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利笔触描世态,笑语悲情控科举

2014-08-21 03:02胡善恩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4年3期
关键词:项目经理笑声孔乙己

胡善恩

孔乙己,一个读书人,在那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竟然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是科举害了他?还是社会?或是他自己?他的死,又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给予我们怎样的思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小说,去探寻孔乙己人生悲剧的种种原因。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20世纪中国主要作家,是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的精神。被誉为“民族魂”。

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是他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又一篇反封建主义小说的力作。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5年清朝政府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针对现状,鲁迅创作了这样一个饱受科举制度摧残的旧知识分子形象,目的是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

咸亨酒店

创建于清光绪甲午年(1894年),是酒乡绍兴最负盛名的百年老店。由鲁迅堂叔周仲翔等开设,店名取自《易经·坤卦》之《彖传》“含弘广大,品物咸亨”句中,寓意酒店生意兴隆,万事亨通。鲁迅先生在《孔乙己》、《风波》、《明天》等著名小说中,把咸亨酒店作为重要背景,使咸亨酒店名扬海内外。现今已成为了绍兴文化旅游休闲的地标。

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之所以成为不朽之作,为大家所喜爱,原因是多方面的。阅读这篇小说,在深入理解作者思想的同时应把握以下几个美点:

一、匠心独运结构美

阅读大师级作品,领悟其匠心独运的结构美是我们阅读的一个重要任务。作为一篇写人小说,一般思路是从孔乙己这个人物写起。可是作者没有这样去写,而是别开生面,从孔乙己活动的环境——咸亨酒店写起,并且字数占到总篇幅的五分之一,这种构思不仅设置场景,交代人物活动的特定的环境,使文章结构严密,情节集中,更渲染了一种冷漠的社会气氛,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为下文孔乙己的出场做好铺垫。文章结尾也别具新意。作品没有交代孔乙己的结局,只是用一个表示揣测而又肯定的句子“大约的确死了”来表明孔乙己的结局。这样的结尾,就把想头留给了读者,无形中又拓展了作品的外延,达到意料之中而又出乎意料的艺术效果。

二、人物塑造手法美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一个性突出的鲜明艺术形象,早已成为世界文学艺术形象的典范。探究学习作者塑造孔乙己形象的艺术手法,对我们的写作也会有很大的启发。文章塑造孔乙己的形象,先从整体上推出其不同于一般人的个性特点:“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然后通过其独特的表现展现其个性,如外貌:“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语言:“满口之乎者也”;动作:“排”、“罩”、“摸”等;意识:“窃书不能算偷”;神态:“笼上了一层灰色”等,既能让读者了解其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形象,又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出孔乙己是一个自命清高、好喝懒做、迂腐穷酸、麻木不仁的破落知识分子形象。

三、以笑写悲艺术美

《孔乙己》一文,“笑”在小说中多次重复出现。笑声,本是和谐的象征,笑声,往往充盈着善意和温情。然而阅读本文,我们感受到的这“笑声”却特别刺耳,原因就在于这“笑声”是取笑,是嘲讽,是不怀好意的笑。咸亨酒店里众人对孔乙己“哄笑”,酒店老板对孔乙己的“嘲笑”。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又在“笑”声中离去,最后在“笑”声中走向死亡。所有的“笑”无不是以取笑孔乙己的难堪事、伤心事为出发点,他人的痛苦,他人的不幸,竟成了这些人的笑料,这是何等的残酷!这些看客们的精神又是何等的麻木!这样就把孔乙己的悲剧建构在众人的“悲剧”之上,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使悲剧色彩更加浓烈,从而强有力地控诉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控诉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下的病态社会。同时,在笑声中,也很容易让读者产生对孔乙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哀叹。“笑”,成了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主题的一种手段,产生的是意蕴深长的艺术魅力。

四、视角独特角度美

这篇小说作者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用第一人称“我”——一个12岁的小伙计的口吻来写,将孔乙己的行为,将众人对待孔乙己的态度,将孔乙己的悲剧以“我”的眼见耳闻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样写就使文章显得更真实可信,产生强烈的感染力量。同时用一个12岁的小伙计的眼光来看待一切人和事,没有偏见,没有顾忌,因而行文比较自由,便于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这一艺术手法给我们的启示是:写作要寻求合适的角度去写,独辟蹊径,往往能见异彩纷呈的“风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阔绰( ) 绽出( ) 擦拭( )

间或( ) 附和( ) 颓唐( )

2.文章写了孔乙己哪些事件?试简要概括。

3.开头两段,作者将笔墨重点描绘咸亨酒店的情况,这与中心是否有关,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4.《孔乙己》是一幕悲剧,然而全文没有一个“悲”字出现,贯穿全文的一个字是什么?作者这样安排线索用意何在?

5.体会文中小伙计的笑,掌柜的笑,短衣帮的笑,小孩的笑的不同含义。

6.“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在文中两次出现,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7.文章结尾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和“的确”是否矛盾?作者这样结尾,用意何在?

