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卫华
策划 / 本刊编辑部
1、 调控“微刺激”,加快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
瞄准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确定调控‘靶点,做好预调微调,未雨绸缪、远近结合、防范风险,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中央政府围绕着“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定向发力的微刺激政策不断。
最新的政策是,中国政府继续出台包括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水电行业税收简并等多项经济“微刺激”措施。先有央行年内第二次定向降准,继续释放流动性,进而国务院常务会决定从今年7月1日起,将自来水、小型水利发电等特定增值税简并为3%。
16日,央行力挺“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定向降准政策落地,对涉农贷款和向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降准。加上此前出台的涉及金融、棚户区改造、中西部铁路建设,农田水利,稳定外贸、基础设施建设向民营资本开放等政策,这些微刺激政策已经有十七八项。
最近一次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继续强调,要加快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三农”有关政策落实,在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尽快见到实效。
此前的4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中央就开始研究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部署进一步发挥开发性金融对棚户区改造的支持作用,确定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铁路建设的政策措施。这三条被当时不少市场人士解读为“微刺激”。
4 月以来,包括加快长江经济带的交通体系建设;三次调高铁路投资;向民间资本开放80个重大领域;扩大服务行业的增值税转型改革;下调县域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启动地方政府发债试点等,以“定向”及“微调”为主。
6 月10 日,李克强在两院(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上作经济形势报告时指出,“我们要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丰富政策工具,优化政策组合,在坚持区间调控中更加注重定向调控,瞄准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确定调控‘靶点,在精准、及时、适度上下功夫,做好预调微调,未雨绸缪、远近结合、防范风险,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一系列密集“微刺激”政策出台后,5月的宏观经济数据表现亮眼,其中尤以“克强指数”三大指标受到关注,例如,5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3%,高于4月的4.6%,同比增幅亦较4月高0.7个百分点。月新增信贷规模大幅超出市场一致预期,新增信贷达8708亿元,创10年来单月信贷数据的新高。
但市场同时提出的担忧是,这些微刺激政策最好不要被演变成强刺激政策。亚洲开发银行中国区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称 :“这些措施我觉得可能还要有很好的实施才行,另外不要力度过大,或者说范围也过大。因为刺激多了,可能会有政府过多干预的可能性。”
2、 简政放权是改革的“先手棋”,大幅取消投资审批事项
要把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计划铆死、砸实。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并不得违规转入内部审批。
2014 年上半年,国务院围绕“简政放权”工作加大了部署力度:从大幅取消投资审批事项,尽量缩减投资项目政府核准,到金融、铁路等领域向民间资本开放,放宽公司注册资本登记条件 ;从政府对企业投资“多设路标,少设路障”,到一批企业投资的“玻璃门”、“天花板”被破除,企业投资自主权正不断提高。可以看到,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如何“放权”激发市场活力,释放改革红利已进行多番部署。
3 月19 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常务会议确定《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强调简政放权是改革的“先手棋”,今年要“再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 200项 以 上 ”。
行至年中,李克强在 7 月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再次点名要把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计划铆死、砸实,“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并不得违规转入 内 部 审 批 ”。
为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2014 年上半年政府部门进一步转变职能尤其是下放权力落实好“三个一律”:凡是市场能够调节的经济活动,政 府 一 律 不 再 审 批 ;凡 是 企 业 投 资 项 目,除了关系国家安全、生态 安全、涉及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的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不再审批 ;对必须保留的审批项目,凡是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交由地方和基层管理。
李克强总理多次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放权”的重要性,称“希望我们的一些同志,不要贪恋手里那点小小的权力,阻碍政府工作的大目标,那样做得 不 偿 失 ”。 政 府 决 心 通 过 不 断 深 化 行 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依法行政,逐步建立起公开、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3、 向民间资本开放 80个项目
