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端仁,现任教于安徽宿城第一中学,为安徽省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安徽省特级教师、安徽省特级教师评审委员会委员、宿州市先进工作者、宿州市学科带头人、宿州市高级教师评审委员会委员、宿州市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宿州市教师培训专家。曾在国家、省级报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或参编高考复习讲义、试题调研和金考卷十余期。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无论是《课程标准》的制订,还是教材内容的设置,都无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本化理念。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的不断创新和以学生发展为本,就要求教师要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要求教师成为学生成长的承载者和指导者,成为新课改教材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成为发挥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实践者,成为促进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塑造者。
一、做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
第一,教师要由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现代教育理论倡导我们:教者,导学也。教师的天职,是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学习,使教学内容内化为学生的认知能力,成为促进其个性发展的溶化剂。教师在教材知识的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还要提倡感悟学习,使学生在主动感悟的学习中,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指导教材探究活动中,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提示,使学生实现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探究能力,真正实现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过程由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使教学方式从单向灌输转变为情境建构,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探究,以及体验和反思的过程,让学生在一种融洽的互动中轻松掌握教材知识。
第二,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学习。教无定式,学无定法,任何教法与学法无非是达到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学有所成的目标。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之所以注重“学”和“思”,是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会会长郝克明认为:学校的教育任务,不仅是帮助学生在文化科学知识方面打好扎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着眼于学生和社会未来的发展,指导学生如何学、学什么,帮助学习者实现向主动学习的转换。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面向全体学生采取分层次教学,即针对程度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一是对学习主动的学生要大胆放手,让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习主动的学生当遇到疑难问题时,会主动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而对于被动学习的学生,教师要通过课堂提问、课后抽查的形式予以个别指导督促其学习。二是课前预先设计教材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去听课,对他们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不越俎代庖充分让其主动探究感悟,不能解决的问题予以个别提示,要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逐步走上自主学习之路。这样,既会让学生去积极思维,挖掘其思维潜能,也激发了他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从而实现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提高思品教学效果。
二、做德育的实践者,充分发挥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第一,利用思想政治学科优势将德育寓于教学实践之中。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在培养学生德育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独特优势,它是智育基础上的德育课、德育指导下的智育课,在德育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导向性作用。这为教师利用政治课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广阔而独特的空间。
如教师在必修1至必修4内容的教学中,可坚持自我教育,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辩证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同时,从学法指导人手,把强调发现知识、教育自我、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自主探究的精神结合起来,让学生置于经济活动的参加者、政治生活的主体、先进文化的弘扬者、睿智哲学家的角色去学习和领悟教材,使凝结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转化为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具有发散思维和个性创造力的人才塑造。在讲授《生活与哲学》中的“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时,可让学生在领悟爱因斯坦的“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的同时,组织学生观看视频《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让他们去感悟她用信念诠释理想,用生命点燃希望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生;或观看“最美孝心少年”颁奖会,让他们去体会十位最美孝心少年那种艰辛而又充满阳光、充满爱的心路历程。这会让学生们明白: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要像诸如最美孝心少年那样刻苦学习,感教师教育之恩、感父母养育之恩、感党和政府为其提供良好学习机会之恩,通过现实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去发现知识,实现教育自我的目标。
第二,进行品德教育,教师必须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特别是高素质的尖端人才是2l世纪最大的财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取决于人的素质的提高、潜能的发挥、创造力的培养。要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与数以千万计的高级专门人才。政治教师又是德育最直接的承载者、组织者,其自身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素质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有时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政治教师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严于律己,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自觉成为德育标杆和影响者,以身示范成为学生的楷模,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三、做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塑造者
第一,加强学生的精神生活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育。新课程培养的重要目标要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还要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而“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特别是必修4《生活与哲学》是针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和科学人生观教育的一门课。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理解及感受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人生观、价值观概念和原理的科学性,重点是让其感悟如何引出方法论的意义。我们通过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他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逐步提高他们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这样,使学生在面对改革开放时,能够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从而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和道路,使他们懂得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自然、国家、社会、他人的关系,以及如何做个社会主义的合法公民等。这既有利于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也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社会空间。
第二,加强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重点和公众关注的焦点教育。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内外的重大时事热点、重点和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是高考命题的重要载体。以重大时事热点作为背景材料设题,不仅能够考查学生对本年度重大时事热点的了解,而且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考查还能够反映学生对所学政治学科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基本理论判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一以贯之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如结合十八大精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等重大时政,运用哲学基本原理、观点分析重大时事,把时政与教材知识点进行链接,注重提高学生对重大时政和生活实际的判断、分析、认知的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政治课,不仅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等基本理论,还学会了怎样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去提高判断、分析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国内外重大时政的能力,自觉养成在关心国家大事中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促进他们的人文素养及科学精神的提升,从而使政治课道德教育的功能得以发挥,充分体现政治学科知识教学寓于“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政治教学的德育教化功能。
四、指导学生学有所成,是教师重要角色也是综合能力的体现
进入高三阶段教师要坚持对学生进行政治课复习学法指导,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夯实基础,学好相关知识,根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全面复习主要知识点及核心考点,在广度、深度和难度上理解透彻并能融会贯通,对知识进行重新整合。
一要把握模块知识;二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力分析现实问题的解决办法。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整合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进行材料与教材知识点的链接练习,进行以时事为载体的模拟题及解题的训练。答题要使用学科术语和时政术语并与国家的大政方针保持高度一致,其答案要科学、规范、全面。注重知识的感悟提升,要求反思每个规定考点、主要知识点及核心考点的基本原理与实际联系的切入点,注重提高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准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明确必修1至必修4所学知识涵盖的主要原理和原理规范表述及方法论意义,联想教材知识点形成答题脉络,通过发散思维实现跨度思维答题;要求学生读懂材料注意基本原理联系实际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用基本原理和观点分析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
在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目标教育是提高其综合素质要求,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通过必修1至必修4教材的教学,使学生明确作为未来劳动者怎样为国家创造财富,在诚信中实现社会价值。同时,要让学生明白,身处国内外复杂国际关系中如何正确判断当今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外交政策,如何在担当好中华文化传承者的基础上固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如何自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责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培养他们如何成为党、政府和人民期望的为国家、社会立志奉献的人,真正实现学有所成的教育目标。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师要想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塑造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准确定位自身角色,并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他们的未来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乃至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 罗登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