类的段泥;一类是共生矿类的段泥。从原矿泥料的外观特征上看,有绿泥、芝麻段泥、白麻子泥等;从成陶后制品的外观色泽来看,有金黄段泥、米黄段泥、青段和老段泥。
段泥原矿外观呈浅灰色、淡绿色、灰白夹青色、灰绿中夹褐色或红色斑点,块状或片状构造,粉砂质泥质结构,致密,不坚硬。
由于受地质、成矿条件的影响,不同矿区、不同矿层的段泥,其品质和性能均会有差异,由于配比的差异,烧成温度的不同及烧成次数的多少,段泥的外观色泽也不尽相同。段泥作品难烧,如果不到位,就容易“吐黑”、“惊开”。一般原矿段泥都要烧出原矿的颜色后,再回烧才好。段泥中氧化钾、氧化钠的含量相对较低,助熔能力相对也较弱,所以烧结度不高、玻化程度相对较低,色泽枯涩,水色不彰,泡养效果不如紫泥和红泥制品效果明显。
段泥的主要矿物质成分为水云母、高岭土、石英、叶蜡石及云母碎屑、铁质等。段泥中二氧化硅含量比较高,一般都在60%以上,部分甚至接近70%,段(下接第51页)泥石英含量较为丰富,致密而不坚硬,影响其可塑性,段泥属中可塑性陶土。三氧化二铝整体含量也较高,通常在24%以上,甚至高达30%,按理说烧成温度明显要高,但因其黏土性能及作品的烧成效果等因素,实际烧成温度,一般高于红泥而低于紫泥,控制在1170~1200℃之间。段泥含铁量低,一般在2%左右。如果高于2%,则颜色偏黄偏深。段泥氧化气氛中烧成色泽由浅黄色向红黄色、深黄色、黄褐色变化。白泥类泥料,因氧化铁含量较低,烧成色泽呈灰白色,向灰色、灰中返青变化;白泥类泥料中的米黄泥和本山绿泥等,因氧化铁的含量较为适中,烧成的外观色泽呈淡黄色,向黄色、深黄色、黄里返青变化;共生矿类泥料中的部分段泥,有的由于与紫泥层比较接近,甚至夹杂在紫泥层中,受紫泥层的影响较大,氧化铁的含量相对显得较高,烧成后外观色泽呈淡红色,向棕色、黄褐色变化,俗称老段泥。
3 总结
因此,受地质、成矿条件的影响,其品质和性能均会有差异,由于配比的差异,烧成温度的不同及烧成次数的多少,段泥的外观色泽也不尽相同。丰富的陶土资源,越来越灿烂的紫砂文化,魅力宜兴,站在东方巨人的顶端,向世界传承着它的艺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