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不能为发财

2014-08-21 10:19蔡建军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念想从政当官

蔡建军

“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去做官”。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忠告,更是为官者应遵守的“标尺”。党员干部既然担任了公职,为公众服务,就要断掉发财的念想,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做一个真正的人民公仆。

据《人民日报》5月28日报道,中组部对在企业兼职的党政干部进行集中规范清理,共清理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40700多人次,其中省部级干部229人次。这是现实的警醒,更是民心的反映。

为官与发财本应该是两条平行线,各行其道,没有交集。如果为官与发财两者混为一谈,只会造成权力的滥用,钱权交易,最终孕育出贪官。由此看来,只有彻底划清权力与金钱两者之间的界限,让“官”“商”分离,才是反腐的重点,也是百姓的期盼。

“为官发财,应当两道”。当官即不许发财,这是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也是职业要求必须遵循的,理应当成为党员干部从政的底线。

每个人都有选择职业的自由,你可以选择从政,也可以选择经商。想从政,就别想发财;想发财,就别来从政。然而,总有一些为官之人鱼肉熊掌总想兼得,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甚至利用当官来发财这是动歪了念想,既为党纪国法不容,更有悖于人民群众的期待。

为官就别想发财,是一种境界。老一辈革命家无一不是甘于奉献、恪守清廉的。周恩来的高风亮节,不仅教育了中国共产党人,而且令世人敬仰。身为一国总理的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一辈子没有发财,但却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这种把人生的理想、信念始终寄托在“为民造福”之中的精神,是共产党人浩荡之气的生动写照。

为官就要走为官的正道,千万不能为了发财走邪道。官员的职业选择,决定了他必须追求精神的高贵,而不能利用权力追求物质的富足,因为共产党人要把人民大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唯独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领导干部一旦烙上不廉的印记,则很难受人尊重。各级领导干部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融为一体时,人生的价值才更加宝贵。担任保山地委领导近20年的杨善洲,在位时没让家人沾他一点光,去世后把上亿元的林产无偿捐赠给国家,真实地展现出他对民生的殷切关注和共产党人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在今天仍有深刻的教育启迪意义。

在任何一个国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都是公职人员收入的常态。如果公职人员的收入比任何职业都高,这个社会肯定是不健康的,这个国家肯定会出问题。应该说,现在干部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并不很低,虽然过得很平淡,但干净的钱花起来心里踏实,而且细水长流,未来可期。

为官要坚决断掉发财的念想,就得让“权”与“利”彻底分家。要断掉发财的念想 ,既有赖于用制度管权、管钱、管人,给权力涂上“防腐剂”、戴上“紧箍圈”,真正形成不能贪、不敢贪的反腐机制,也要靠领导干部用权上不私不滥,钱财上不贪不占,女色上不淫不乱,不断提高对于金钱、名利、女色的“免疫力”,炼就“百毒不侵”之身。只有这样,才能以更加廉洁自律的精神状态服务于民、取信于民,让清风正气充盈生命、融进追求。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

责任编辑:王 丹

猜你喜欢
念想从政当官
“官必上”
敬 佛
官必上
当官要有什么样的“官样”
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从政敬业
小时光里的美好
喜欢自己
先生杨绛的“念想”
呼吸,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