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展现个人风采

2014-08-22 11:32张祖森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风采孔乙己交流

张祖森

教学改革已进行了多个年头,各种理念风起云涌,真是百花齐放,千姿百态。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以人为本,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教师独占讲堂的局面已经逐步扭转,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蔚然成风。中国有句老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正是这样的道理。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其自主学习,这才是教学的宗旨。因此,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培养自学能力是“授人以渔”的重要举措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生的课前预习是自学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预习任务。例如:要求学生从“读、查、思、摘”几方面去完成课前自学任务。“读”就是要求学生课前自己读课文,每篇课文至少读三遍,读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朗读、默读、精读和部分重点段落的熟读成诵。“查”就是要求学生自己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扫除阅读理解中的障碍,要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去把握,还要了解作者情况及课文写作背景,筛选一些重要的信息。“思”就是要求学生自己在读的基础上,感知课文,如了解课文大意,对课文的表现手法、文章的主题或文章塑造的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分析。在疑难之处留下记号,留待课堂上教师与同学的互动探究。“摘”是学生在读书中遇到精美语句或语段,摘抄在本子上,积累语言资料。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有了掌握知识的充分信心,进入课堂学习,就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如我在教学《安恩与奶牛》一文时,要求学生从“读、查、思、摘”四方面自主预习课文,把预习成果写在专用本子上,并要求每一个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至少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检查预习成果,小组派代表板演字词,对易读错、易写错的字要提醒同学注意,重点词语意思写出来,有问题的地方,小组同学帮助解决。课堂上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初识了安恩,对课文的主旨也有了了解——要爱护动物,重视每个动物生命的情感需求。学生还提出了一些疑问,课堂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自学质疑是学生主体作用的有力体现。

二、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精彩的课堂源于学生充分的课前准备。杜郎口中学教学的成功做法是“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给我们教师许多的启示,这与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一脉相承。如:我在教学《伟人细胞》一文时,课前布置学生写出自己的理想,并指出为实现理想,应该怎样去奋斗,制定出奋斗目标。学生一旦有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上的交流才能精彩纷呈。课上,学生个个跃跃欲试,争先恐后举手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由学生的演讲自然引出新课的学习,真是水到渠成。其实教师对于学生的发言,不管漂亮与否,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交流方式可以多样化:有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班级交流,教师要尽量为学生的交流展示搭建平台,要找出其中的亮点进行肯定,使学生乐于交流。还要引导学生把收集到的抽象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变得生动、鲜活,浅显易懂,给其他学生以深刻的印象。由于交流,学生间心与心贴得更紧,师生关系也更融洽了,他们在课堂上迫不及待地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讲解自己的探究内容,兴趣盎然。学生掌握了课堂的主动权,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课堂气氛更加热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故交流展示,更显学生的主体风采。

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点燃智慧火花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积极、活跃、亢奋的状态,他们为弄清真相而积极发言,各抒己见,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个性化的语言得到展示和发展。如教学《往事依依》一文,教师提问:“在作者所介绍的这些往事中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与‘读书有关,到底读书有什么好处呢?”这时候,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他们的回答给了我们一个又一个惊喜。有同学说:“从作者自身受到启发:多读书、读好书,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话音刚落,有同学马上有了新的体验:“我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从保尔身上学会了坚强,坚定了信念;从《汤姆·索亚历险记》一书中我懂得了做人应该具有正直、勇敢、纯洁、真诚的优秀品质。”这是多深的体验啊!我想,如果没有学生互动,就不会有如此深刻、如此多元的感悟。

精彩的学生互动展示了双方思维“碰撞”的过程,在“碰撞”中闪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奇妙而又美好的想法;在“碰撞”中,课堂上涌现了一个接一个的高潮;在“碰撞”中,学生学会了倾听与倾诉,感悟和思考,理解和体验。在“互动”中,学生的思维在逐渐深刻;在“互动”中,学生的情感在升华;在“互动”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也是在“互动”中,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四、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走向“自由王国”

迁移应用就是由课内向课外拓展,激发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和尽可能独创的见解、想法和思路。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迁移能力的训练以其开发学生发展潜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独特功能而显得更为重要。如何训练学生的迁移能力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抓住教材中蕴含的语言规律,精心设计迁移训练,让学生运用课文的精彩词句,精妙的句法、章法,精巧的立意、构思进行听说读写训练,以求达到开发学生创新思维之目的。如:学完《孔乙己》后,教师可要求学生以“孔乙己离开咸亨酒店后”为题,给这篇课文编写续集,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出不同的结局。如:指导学生写孔乙己终于挣脱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束缚,脱掉了长衫,戒了酒,与短衣帮为伍,靠自己的力气挣钱度日;也可写孔乙己借钱治好了伤病,由小本生意做起,最后发展成一家店铺的老板……

再如:教学于漪的《往事依依》一文时,教师可要求学生用对偶句给文中的四件事提炼标题。实践证明,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和激烈的讨论,能写出“看图画,身临其境;读诗歌,心旷神怡;听讲课,感慨万端;聆教诲,刻骨铭心”等精妙的标题。

总之,改变教学观念,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以生为本,解放课堂,解放学生,释放学生全部能量,这样的教学才能精彩纷呈。endprint

猜你喜欢
风采孔乙己交流
学人风采
学人风采
学人风采
如此交流,太暖!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孔乙己(下)
孔乙己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