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文化及其测量方式研究

2014-08-22 06:42胡天杨
关键词:风险管理价值观模型

胡天杨

(军事经济学院 物流与采购系,湖北 武汉 430035)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技日趋成熟,并将全球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企业在获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全球范围内日益激烈的竞争,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风险呈现复杂多变态势,外部运营环境不确定性增加,为企业管理带来了越来越多风险因素,使得企业危机事件频发,倒闭频繁。基于此,企业所秉持的经营理念需要进行根本性变革,加速向更清晰、更有力的风险管理倾斜。对未发生事件的不确定性进行监管无疑具有挑战性,但这也是企业应对突发危机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是企业能够在当今不断变化的全球经济中赖以生存所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

企业风险来源于各个方面,并贯穿经营全过程。从外部环境来看,经济、环境、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都会给企业带来冲击或者机遇;就内部环境而言,企业内部的财务、经营、运输与销售等环节都有可能遭受风险,如何识别、规避和控制风险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保障。目前企业管理层与学术界的关注焦点,一直放在对风险的识别和量化及处理等方面,对指导风险管理的思想认识不足。实际上,在有效的风险管理之前,领导层首先要推动企业风险文化的建立,必须把企业的风险管理融入整个企业管理之中,必须将其根植于企业的结构、流程和组织文化中,确保风险管理为企业所有员工所了解和支持。当一种价值观被企业成员所共同认可之后,就会成为一种粘合剂,产生强大的群体动力、向心力和凝聚力,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风险文化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基础,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价值观和方法论。这种价值观的建设,不是靠无意识或随机行为就能自发形成的,而需要精心设计和有效实施。想要更好地管理风险,我们首先应该理解风险文化。

一、风险文化的兴起与现状

风险文化出自于组织文化。Schein认为,文化是一个组织内部最稳定有力的影响因素之一,文化对企业的经济绩效、内部发展和战略成就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这一研究,引起了学术界对组织文化的广泛关注。组织文化主要是指一个群体在解决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的问题上获得了有效经验,进而传授给进入该群体的新成员,最终影响整个集体对此类问题的理解、思考和感知。风险文化,则是引导组织成员应对风险的有效经验和理念的集合。它将风险与危机意识注入组织的文化系统,使之成为组织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关于风险文化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83年Mary Douglas和Aron Wildavsky出版的专著《风险与文化:科技与环境危机抉择的论文》,该书首次提出了发展风险文化的工具。Sccot Lash在《风险社会及其超越:社会学理论的关键议题》一书中,也总结了风险文化在学术界的研究历程,认为制度变化,或显著的经济变化,是风险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根据LexisNexis数据库的统计,风险文化这一名词在全球英语新闻中出现的次数在数年来呈直线上升趋势,在2012年已达到500次以上,该名词出现的领域以金融银行及保险行业为主,同时,在风险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等领域,出现次数也逐年增加。这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态势的复杂化,更多行业领导已经意识到风险文化的指导作用,对风险文化的关注度逐渐提高。

二、风险文化的定义

关于风险文化的定义,在风险管理的研究领域中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行业在界定风险文化时侧重点也不尽相似。

英国风险管理协会(IRM)2012年出版的《风险文化指南》中认为,风险文化是指出于共同目的一类群体,特别是组织中的雇员或团队,对风险的价值观、信念和知识的理解。不论该组织是私营企业,公共机构还是非盈利协会,这一定义都同样适用。国际金融协会(IIF)在2012年发布的行业风险管理操作研究报告中建议,企业应该使用一个公认的标准定义,以便在实际工作中更好管理风险。IIF推荐使用的风险文化定义是:决定一个组织中个人和群体如何识别、理解、探讨和处理组织所面临风险的规范或传统。基于这一概念,风险文化实际上影响了企业各层面的决策,在执行这些决策的过程中传递出企业价值观。因此,风险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面对风险时抉择的集合,风险文化透露了企业风险偏好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企业如何在这种风险偏好的指引下运作并管理风险。

