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蓉 沈雁 戴丽冰 刘大钺
浅Ⅱ度供皮区创面水肿、渗出、疼痛是烧伤创面修复手术治疗的常见并发症,是患者主要手术顾虑之一。是由创面局部炎症反应、感染、肌肉痉挛,循环障碍等所致,其中手术创伤及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是主要因素[1]。草木犀流浸液片(草木犀)主要成分为香豆素,其可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能减轻各种原因造成的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改善动、静脉血流,使毛细血管内压恢复正常,维持胶体渗透压,抑制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具有止痛、消肿等作用[2-3]。本研究观察了浅Ⅱ度供皮区创面应用草木犀的疗效,旨在探讨其在减轻创面水肿、渗出、疼痛方面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2009 年7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住院、具有浅Ⅱ度供皮区移植手术指征、深Ⅱ度或Ⅲ度创面的60例烧伤围手术期成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25例,女5例,年龄20~52岁,中位年龄38岁;对照组男27例,女3例,年龄18~58岁,中位年龄3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病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0例:男27例,女3例,年龄21~49岁,中位年龄39岁。两组的病因、例数、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排除标准:重度烧伤患者,妊娠、哺乳期妇女,糖尿病、凝血障碍患者,使用影响伤口疼痛、水肿药物者,具有其他妨碍观察的因素的患者,不能坚持或自动停止治疗者。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并征得患者知情同意。
治疗组于皮片移植术前1 d开始服用草木犀(商品名消脱止-M,每片400 mg),每次4片,每日3次,连服7 d;对照组不服用草木犀。两组供皮区创面形成方式相同,均为电动取皮刀于左或右大腿外侧取1%~2%、厚0.20~0.25 mm断层皮,取皮后不使用任何抗感染及促创面愈合药物。如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则终止治疗。
分别于皮片移植术后2、3、6 d对两组患者浅Ⅱ度供皮区创面的局部水肿、渗出、疼痛评分,采用4等级3分法,详见表1。
表1 症状、体征评分标准
记录患者在服药期间出现的水肿、渗出、疼痛以外的其他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过敏性哮喘或皮疹)的发生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将其分为:①肯定有关;②很可能有关;③可能有关;④可能无关;⑤肯定无关。其中①、②、③被认为是草木犀的不良反应[4]。
术后两组创面水肿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治疗组术后2 d为(1.20±0.69)分,术后3 d为(0.75±0.35)分,术后6 d降至0分;对照组则相应为(2.21±0.76)分、(2.06±0.41)分、(0.51±0.43)分。主体间效应提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26,P=0.009),说明治疗组水肿评分低于对照组;主体内效应提示各时相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83,P=0.004),说明不同时相创面水肿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处理因素与时间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F=0.81,P=0.479),说明处理和时间无交互作用。
术后两组创面渗出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治疗组术后2 d为(1.21±0.36)分,术后3 d为(0.42±0.38)分,术后6 d降至0分;对照组则相应为(2.13±0.55)分、(1.98±0.67)分、(0.90±0.27)分。主体间效应提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76,P<0.001),说明治疗组渗出评分低于对照组;主体内效应提示各时相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89,P=0.004),说明不同时相创面渗出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处理因素与时间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F=0.78,P=0.492),说明处理和时间无交互作用。
术后两组创面疼痛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治疗组术后2 d为(3.72±1.50)分,术后3 d为(1.84±1.20)分,术后6 d降至(0.03±0.18)分;对照组则相应为(6.35±2.03)分、(5.92±1.86)分、(1.64±1.09)分。主体间效应提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3,P=0.039),说明治疗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主体内效应提示各时相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99,P<0.001),说明不同时相创面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处理因素与时间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F=4.29,P=0.054),说明处理和时间无交互作用。
术后两组症状、体征总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见图1。主体间效应提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48,P=0.009),说明治疗组症状、体征总分低于对照组;主体内效应提示各时相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5,P=0.006),说明不同时相创面症状、体征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处理因素与时间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F=0.74,P=0.508),说明处理和时间无交互作用。
图1 术后两组浅Ⅱ度供皮区创面的症状总分比较
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未见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烧伤手术治疗中浅Ⅱ度供皮区创面疼痛、水肿、局部渗出是术后患者不得不忍受的痛苦和面临的风险,但一直未引起足够重视,尤其是对轻中度烧伤患者。很多医生认为烧伤后患者的疼痛不可避免,水肿和局部渗出是术后创面形成后的正常生理过程和现象,所以并无引起足够重视。只有当供皮区出现感染、愈合延迟甚至瘢痕愈合时,才注意到供皮区的重要性。尤其是大面积烧伤患者皮源尤其珍贵,某些部位需要多次供皮,如果供皮区一次取皮后感染而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就可能影响创面封闭的进程,危及患者的生命。