不同于 4 万亿,新一届政府以开放 80个民资项目的方式,持续推出一系列小型的促增长措施。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一度增速放缓至 7.4%。经济持续放缓的可能性已引发人们怀疑:中国政府是否会像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刚刚开始时那样增加支出。不过总理李克强公开表态,不会为经济的一时波动而推出大型支出项目。不同于4万亿,新一届政府以开放80个民资项目的方式,持续推出一系列小型的促增长措施。
4 月 23 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为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让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投资进入一些具有自然垄断性质、过去以政府资金和国企投资为主导的领域,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首批推出 80 个符合规划布局要求、有利转型升级的示范项目。
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批推出的 80 个示范 项 目 ,包 括 铁 路 、港 口 等 交 通 基 础 设 施 ,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重大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工程,油气管网及储气设施、现代煤化工和石化产业基地等方面,下一步将推动油气勘查、公用事业、水利、机场等领域扩大向社会资本开放。endprint
上述 80 个项目合计投资金额巨大,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冲房地产投资下滑不利影响,拉动建筑、建材、装备制造等多个行业。这一举措除了让私营资本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更是中国政府提振正在放缓的经济增速的有力对策。
80 个项目的开放至今在探索中进行。比如在石油方面,中石化在油品销售环节引入民间资本,预计可引入 800 亿民间资本。中国石化在今年 6 月底称,其全资子公司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经重组后,拟 通 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改革后,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将至少持有 30% 的股份,如果参与者比较踊跃的话,比例还可以进一步调整。目前中石化有 3 万家加油站,还有两万多家便利店和八千多万张的加油卡。
中国电信则传出了拟将旗下的新兴业务公司引入战略投资的消息。中国石油 4 月也传出拟通过产权交易所公开转让所持东部管道公司100% 的股权,转让后将不再持有东部管道公司任何股权的消息。
另外,事业单位改革的大幕正逐步拉开,而军工科研院所恰恰是军事装备研发的核心,也是各大军工集团最优质的资产。6 月初召开的首届民营企业高科技成果展览会上,总装备部会同工信部、国防科工局等单位,出台简化军品市场准入程序、建立采购信息交互机制等 12项措施,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军队装备建设,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步伐。
市场人士认为,在军工科研与生产之间对接、转化等机制仍不顺畅的情况下,如能引入民营企业参与军工科研院所改制,则有望实现多赢。来自各方的信息表明,未来有望在军品立项审批程序、审价办法、审查机制等方面进行市场化改革,引入竞争机制,让民企发挥更大“鲶鱼效应”,进一步激活军工市场 。
不过,尽管中央和地方反复表示欢迎社会资本加入基建项目,但私营企业至今似乎仍以观望为主。他们在做出投资决定时非常谨慎,担心得不到跟国企一样的地位。因为国企通常享受着现成的借贷途径,而且面临的政治阻力较少。
4、 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国企改革
国资委鼓励各项试点能率先突破的就不等不停,在不越法律法规“红线”、不碰国有资产流失“底线”的前提下先行先试。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的重大战略。
今年 3 月至 4 月间,中石油、中石化率先推出混合所有制改革并相应举措。中石化主动宣布开放下游油品销售企业的 30% 股权。中石油紧跟其后,搭建了未动用储量、非常规、油气、管道等6 个合作平台,采用产品分成模式引入民资。中石油从油田试点自主经营和管道资产整合开始突破。5 月 12 日中石油发布公告称,将以西气东输一线和二线相关资产和负债出资设立东部管道公司,并将公开转让该公司 100%的股权。打包出售的资产超过 8 0 0 亿之多。
混合所有制改革步伐正在提速。7 月3 日国资委启动“四项改革”试点工作:改组或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中央企业董事会行使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职权试点及向央企派驻纪检组试点。“试点工作在国资委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由各专项小组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国资委主任张毅 7 月 3 日在会议中强调,要组织专项小组进一步完善试点工作方案,抓紧和试点企业对接,尽快开展工作。
令人意外的是,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上动作频频的中石油、中石化,并未出现在国资委最新公布的首批六家混合所有制试点央企名单中。7 与 16 日国资委新闻发布会上,反倒是国投、中国建材、新兴际华、国药集团等并非公众知名度最高的中央企业,纳入了国资委首批“四项改革”企业名单。
从公布名单看,试点企业均为竞争性领域企业,没有垄断性企业。国资委鼓励各项试点能率先突破的就不等不停,在不越法律法规“红线”、不碰国有资产流失“底线”的前提下先行先试,标志着国资国企改革进入顶层设计与试点同步推进阶段。
不过业界也提出,国企民企融合与创新需有政策和制度保证。目前虽然很多的国有企业都已经变成了混合所有制,但在公司治理上却没有达到目标,民营资本 也 并 没有 参 与 到 公司 的 治 理 当中,民营企业如要从点缀变为真正的参与者甚至主导者,就需要从政策入手。
7 月1 日,数位全国政协系统人士在“混合所有制的力量”沙龙上表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必须明确民企进入垄断行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快推动垄断领域改革,制定进入的实施细则和办法,到 2020 年国有企业除了涉及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行业和领域的少数企业外,都应当实行股份制,属于混合经济的应该明确绝对控股、相对控股或不控股的股权结构。
