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体制活力 盘活教育资源 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

2014-08-21 08:50钟燕
基础教育参考 2014年4期
关键词:株洲城乡学校

钟燕

近年来,湖南省株洲市以创建教育强市为抓手,以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为核心,立足市情,通过政策引导,释放体制活力,盘活教育资源,在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中进行了勇敢的探索和有益的实践。

一、理顺管理体制,释放活力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当下共同的价值认同时,如何做好顶层设计,谋好篇,布好局,使城乡教育发展体制充满活力,成为株洲首要任务。

全部下放管理权限。市委市政府为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全面整合全市的义务教育资源,把义务教育的举办权全部下放到县区,明确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主体,明确县市区政府组成部门在教育规划、人、财、物的保障等方面的职责与任务。这彻底改变了市教育局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的双重身份,盘活了教育存量,优化了资源配置,为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扎实的制度根基。

全面构建政策体系。在市委市政府理顺全市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关于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定》《建设教育强市行动计划》《株洲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明确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提供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的人才培养主题;出台《中共株洲委株洲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决定》和《株洲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市、区)创建活动的通知》,明确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和步骤;出台《城区中小学幼儿园专项布局规划》《株洲城市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等,推动中小学、幼儿园与城市住宅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为教育长远发展预留空间,并为解决城镇的“大班额”和“择校热”问题确定了时间表。同时,各县市区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相关政策,结合自身实际,也相应出台了教育强县(市、区)和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市、区)的相关举措。

逐步实现政策目标。市教育局连续四年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为重点实施项目,落实《建设教育强市行动计划》和《城区基础教育三年攻坚计划》的目标,明确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主要项目,促进全市各级各类教育均衡、优质、特色发展。着手解决“入学难”和“择校热”问题;出台《株洲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完善学校评价方案;出台《株洲普通高中招生实施方案》,通过多元招生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调配教育资源,夯实基础

市委市政府作为区域资源的宏观调控者,如何有效地配置资源,做好“公平器”,把住“平衡关”,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1.抓条件改善,把住城乡教育硬件水平的“均衡关”

一是建设合格学校。自2008年启动合格学校建设以来,株洲通过全面规划、县市区统筹,有效督导,共建成合格学校603所,到2012年底,提前三年完成完小以上合格学校建设任务。2013年,计划投资2.25亿元,将117所农村教学点建成合格学校;截止2014年,全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包括教学点将全部建成合格学校。

二是薄弱学校和校安工程的改造。近两年,株洲投入8166万元,改造薄弱学校项目76个,其中农村寄宿制学校改造项目39个,改造面积7.86万平方米。校安工程实施三年来,共投资3.3亿元,完成了420所学校659栋校舍的重建改造工程,总建筑面积21.15万平方米,其中农村学校占75%。

三是信息技术资源配置。近年来,株洲教育信息化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到2012年底,全市教育系统已建校园网208个,配备计算机49350台,建成农村中小学远程教学点966个,实现了完小以上学校“校校通”。如今,炎陵县、茶陵县实现了IOM光纤到中心小学;正在实施农村教学点优质资源全覆盖项目,有151个教学点已启动建设;建成计算机网络教室865间,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均配备了电脑教室,各级各类学校共建设多媒体互动教室3469间。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有力地促进了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2.抓教师队伍,守住城乡教育师资力量的“均衡关”

一是加大农村教师的补充和培养力度。各县市区把新招聘的教师总数的80%安排到农村,开展农村学校特岗教师计划,补充农村紧缺学科教师。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分别用于引进名优特教师,发放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津补贴以及教师培训,并重点向农村教师倾斜。大力开展农村教师培训,建立健全城区教师定期到农村学校任教制度。

二是建立城乡教师流动机制。建立健全城乡教师交流轮岗机制,规定全市教师每6年必须轮一次岗。近年来,先后有2415名教师进行了交流。醴陵市还出台政策打破学校界限,按学科需要均衡配备教师,形成大学区内按学科均衡交流,区域内按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进行岗位交流。实施“教育特派员工程”,即从市直学校选派骨干教师对口支教边远山区学校。设立艰苦地区学校工作人员特殊津贴,条件特别艰苦的地区绩效工资高于平均水平的10%。建设农村教师周转房,让农村教师甘愿扎根农村教育。