浅Ⅱ度供皮区创面的局部水肿是由于手术刺激体内多种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导致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组织间积液量增多,或因静脉和淋巴回流障碍所致;取皮后真皮乳头层神经末稍丰富,局部疼痛敏感[5-7]。同时,手术引起皮肤乳头层与网状层交界处血管网损伤,创面以渗血为主,局部炎症导致了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炎症介质释放导致疼痛[1,8]。
至于创面的水肿及渗出情况,一般甚少干预,只是更换渗透的外敷料,待其自行愈合。在此过程中,创面水肿时间较长,愈合时间可有延迟,增加了细菌在创面生长繁殖的概率,创面感染的机会增加。疼痛因素会使人体免疫力降低,也是增加创面感染的因素之一[9-10]。目前对于浅Ⅱ度供皮区创面疼痛的常规处理是口服止痛药,效果欠佳时使用肌内注射或静脉使用止痛药,但此法不良反应较多。如能从浅Ⅱ度供皮区创面产生水肿、渗血、疼痛的病理生理基础出发,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减少渗出,有效控制局部炎症反应,可能有助提高疗效。
草木犀的有效成分为香豆素,其可抑制多种血管活性物质释放,抑制二磷腺苷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并抑制5-羟色胺、血小板第Ⅳ因子、血栓素A2和血小板衍生因子从血小板的释放,阻止血清蛋白的丢失,维持正常的胶体渗透压,起到抗水肿的作用,从而减轻术后浅Ⅱ度供皮区创面的水肿。草木犀还能抑制肾小管钠和氯的重吸收,从而达到消肿作用。有研究证实草木犀能减轻小鼠单钠尿酸盐晶体诱导的爪子水肿[11]。另外,香豆素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血管阻力,增加静脉张力,改善循环,减轻局部充血,减轻术后创面的渗血症状。香豆素的鞣酸成分可抑制前列腺素及其他炎症介质的合成,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一项以松节油诱导家兔急性炎症的动物模型实验研究显示,草木犀是通过减少吞噬细胞的激活和降低瓜氨酸产生起到抗炎作用[12]。在体内和体外抑制肠道炎症实验中,草木犀能明显减轻结肠损伤并改善组织学评分。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表明,草木犀可抑制巨噬细胞浸润和IFN产生,促进CD4+T细胞进入结肠黏膜[13]。相关研究亦证实,香豆素可抑制巨噬细胞磷酸化,抑制转录因子NF-kB的活性,上调IL-10和血红素氧合酶-1,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IL-1、一氧化氮,IL-6,TNF-α,从抑制炎症反应的角度减轻创面的疼痛程度[14]。
本研究显示,术后2、3、6 d两组各项症状、体征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下降,其中治疗组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而且处理和时间无交互作用,显示草木犀在缓解术后浅Ⅱ度供皮区创面局部水肿、渗出、疼痛方面有一定疗效。而且,治疗组患者在用药期间未出现明显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提示草木犀的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草木犀能减轻浅Ⅱ度供皮区创面水肿、渗出和疼痛症状,短时间服用安全、有效。
[1] Asfar SK, Juma TH, Ala-Edeen T. Hemorrhoidectomy and sphincterotomy. A prospective study compa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anal stretch and sphincterotomy in reducing pain after hemorrhoidectomy. Dis Colon Rectum,1988,31:181-185.
[2] Plesca-Manea L, Parvu AE, Parvu M, et al. Effects of Melilotus officinalis on acute inflammation. Phytother Res,2002,16:316-319.
[3] 许静,李瑞明,肖希斌,等. 木犀草素抑制白血病耐药株K562/A02的GST-π表达.今日药学,2012.22:7-10.
[4] 吴庆华,张福先,陈学明,等. 消脱止-M治疗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多中心临床观察. 心肺血管病杂志,2010,29:474-476.
[5] 盛志勇,郭振荣.危重烧伤治疗与康复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1.
[6] 余明莲,王聪敏,郭月玲,等.改进型复方磺胺嘧啶银乳膏对烧伤创面修复的促进作用.解放军药学学报,2010,26:39.
[7] 宋锡刚,张惠萍,胡跃芬.磺胺嘧啶银锌结合液浴治疗烧伤创面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455-1456.
[8] Ibrahim S, Tsang C, Lee YL, et al.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pain and complicationgs between diathermy and scissor for closed hemorrhoidectomy. Dis Colon Rectum,1998,41:1418-1420.
[9] 侯恩存,王新. 泰勒宁片治疗癌性疼痛的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9,3:446-448.
[10] 孙彩霞,苏兆亮,许化溪. 经病理性疼痛中枢敏化的免疫炎症机制研究进展.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31-333.
[11] de Souza MR, de Paula CA, Pereira de Resende ML. et al. Pharmacological basis for use of Lychnophora trichocarpha in gouty arthritis: anti-hyperuricemic and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its extract, fraction and constituents. J Ethnopharmacol,2012,142:845-850.
[12] Plesca-Manea L, Parvu AE, Parvu M. et al. Effects of Melilotus officinalis on acute inflammation. Phytotherapy Res,2002, 16:316-319.
[13] Nishitani Y, Yamamoto K, Yoshida M. et al. Intestinal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luteolin: role of the aglycone in NF-κB inactivation inmacrophages co-cultured with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Biofactors,2013,39:522-533.
[14] Tao JY, Zheng GH, Zhao L, et al.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ethyl acetate fraction from 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 on LPS-stimulated RAW 264.7 cells. J Ethnopharmacol, 2009,123:9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