5、 科技创新驱动 创新要以企业为主体
企业家的功能是发现均衡和通过创新打破均衡, 目前中国已经有了能够通过创新打破均衡,推动经济增长的企业家。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国家战略,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鲜明特点。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无不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息息相关。针对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科技与经济融合不够,科研管理体制不顺等深层次问题,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正向纵深推进。
7 月2 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选择部分中央级事业单位,开展为期一年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
李克强强调,中国经济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就必须向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而要实现这样的迈进,就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创新,必须依靠体制机制创新。“没有体制机制创新,科学技术很难转化为生产力,也很难支撑中国经济的跃 升 。”
长期以来,作为创新密集地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总是和市场之间隔着一堵无形的墙。一项科研技术成果,从实验室走进市场,难免经历产品化和企业化运营这一关。同时,科研项目拥有的知 识产权,要想与企业资金 进行匹配、入股企业,需要对知识产权进行无形资产评估,并通过各级政府部门批准学校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的申请,才能转化成“真金白银”。但是,根据财政部和各地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政策,高校、事业单位科技成果的处置、对外投资等事项应按照国有资产管理政策,需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置。由于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审批流程,每个部门审批流程、要求、速度又不统一,一项科技成果处置的审批权拖个一年半载不是新鲜事。endprint
从国际上来看,美国政府早在 1980年就通过了拜杜法案,结束了享有政府经费补助的研发成果的所有权归属混乱问题——这一混乱阻碍了重大科研成果的商品化——通过将此类发明的所有权授予与政府签署协议的大学,而不是发明者自身或政府本身。尽管我国 2007 年修订《科学技术进步法》时明确了项目承担者依法取得发明专利权等知识产权,但由于科 研项目投资的多元化等因素,关于科技成果无形资产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始终未形成统一意见。
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允许试点单位采取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转移转化科技成果,所得收入全部留归单位自主分配,更多激励对科技成果创造做出重要贡献的机构和人员,进一步调动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政府在更大范围内推进改革,为各类科技创新主体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有利于进一步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把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赋予创造成果的单位,进一步为创新创造松绑加力。
今年3月,在沈阳远大科技创业园考察期间,李克强曾鼓励企业负责人要大胆“创新体制”,引导科技人才发挥创新力量,为社会创造财富。“我不干涉你们的分配方式,但我建议,要给科技人员股权。”
在国务院常务会研究讨论人才培养相关议题时,李克强又明确要求相关部门,写入几条明确的措施,“改掉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文件,让科技人员可以入股、拿期权”。
创新驱动战略同样对中小企业意义重大。经济学家张维迎在其最近出版的新书《企业家——经济增长的国王》中指出,企业家的功能是发现均衡和通过创新打破均衡,目前中国已经有了能够通过创新打破均衡,推动经济增长的企业家。他指出,过去30 年中国企业家做的主要是套利和模仿。未来套利空间将越来越少,投机倒把的空间越来越少,模仿空间也越来越少。未来只能靠创新,创造新的产品、新的市场、新的技术。这就是中国企业家面临的挑战。
企业本身是创新的发起人、支持者和受益者,中央创新型国家建设中也说得非常明确,创新就是要以企业为主体。
6、 大力推进“棚改”和不动产登记制度
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未提房地产调控,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看法在悄然改变。中国政府的应对策略是大力推进“棚改”为主的新型城镇化。
2014 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迎来结构性拐点。新开工面积下滑之迅速和剧烈超出以往,开发商面对融资困难,在市场疲弱的情况下迅速大幅削减新开工项目。
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未提房地产调控,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看法在悄然改变。中国政府的应对策略是大力推进“棚改”为主的新型城镇化,以平衡商品房投资的放缓。通过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加快保障房建设、实施定向信贷宽松政策、推进有助于增长的改革等,对冲房地产下滑带来的经济。
“棚改”是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方案的一部分,该方案主要内容包括: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简称“三个一亿人”。财政支持,加上可商业化运作,使得“棚改”的可行性比较高。
自2008年中国全面启动“棚改”以来,全国棚改房的新开工面积占住宅新开工面积的比重, 基本稳定在15%到20%之间,而2014年,预计这一比例将达到 32% 的历史高位。
不过着眼未来,棚改房、保障房等规模毕竟有限,无法弥补商品房建设放缓的影响。要减轻整个实体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中国仍需通过产业升级、创新来寻找新的增长点。