除了行业协会对风险文化的涵义进行详细的界定,在学术界也有相关研究。Boseman and Kingsley认为,风险文化就是由组织管理者决定该组织承担风险的偏好。有学者则从组织的高层领导角度出发,通过三个方面定义风险文化:风险文化是指风险管理者如何影响决策制定,管理层如何激励正确承担风险的行为,以及高层鼓励组织内部就承担的风险进行交流,并恰当地处置不利情况。Gabrielle O'Donovan在其专著中阐述道:风险文化是基于独特信仰和假设的文化,可能是根据特定的文化信条而汇聚的,如风险,诚信,监管和领导,决策制定,授权,团队协作,责任和适应性等,这些文化信条在日常工作中通过态度和行为传递,如果是由领导者传递给下属,则被作为强制性文化被包含在机制之中。该定义着重强调了管理层在风险文化形成过程中的显著作用。Schein指出,组织文化包括三个层次:人为现象(第一层),价值观(第二层)和推断假设(第三层),容易理解的程度由第一层向第三层逐步扩大,人为现象最易被理解,而价值观,尤其是推断假设则最难被理解,因此,价值观和推断假设是组织文化中两个不可见的层面。通过以上定义,我们可以总结,风险文化也是由人为现象、价值观和推断假设构成的。风险文化具备研究特性的原因就在于,其内涵的价值观和推断假设是不可见的,因此,如何让风险文化由隐性变为显性,以便更好地衡量风险文化的有效性,是当前组织管理者所要考虑的课题。

三、风险文化的测量模型及其应用

判断风险文化是否有效,一个重要标志在于,是否激励了那些通过正确方法承担了合适风险的群体和个人。如何测量风险文化的有效性,不同专家提出了不同的方案。笔者主要从风险文化的形成模式出发,介绍目前主流的风险文化测量模型,通过对风险文化的形成进行衡量,从而进一步理解什么是风险文化,以及它如何影响一个组织的风险管理决策制定。

(一)风险文化的形成模式:A-B-C模型(Attitude-Behaviour-Culture)

A-B-C模型揭示了风险、态度、行动的相互关系。其中,文化(Culture)是企业成员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复行为(Behaviour)中形成的;而企业及其包含的个体行为都受其潜在的态度(Attitude)引导;反过来,无论是行为还是态度都受到组织所公认的文化影响。

风险文化的形成方式可分为两类:自上而下式和自下而上式。

自上而下式是指由管理层直接界定风险文化。这种方法需要组织的管理层提供一份详细的目标描述,阐述其风险管理的愿景和政策,介绍该企业关于风险的价值取向,并解释为了消除风险,获得盈利,应采取哪些措施。接着管理层将已经制定的风险文化积极地传输给所有员工,那么所有人对于风险的界定不再存疑,从而能更方便地找到合适的风险处理方法。另一种方法是自下而上法。这种方法允许风险文化自然而然地形成。该方法主要关注企业是否采用合适人员、恰当步骤和适合的工具,从而正常控制了风险管理的操作措施。由于员工在日常生活中将风险管理的正确步骤纳入常规操作,企业所面临的风险随之降低。也正是因为员工将风险管理视为常规工作步骤,更加凸显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员工对于风险管理价值观的信念使得他们能主动采取正确行动。这种良性循环最终造就了强有力的风险文化,激励着员工采取正确的风险相关措施。

无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方法形成风险文化,企业都应该做到:明确风险文化,或允许风险文化在员工日常工作中产生。这两种方法都各有利弊,管理层应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考虑采取哪种方法,或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以形成最优的风险文化。

(二)风险文化框架模型(Risk Culture Framework)

英国风险管理协会IRM在2010年开发了一种名为风险文化框架的模型,该模型可用于分析、计划和处理影响组织的风险文化。 该模型考察了风险倾向和个人信仰在形成态度和行为方面的影响,并考察了组织文化的作用。

如图1所示,该模型将风险文化的各类影响因素从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中提炼出来,组成一个简化的分层模型。这一模型将风险文化看成是一系列互相影响的因素组合。在最底层,个人对风险的行为准则决定了其行为规范,并影响制定决策的倾向。而个人的行为模式和潜在的组织文化同样也影响着风险文化。

风险文化框架模型说明了影响风险文化的各层级因素。解读该模型应从最底层和最小范围出发,识别个体的风险倾向和个人道德对群体风险态度的重要影响。

图1 IRM的风险文化框架

(三)双S模型(sociability vs. solidarity model)

