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天性灵动探究

2014-08-22 22:32孙俊娥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探究

孙俊娥

人本主义认为,应注重对学生内在心理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性差异,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的目的。要重视创造能力、认知、动机、情感等心理因素对行为的制约作用。在适当的条件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被释放出来的。我们的教育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

所谓“灵动探究”,即指通过“智慧、灵活、人本、创新”的教育教学活动,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应试型”教育教学模式,让教育直抵人的内心,唤醒灵动的生命意识,培养灵动的思维特性,塑造灵气跃动的性格品质,孕育灵气与活力,激发灵性与智慧。下面就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灵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具体情境,激发灵动探究的动机

1.音乐渲染创设情境

音乐是一种以系统的声音旋律为媒介来塑造形象、传达情感、反映生活的时间艺术,与文学有共通之处。运用音乐来创设情境、烘托气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课文中的形象、画面及表达的感情。《长江之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中国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这首歌旋律激昂,歌词气势磅礴,通过对中国的第一长河——长江的描写与赞美,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我选用了歌曲《长江之歌》来创设情境,表现形式为播放乐曲和学生跟唱。学生对旋律比较熟悉,对歌词比较生疏。第一次播放后,教师就可以告诉他们今天学的课文就是由这首歌的歌词改编的。孩子们听到这悦耳的歌曲,巴不得马上就会唱,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他们也很乐意探讨“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等诸多问题。

2.问题引导创设情境

问题意识乃是一种自主精神,一种怀疑心态,一种探索意识。陶行知先生有言:“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小学生求知欲旺盛,小脑瓜里有无数个问号,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从小培育、保护他们的问题意识。许多课文的题目是最佳“文眼”,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进行提问导入,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如教学《理想的风筝》,我这样提问:这篇文章和我们前面学过的《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样,也是一篇写人的散文,可它为什么不直接用“令我难忘的老师”或“师恩难忘”之类的题目,直接点明写作的对象,而偏偏以“理想的风筝”为题?风筝、理想和刘老师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这问题如同一枚石子在孩子们的心湖里荡开了片片涟漪,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理解和运用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起了很大的帮助。

3.利用画面创设情境

〖JP2〗在教学《赶海》一文时,我精心设计了图画,天空是蓝蓝的,白云朵朵,海鸥在天上自由飞翔。海水也是蓝蓝的,金黄色的沙滩上有贝壳、小虾。画面中的人物是一个小女孩,笑得嘴都合不拢,眼睛也眯成了一条缝。小朋友们都像画中的女孩一样开心地笑起来,情感上起了共鸣。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素材,创设一种模拟生活的情境,能使学生感到语文是可亲可近的,在不知不觉中展开对文本的探索。

二、培养质疑能力,开发灵动探究的潜能

1.培养学生“敢问”的精神

“敢问”是一种良好的心理行为。学和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问中学,在学中问,才能求得真知。教师应经常向学生说明多问的好处,及时表扬敢于提问的学生,鼓励学生多问。学生提出的问题如和本课知识有密切关系,就马上请别的学生解答或自己解答;对一些与本课关系不大的问题,或完全离谱的问题,可在课堂上作适当引导,再在课后帮助解答,做到学生提出的问题个个有着落。这样学生的顾虑消除了,有疑问都能大胆提出来,渐渐地,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也能向老师提问了。

2.指导学生“发问”的方法

课堂上,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有时冥思苦想也提不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关键处扶一把,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处质疑:

(1)从题目质疑。(2)从插图处质疑。(3)从语句重复处质疑。(4)从内容没有写清楚(或没写完)处质疑。(5)从自己认为不懂、奇怪的地方质疑。

培养学生提问的方法很多,既可以在课堂上问老师,也可以要求学生相互讨论;既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也可以在课外活动中进行;既可以在课前预习中进行,也可以在课后练习作业中进行。从学生的提问质疑中可以挖掘教学契机,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教学的重难点。

三、提倡合作交流,注入灵动探究的活力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并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学生应学会在探究中合作,在合作中探究。在笔者进行的小班化教育实验中,充分体现并验证了这一观点。

小班化教学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充分吸收了个别化教育的长处,弥补了班级授课制的不足,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大大增加。在合作中探究,能够密切师生、生生间的相互关系,使教师从“权威”角色向“同伴”角色转化,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氛围。另外,学生能够主动思考,探究发现,不仅使课堂上的学习气氛轻松愉快,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更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主动探究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组建好学习小组。我在安排座位时就作了充分考虑,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个性特征、智力状况、学习成绩等因素;小组人数一般是3~4人,组建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每组的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比例相当,这样就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学习小组建好后,还要教学生学会合作。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我建议学生每组选出小组长、记录员、中心发言人、汇报员。小组长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学习成绩要优秀,责任心要强,能管住自己,而且乐于助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组长负责小组的合作交流组织、检查监督、表扬批评等,让学生管理学生,权力下放,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有助于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学生发言的要点,中心发言人负责提出讨论的问题,汇报员负责汇报小组讨论结果,这样每个成员都有事可做,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还经常要求小组成员进行角色互换,让他们有机会尝试不同的角色,全面锻炼每一个小组成员的能力。为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我还组织学生进行定期评比,从遵守规则、认真倾听、准备充分、勇于创新等诸方面进行评比。

四、重视开放课堂,经历灵动探究的过程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让他们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尽量多些。”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机会,充分探究与思考;应解放学生多种感官,动手操作,以“动”促“思”,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积极进行探究。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强调:“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们教育者的职责就是要点燃学生头脑中探求真知的“火把”,给学生创设更多的探究学习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尝试,主动探究,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从而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探究
不同情境中的水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