有专家指,中国楼市告别黄金时代,理性和稳定将成为新常态。从地方政府到开发商,再到个人买房者,各方都应尽早调整策略,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显然,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地方政府希望通过开征房产税来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但从总金额和征收难度上,房产税均无法取代土地出让金在财政中的地位。以上海为例,每年土地出让金约1000 多亿人民币,如果完全用房产税代替的话,大约需要按所有存量住宅市值的 1% 征收,这个税率是很多老百姓无法承受的。
《不动产登记条例》因之成为关注焦点。两会后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加速,3月不动产登记制度完成时间表出台,4 月不动产登记工作领导小组成立,5 月不动产登记局正式挂牌,6 月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研究设计正式启动。
同时,中央要求在 2 014 年 6 月底前,出台不动产登记条例。2015 年推进统一登记制度的实施过渡,2016 年全面实施统一登记制度,2018 年前,不动产登记信息管 理 基础 平台投 入 运行, 不 动产 统一登记体系基本形成。
尽管不动产登记制度本身算不上典型的房地产调控,但其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却是人们首先想到的问题。
7、 财税改革提速推,对建立平等的市场环境意义重大
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则是减轻企业负担,尤其是减轻中小企业税费负担,释放中小企业经营压力。中小企业税费负担沉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6 月 2 4 日, 财 政 部 部 长楼 继 伟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 2013 年中央决算时表示,下一步要扎实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抓紧研究编制三年财政规划,提高财政政策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要配合做好房地产税立法相关工作。
在清费立税、推动资源税改革的背景下,土地增值税征收工作正日趋规范。近日《广东省地方税务局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规程(暂行)》下发,自2014 年7 月1 日起施行。新规定明确了广东土地增值税清算责任,房企与中介机构相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与风险随之增大。海南、河北、湖南、吉林、新疆、江西、大连等地也先后公布了与土地增值税征管相关的政策文件。
推进财税改革,对建立平等的市场环境意义重大。而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则是减轻企业负担,尤其是减轻中小企业税费负担,释放中小企业经营压力。中小企业税费负担沉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税制改革就是民营经济在 2014 年中重点期望的政策利好。近期的有利政策包括扩大小微企业减税力度,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助力稳外贸等。endprint
楼继伟在日前接受新华社邀请详细解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时,披露了中央对于如何推进财税改革的考虑和部署:2020 年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他表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是要建立“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不是政策上修修补补,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立足全局、着眼长远,进行制度创新和系统性重构。
按照部署,改革 时间进程大体如下 :首先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要取得决定性进展 ;税制改革在立法、推进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要基本达成共识;2016年基本完成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和任务;2020 年各项改革基本到位;现代财政制度基本建立。今明两年是重新厘定边界的关键年份。
而专家提出担忧,“现代财政”的提法取代“公共财政”,有可能悄无声息地切断从 1998 年开始社会各界建立“公共财政”的艰辛努力。
公共财政的实际要义不在于“市场失效”这一经济逻辑起因,而在于其“预算法治”和“民主财政”的政治实质内涵 。目前中国仍未建立由立法机构约束而非官员主导的财政体制,某些地方预算失衡,政府可以大规模借债,将负债通过通胀的方式转嫁给国民。
按照税收法治原则,公民须向国家纳税,并通过一定程序行使监督权,需要纳什么税、纳多少税,由作为民意代表的立法机构决定。那么,即便目前做不到彻底的税收法治,但立法机构可以向行政机构收回税收征收权,严格行使自己的权力,不再成为橡皮图章。一些敏感税收问题,比如房产税、遗产税该不该征收、如何征收、征收的起点等等,都需要立法机构各方利益的博弈与权衡诉诸立法后才能征收,否则就是非法侵犯公民产权。
若税法与与预算法进入法治轨道,地方政府大手大脚会受到抑制,招商引资、税收优惠、对民企关门打狗等一系列违法违规的怪象将受到制约;中央政府各部委的转移支付,也绝不会象阔人家的败家子那么痛快,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博弈将在财政、事权匹配的基础上公开进行。而且,从守夜人的角色出发,中央与地方财政不再为自身利益进行博弈,而是从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角度进行博弈。
8、 把控地方债
年中出台的“新国九条”要求积极发展债券市场,为地方政府债券提供了更广阔的发行和交易平台。
今年 5月,信托业迎来基建、房地产信托的到期高峰月。据业内预计,5 月份到期的基建信托将接近 4000 亿元,占全年总量的 28%。被业内视为与系统性金融风险联系最为紧密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考验凸显。
根据今年初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各地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2014 年不但是地方政府偿债高峰期,而且很多地方政府性债务偿还,仍主要依赖于土地出让收入。中国政府债务总体处于可控位置,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地方政府的偿债模式主要依靠卖地收入。