8.文中刻画了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如何刻画,试举例说明。

俗话说“人靠衣服马靠鞍”,衣服是身份的象征,所以孔乙己至死不愿脱下那象征身份的长衫,那是社会的悲剧。了解了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我们再来认识一位穿着名牌打工的张师傅。

穿名牌打工

徐 宁

项目部新来一个民工,叫张常在,50多岁,从报到那天开始就成了焦点人物。不是他长相奇特,也不是有什么过人的技能,而是他的穿着:一身笔挺的西服,袖口上镶有dunhill外国商标,敞开的上衣里面露出鳄鱼标签的大红毛衣,脚上则是一双“安踏”白色运动鞋。虽然有些旧、搭配也不伦不类,但有识货的说,这身行头要是新置,没5000块钱下不来。

项目经理一见这人就皱了眉头,但因为董事长介绍来的,又不好拒绝。就让他干些扫扫院子、临时替替的活儿。

张常在相貌端正,白胖白胖的,稍稍有些将军肚,在一身名牌的衬托下颇像个人物。有一次市里一位领导来视察工地,正巧张常在给经理送纯净水刚放下,就见市长一把拉住他的手说:“基层的同志很辛苦,我代表市政府向你们表示慰问……”整个过程都把项目经理晾在了一边。

项目经理这个气啊,等市领导一走就对张常在说:“咱这是工地,不是时装T台,别这么西服革履的。”张常在诺诺的,回去就从箱子里找衣服,换了和没换也差不多,上身是“七匹狼”夹克,下身是“苹果”牛仔。项目经理无奈,只说了一句:你牛!

好在张常在性格温顺、脾气谦和,还是个热心肠。一个工友回家相对象,无意说了句没好衣服穿,张常在就说:“就从我这衣服里挑件你喜欢的吧。”那工友就挑走了那身西服,对象谈成了。

张常在了解到自己的工资是一天60元,工地现场的力工最少100元,就找项目经理要求干力工。项目经理说:“看你这样子不像出过大力的,那活儿你恐怕干不了。”他说:“好几个比我大几岁的人能干,我为什么不能干,就让我试试吧。”说到这份上,项目经理也不好拒绝了,只得随他。

老张真就上了现场,可没几天就出事了。下水泥管时,他人整个栽到了沟里,一口血喷出一尺多远。

老张被送到医院调养了几天,虽无生命危险,但力气活从此再也不能干了。公司专门派车送他回去,司机问家住哪里,他说没家了,先把他送到一个小旅馆里,等联系好了养老院再搬过去。司机很奇怪,问怎么回事,老张说:和你讲实话吧,我五年前就下岗了,老婆早年就去世了,儿子大学毕业在省城找了个对象,为了讨取女孩欢心,就装“富二代”,穿名牌、戴金链、还买了车。钱不够花,就和我要。先是把存款都给了他,后来为了他买房首付,又把家里的房子卖了,出来做民工。

司机问:“那你为什么穿那么好的衣服打工?”

老张说:“都是他嫌旧不穿的。”

(根据2012年5月《小小说大世界》,有删改)

同样的“名牌”,同样的无奈,然而我们读出的是不一样的悲剧。孔乙己不愿脱下象征读书人的长衫,反映的是他爱慕虚荣,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个性;张常在穿名牌打工,是出于无奈,是因儿子爱慕虚荣,啃老忘本。想一想,从老张身上,你读出了怎样的社会悲剧?

一、阅读课文后三段,回答问题。(2012年湖南省株洲市题)

1.“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表现了孔乙己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状况。

3.选段中写了三次笑声,表现了掌柜和众人的______________。

4.在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一起探讨“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请就此谈谈你的观点。

1.chuò;zhàn;shì;jiàn;hè;tuí。

2.取笑又添新伤疤;取笑孔乙己没有考中;教“我”写字;分吃茴香豆;最后一次吃酒。

3.见美点。

4.小说以“笑”为线索,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活动,在笑声中走向死亡。这样让悲剧在喜剧的气氛中进行,以“喜”衬“悲”,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

5.小伙计的笑是解脱的笑;掌柜的笑是没有人性的自私而卑劣的笑;短衣帮的笑是麻木不仁的笑;小孩的笑是天真无邪、快乐的笑。

6.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说明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低下,境遇凄凉。

7.不矛盾。“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20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

8.见美点。

类文阅读

示例如:父母娇惯孩子,纵容孩子,最终让孩子成为啃老一族。

考题回放

1.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渲染悲凉气氛,暗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

2.外貌描写。穷困潦倒、可怜悲惨。

3.冷漠无情。

4.孔乙己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冷酷无情的社会害了他;归咎于他自己的不争气。

猜你喜欢
项目经理笑声孔乙己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项目经理从优秀到卓越的四大进阶能力
项目经理该不该发火
飞云江
项目管理中没有“我”
笑声
孔乙己(下)
孔乙己
爱上诗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