以上是从个人角度出发对风险文化的形成进行剖析,那么,立足于集体层面,应该如何衡量风险文化?Goffee & Jones提出了社交v.s共同责任模型,又称双S模型。该模型将风险文化分成两个类别进行考察:社交性(员工导向型——基于如何在社交上与人协调),共同责任(任务导向型——基于目标导向和团队绩效)。基于这种分类,该模型识别了四种典型的组织文化,分别是:网络型Networked (员工为主,任务为辅),公共型Communal (员工、任务均为主),唯利型Mercenary (任务为主,员工为辅),碎片型Fragmented (员工、任务均为辅)。

双S模型从组织文化角度出发,为风险文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判断方法,尤其可用于预测哪种组织文化中风险管理更易成功更为有效。强有力的社交确保了组织内凝聚力和目标上的协调一致,而强有力的任务一致性则可以促进风险缓解措施的有效开展。公共型的组织文化具有高度社交性和高度的共同责任,既关注员工同时也关注任务;相反,碎片型的组织文化既不以员工为导向,也不关注任务;介于二者之间,网络型的组织文化以员工为导向,但缺乏对共同任务和责任的关注,唯利型组织文化则相反,过多关注组织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而缺乏对员工的关注。这四种典型组织文化在风险管理绩效上都各有利弊,但一个组织最好的选择方式是将社交性和一致性结合起来,更能促进有效风险管理。

(四)风险文化层面模型(IRM Risk Culture Aspects Model)

Hindson认为,风险文化无法直接测量或赋予权重,但使用风险文化层面模型可以将风险文化区分为八个方面,构成确保风险文化良性发展的四个主题,这四个主题均与企业宏观战略目标相一致。如图2所示:

图2 IRM风险文化层面模型

将图2中所区分的四大主题和八个方面再进一步详细描述,则如表1所示。在该模型中,衡量风险文化的一个主要指标是管理层如何应对不利消息。高层管理者如何鼓励下级详尽汇报风险事件,以及确保获得事件不再重复发生的经验才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IRM 风险文化层面模型,可以按两个维度划分组织文化:监管者精神——服从规定的程度,员工或部门认同组织的目标或愿景的程度;服从的压力——员工不得不遵循一致的行为,或组织创造出一种强大的压力,迫使各部门接受关于目标的一致价值观。

表1 IRM风险文化层面相关描述

四、研究企业风险文化的作用

风险文化通过无形和有形的方式从多方面影响企业,对企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风险文化具有导向作用,风险文化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价值观和信念所在,一旦形成,则会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影响企业员工风险评估和处理行为,引导员工的行为向某一方向发展,从而对企业风险管理政策的落实起到指导性作用。其次,风险文化具有激励作用,在风险管理的流程中,企业可以运用各种组成要素,采取多种激励手段激发员工应对风险,发挥其潜在的作用,从而促使企业各个岗位上的员工都能正确预防风险,规避风险,处理风险,防患于未然。再次,风险文化具有约束作用,企业的风险文化是企业在风险管理的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风格,是约定俗成的指导思想,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员工的行为,渗透到工作的每个细节当中。制度规范等文本性条约虽对员工有强制约束作用,但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使员工从思想的深层次产生共鸣,在无形中还增加了企业的监控成本。最后,风险文化具有战略作用,良好的风险文化能使企业风险管理的战略目标清晰明确,避免企业盲目快速扩张或极度膨胀,使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笔者从风险文化的定义出发,介绍了当前风险管理领域主流的风险文化衡量方法,虽然目前没有公认的风险文化单独测量方法,但这些模型剖析了风险文化的形成过程,并且作为诊断工具,可以用来测量和追踪组织中的风险文化是否有效。根据以上模型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企业风险文化的建立需要从高层到员工的全面参与,尤其需要高层管理者的关注和重视。企业的风险文化理念要想渗透到工作的每个环节中,整个过程是复杂而缓慢的,不能一蹴而就,中间会遭遇很多的障碍,也会触及一些群体的利益。尽管风险管理的流程与方法技术十分重要,但如果缺乏高层的支持和全体职员的参与,那么风险管理的规范章程不过是一纸空文,无法在企业内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构建风险文化的目的就在于,借助风险文化将风险意识寓于企业全体成员,通过企业文化的凝聚力促使企业上下一致,目标明确,战略清晰地共同抵御风险。

参考文献:

[1]Schein E H. Culture:The missing concept in organization studies[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6.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价值观模型
我的价值观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重尾非线性自回归模型自加权M-估计的渐近分布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3D打印中的模型分割与打包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FLUKA几何模型到CAD几何模型转换方法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