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鹏
马铃薯是粮菜兼用作物,具有生产周期短、增产潜力大、市场需求广、经济效益好等特点,长期以来在各地被广泛种植。近年来,由于田间管理粗放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马铃薯生育期常遭遇低温冻害、晚霜、脱肥、干旱和病虫害等,严重影响了产量和效益。现就地膜马铃薯田间管理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一、及时破膜放苗
播种20天后,须常到田间查看,当10%的幼苗开始顶膜时破膜放苗。用手指或竹扦在苗正上方开一“十字”口后引苗出膜,引苗后膜口立即用细湿土封严,保温保墒。放苗时间宜选在晴天上午10时以前或下午4时以后。如有寒流,在寒流过后进行。
缺苗断垄处应及时补苗。在阴天或晴天下午4时后,挑选有4~6片叶的健壮、无病害幼苗进行移栽,移栽时先用木棒打孔灌入1千克水,等水下渗到不黏手时移栽。没有育芽的,取同窝多余健壮苗进行补苗,或选择健康种薯催芽补种。补栽(种)苗,要加强水肥管理,促其早发。
二、防低温冻害
一是增施热性肥料。如草木灰、炕土等含钾的热性肥料,因热性肥料可增加地温,钾能影响细胞的透性、提高细胞的浓度,因而可增强抗寒性。二是灌水保温。寒潮来临前1~2天,灌半沟水,垄面保持湿润,以增加土壤热容量,降低导热率,提高地温,减轻冻害,寒潮过后即排干水。三是盖草保温。寒潮来临前,在马铃薯植株上盖草保温,防止冻害。四是熏烟驱霜。霜冻来临当晚,用废旧铁桶装麦糠或锯木屑加少量废柴油或废机油,再覆盖少许土,点燃熏烟,改变小气候,达到驱霜防霜的目的。五是洗霜减轻冻害。遭受霜冻后,应在化霜前及时喷水洗霜,既清洗霜水又缩小温差,防止生理脱水以减轻冻害,同时追施速效氮肥恢复生长。
三、中耕除草培高垄
马铃薯培土,一是可使植株埋入土下节数增多,增加匍匐茎数量,形成更多更大的块茎;二是防止干旱裂纹,以免块茎见光后形成青头绿肩,影响商品性。苗齐后进行第一次中耕,于膜间深锄,除尽杂草,不可伤膜。现蕾期进行第二次中耕,要浅锄多培土。开花前进行第三次中耕,要浅锄培高垄,以利于结薯。
四、早施结薯肥
马铃薯施肥要按照控氮、重钾、补磷的原则,做到控上促下,保证产量。齐苗期追施1次速效提苗肥,每亩施腐熟人粪尿200千克,或尿素5~7千克加硫酸钾5~8千克,对水条施。开花后,对有早衰趋势的田块,每亩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150克对水50千克,以补充后期养分;对有徒长趋势的田块,每亩叶面喷施15%多效唑40~50克对水50千克,控制徒长,促进养分向地下部转移;摘除花蕾,减少养分消耗。
五、及时抗旱排涝
马铃薯播前土壤墒情不足的,可造墒播种,切忌播后灌水。茎叶开始旺盛生长时,轻灌1次水。块茎形成期需水量大,要保持土壤田间持水量在70%左右。灌水要灌半沟跑马水,待垄面全部湿润后立即排水,时间宜在上午9时至下午4时。收获前10天不灌水。生长后期雨后田间若有积水,应立即清沟排涝。
六、加强病虫害防治
防治马铃薯病虫害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综合采用合理轮作、配方施肥、脱毒种薯、地膜覆盖和高垄栽培等措施,加强肥水管理,控制田间湿度,创造有利于植株生长、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
1. 晚疫病。加强监测,发现中心病株立即连根拔除,带出田外深埋,并对病株周围50米范围内喷施药剂,封锁中心传染源。发病初期可选用58%甲霜灵·锰锌500~6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600~800倍液,或50%烯酰吗啉1500倍液,或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800~1000倍液等喷雾,连喷2~3次,间隔7~10天,交替用药效果好。若喷药后6小时内遇雨须重喷。
2. 病毒病。发病初期采用20%吗啉胍·乙铜可湿性粉剂和1.5%植病灵500~600倍液喷雾防治。对蚜虫等传毒媒介要及时采用5%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烟碱乳油、20%氰戊菊酯乳油等药剂交替喷雾进行防治。
3. 二十八星瓢虫。幼虫孵化期或低龄幼虫期是防治关键期,可选用40%毒死蜱乳油或4.5%顺式氯氰菊酯乳油等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
4. 马铃薯现蕾后,若马铃薯晚疫病、蚜虫、二十八星瓢虫等病虫害混合发生,立即开展“一喷三防”统防统治,采用杀菌剂、杀虫剂、微肥混合喷防。杀虫剂可选用4.5%顺式氯氰菊酯、10%吡虫啉等,杀菌剂可选用72%霜脲·锰锌、甲霜灵·锰锌、烯酰吗啉、氟吡菌胺·霜霉威等,加入99%磷酸二氢钾微肥混合喷雾。
(作者联系地址: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商中路24号 商洛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邮编:7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