但是,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面对即将到期的债务,仅依靠卖地应对已不再具有可持续性。博鳌论坛期间,美国前财长保尔森提出,中国需建立以市场正常化和夯实地方财税基础的地方金融系统,其中市县两级是关键。在此情况下,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将是一个可选的解决方案。这一方面可以缓解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另一方面可把原先隐藏于地方融资平台的隐性债务显性化,便于外部监督,也有利于地方财政的健康发展。
5 月以来,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启动。中央《关于 2014 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开明渠、堵暗道,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5月21 日,财政部发布《2014 年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 还 试 点 办 法 》,明 确 2 0 1 4 年 上 海 、浙 江 、广东、深圳、江苏、山东、北京、江西、宁夏、青岛等十省市试点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中国南方的广东省成为首个根据新试点政策发行国内债券的地方政府。6 月份,北京地铁发行 12 亿元人民币(合 1.925 亿美元)点心债券。
年中出台的“新国九条”要求积极发展债券市场,为地方政府债券提供了更广阔的发行和交易平台。“新国九条”强调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券制度,统筹推进符合条件的资产证券化发展。支持和规范商业银行、证券经营机构、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等合格机构依法开展债券承销 业 务。 并且要求 强 化债 券市 场 信用约束,规范发展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服务。深化债券市场互联互通……
捉襟见肘的地方政府部门利用地方债务平台,首次进入国际债市。中国金融机构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债规模正超过其他任何新兴经济体同行。数据供应商Dealogic 的数据显示,今年迄今中国金融机构的发债规模占新兴市场金融机构总发债规模的近四分之一。去年同期,中国的占比只有 6.1%。
当然,也有经济学家对此提醒,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说,地方债放开,须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前提,以资本市场为依托,以信息透明的财政预算为约束而谨慎推进;否则,新债还旧债的行为继续凸显,产能过剩进一步恶化,灰色金融更加猖獗,市场扭曲现象会更为严重。
9、普惠式金融改革 带来历史性的机遇
重点关注普惠式的金融服务以及金融消费自主化,给金融的消费者、居民和企业更大的权限,让其在更大范围内有选择投资金融资产的权力。
与之相关的金融变革,给政府和企业都带来历史性的机遇。一方面,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商业和融资模式的创新,充分给中小企业松绑。另一方面,金融资本和债市的开放市场化,又将风险以市场化方式消化,引导企业和社会投资向创新需求方转移。而互联网创新,将增进市场透明和信息共享,带来全新社会融资模式。
2014 年中央多轮表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随之,银行业的改革发展路线图被清晰描绘。其中,细化设立民营银行的 政 策 思 路 和 防 控 地 方 债 务 成 为“ 一 攻一防”两大重点工作。
除了民营银行,新型政策性金融机构也将为金融机构扩容增加新面孔。4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研究一季度经济形势,部署落实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时,确定金融服务“三农”发展和促进创业就业的税收政策。
会议提出围绕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分类推进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改革,培育发展村镇银行,提高民营资本持股比例,鼓励建立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同时加大涉农资金投放,提出发展农村普惠金融。
在具体货币政策上,央行继续定向降 准释放 流动性,推 进金 融市场 化 发展。5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2014年二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两次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其中 6 月 16 日的定向降准覆盖约 2/3 的城商行、80% 的非县域农商行和 90% 的非县域农合行,同时也涵盖了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6月17日,招商、民生、兴业等股份制银行陆续确认同步获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0.5 个百分点。
总之,最高层提出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金融机构利率自主定价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扩大汇率双向浮动区间,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稳步推进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参股、投资金融机构及融资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密切监测跨境资本流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评价:“下一步的改革需重点关注普惠式的金融服务以及金融消费自主化,给金融的消费者、居民和企业更大的权限,让其在更大范围内有选择投资金融资产的权力。”同时,他还认为,金融改革应当致力于构建一个更有竞争性、更有弹性,更有多元性和包容性的金融服务业。
从长远来看,金融改革面临的挑战巨大。主要是金融领域的“银根”宽松并未有效缓解实体经济“融资贵”问题。据分析,融资成本上升的根本原因是结构性与体制性问题,短期内难以下降,对利率敏感的中小企业和民间投资继续受到挤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