三、落实教育督评,推动发展

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于督政、督学、监测于一体的教育督导无疑是一只有力的推手,它对落实政府责任主体,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强化督政,提升城乡教育投入力度。每两年对县级政府教育履职情况进行一次“两项督导评估考核”、教育强县(市、区)视导,每年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重要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促使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对教育工作“高看一等,厚爱一筹”,推进区域教育长足发展。在此基础上,还制订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体系,成为全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试点城市。每年评选一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市区,由市委、市政府隆重表彰。

强化督学,推进教育质量的均衡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在于教育质量的均衡,而学校是推动质量均衡的首要主体。为此,株洲实施了督学责任区制度,坚持督学与督政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关注学校办学行为,关注课堂教学效益,关注学生课业负担,引导学校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如今,株洲已成为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五个试点城市之一,教育督导通过科学设置评估指标体系,进一步引导中小学朝着素质教育示范学校的终极目标奋勇前行。

强化评价,激发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动力。多年来,株洲始终坚持多元化评价理念,突出评价的引领作用,包括对学校实施发展性评价、对教师实施成长性评价、对教育教学实施多维度评价等,力求用不同的尺子量出不同发展阶段的学校,不同智能学生的发展水平。特别是在对学校实施发展性评价时,教育行政部门在考核时根据其自行制订的长期规划和年度发展目标,实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充分保护了学校“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自主发展积极性,有利于加快学校实现高位均衡的前进步伐。

四、推动教育改革,促进公平

为确保每个孩子都“有学上”,并“上好学”,株洲深入推动教育改革,打破城乡教育壁垒,跨越教育体制藩篱,在多方面深入改革,保障了城乡学生的平等入学。

推动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株洲城区坚持公办小学“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公办初中“相对就近、免试入学”的招生方式;高中以学业成绩人围,以综合素质排队,按排序先后录取,并将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城区内各初中。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株洲实施对口直升生、特招生、特长生、自主招生、公费指标生以及常规录取等多元的招生方式。如今,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已实现了四统一,即统一政策、统一时间、统一程序、统一操作方法;落实了“四个一”,即一册一表一图一网(一册:免费发放“株洲城区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招生服务指南”;一表:提供“株洲秋季小学一年级学位申请表”或“株洲秋季初中一年级学位申请表”;一图:公布各区相对应的小学或初中招生范围示意图;一网:在株洲教育网长期公布“株洲城区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招生服务指南”及相关招生政策文件)。

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公益发展。市委市政府为有效缓解老百姓关注的“人园难”、“人园贵”等问题,出台了《株洲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株洲市城区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方案》为学前教育发展做指引,并创建了幼儿园分类定级评估制度。同时,还利用中央、省扶持民办学前教育奖补资金,启动城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工程。2012年通过申报、评估定级、遴选、复评、核价、公示等程序,认定首批城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86所。财政直接补贴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减轻了家庭保育教育费负担;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收费实行分级限价反复审核,有效调控了全市学前教育市场价格。在做好幼儿同评估定级的基础上,株洲通过挂督导评估定级牌、亮证收费公示牌招生、亮办园许可证和收费许可证或服务价格登记证收费,使家长可从多渠道了解幼儿园的服务信息,以更好地行使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确保弱势群体平等入学。坚持“以流入地和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坚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小学、初中低门槛政策,切实保障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地入学。持续开展“金秋爱心助学”活动,在全省率先将贫困幼儿纳入资助体系,在全省率先建立学生资助网站,实现了资助工作的公开、透明;同时,出台有效措施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拓展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在办学条件基本均衡的基础上,株洲探索了“两种模式”,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缓解“择校热”难题。一是实施“委托管理”模式,即由名校高中管理弱校初中;同时,将名校高中的新生名额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到对口管理的初中学校,让这些弱校成为老百姓心中的好学校。二是实施“百校帮扶”行动,即通过好校带弱校、捆绑考核等,实现城乡一体、同步提质。结对学校可以打破区域限制与单向限制,可在本市所属县市区学校之间、城乡学校之间、乡镇学校之间进行;结对学校之间可实行交叉、相互式帮扶,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目前,结对帮扶的双方学校的教学质量都在稳步提升,生源回流缓慢升温,效果逐渐体现。

株洲在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推动城乡教育同步提质中,其办学条件改善、资源均衡配置、教学质量提升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后一段时间,推动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仍是株洲教育工作的重心,将进一步改革管理体制,加大教育投入,打造名师队伍,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步伐。

(责任编辑 罗登廉)

猜你喜欢
株洲城乡学校
株洲为何是“火车拉来的城市”
学校推介
城乡一体化需要公平正义的制度变革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童心画廊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