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牧神午后》是法国著名作曲家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1918)的一部管弦乐前奏曲。这部作品所使用的丰富的音乐术语对于牧神音乐形象和音乐内容的表现以及印象派音乐风格的形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是笔者尝试性的研究,试图通过对该作的速度、节拍、力度、奏法和表情等音乐术语的分析与研究来加深对这部作品的认识。
关键词:德彪西 牧神午后 印象主义 音色 音乐术语 内容表现
《牧神午后》是法国著名作曲家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1918)的一部管弦乐前奏曲。这部作品以新颖独特的音乐语言、细腻透明的配器风格,描绘出了一幅介于梦幻和现实之间的朦胧、飘忽的神秘境界,确立起了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筑造起了一座通向现代音乐的桥梁。法国的拉威尔、西班牙的德·法雅、意大利的雷斯皮基、波兰的席曼诺夫斯基、英国的德留斯、俄国的里亚多夫以及日本的武满彻等都受到了印象主义音乐的影响。《牧神午后》也成为了人们学习和研究印象主义音乐的最佳范本。对管弦乐作品进行作曲技术研究有很多已知的途径与视角,比如对旋律、和声、复调、曲式结构与配器的研究,以及作曲理论综合分析等,但是通过对作品的音乐术语进行研究同样可以管窥到音乐作品的某些特征,并达到对其作曲技术更为全面的认识。音乐术语是用以标记或提示音乐的速度、节拍、力度、奏法和表情等的专业语汇。这些专业语汇或者为外文词语(一般为意大利语、法语、德语、英语或者西班牙语等),或者为某些记写符号,有些术语兼具这两种形式。[1]这部作品所使用的丰富的音乐术语对于牧神音乐形象和音乐内容的表现以及印象派音乐风格的形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是笔者尝试性的研究,试图通过对该作的速度、节拍、力度、奏法和表情等术语的分析与研究来加深对这部作品的认识。
一、速度术语
速度术语是用以标记或提示音乐进行快慢的专业语汇,一般用意大利语作为国际语汇,不少作曲家也会在速度术语中加入自己熟悉的语言,常见的有德语、法语和英语等,有时还会出现意大利语和其他语言混用的现象,这部作品就主要使用了法语语汇作为速度术语;有时也会见到表示速度的标记符号,其具有与速度术语相当的功能。表示速度的标记符号一般由“四分音符或者八分音符、等号及阿拉伯数字”三部分构成,表示每一分钟有多少个四分音符或者八分音符。[2]这部作品速度术语的使用情况如下表所示(参见图表1):
图表1
结合诗篇《牧神午后》的情节内容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刚开始牧神的恍惚倦怠——速度的不够稳定(第一段速度节奏较慢),到梦见仙女后难以自持、心神愉悦——速度很不稳定(中间段速度节奏由较快到停止变化、再到较快),再到牧神梦醒后依然心潮难平、意犹未尽——速度的难以平缓(再现段速度节奏更快)。这些速度术语不仅对于表现牧神梦遇仙女的文学性内容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与配合;而且,这三个段落中速度的游移不定,速度节奏的不断变化,对于“飘忽不定,空幻神秘”的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形成所起的作用同样是不可忽视的。
二、节拍术语
节拍术语是用以标记或提示音乐节拍或律动的专业语汇,这些节拍术语大都以符号的形式来进行标记,所以人们通常会称作“节拍记号”或者“拍号”。拍号一般采用阿拉伯数字或者字母的形式来进行标记。采用数字的形式有些像数学中的分数,一般记写在谱号的后面,上面的数字表示“每小节有几拍”,下面的数字则表示“以几分音符为一拍”,比如“3/4”表示“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三拍”;字母的形式是用大写字母“C”来表示“4/4拍”。[5]这部作品拍号的使用情况如下表所示(参见图表2):
图表2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为了表现牧神昏昏沉沉、如坠云雾的状态, 第一段仅仅36小节的篇幅之中,就有16个拍号,平均两小节多一点就变换一次节拍;21-24小节和26-30小节这两个片段中每小节就换一次节拍。中间段以四分音符为变换单位,与主要以八分音符为节拍单位的第一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移步换景,进入了另一片天地;“3/4拍”的使用产生了圆舞曲的感觉,似乎是在表现牧神沉醉于爱河之中的甜蜜感与幸福感。再现段仅有17小节,但是也换了三次节拍,而且节拍种类带有一定的综合性,好像是在表现牧神对美好情景的回忆。总之,节拍变换所带来的音乐律动的摇荡和摆动感,不仅有利于马拉美(Stephane Mallarme,1842-1898)同名诗篇的情节内容的表现,而且对于产生“瞬感即逝”的直觉印象和形成这部作品“飘忽不定”的印象主义音乐风格都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三、力度术语
力度术语是用以标记或提示音的强弱程度的专业语汇。在所有这些音乐术语中,唯有力度术语一般只用意大利语及其简写形式,部分作曲家在力度术语中加入了少量的其他语言。这些意大利语的简写形式一般是由词语的第一个字母来代替或者进行缩写;也有一些表示力度的记号,承担着与力度术语相近的功能,而且更为简便直观。文中笔者也将这些记号等同于力度术语一起来进行研究。[7]这部作品力度术语的使用情况如下表所示(参见图表3):
图表3
从以上的力度术语我们可以看出,全曲大篇幅弱力度的使用是形成了印象派音乐“轻盈飘逸”的风格特征的直接原因;力度的弱强交替,力度节奏的慢快相间,既符合艺术作品“一张一弛,脉动呼吸”的结构特征,也形成了音乐向前发展的推动力;为了表现牧神梦遇仙女的内容,力度节奏由慢向快的发展对于牧神情潮波动的过程进行了一定的表现和烘托,也使音乐的色彩不断地发生着明暗的变化,充满着“恍惚朦胧”的音乐趣味。
四、奏法术语
奏法术语是用以标记或提示乐器演奏方法或方式的专业语汇,经常会记写成省略的形式;奏法术语主要使用意大利语,也会见到有德语、法语和英语等与意大利语的混用现象,比如在这部作品中就少量地使用了法语语汇;奏法记号是奏法术语的另一种表示形式。[10]这部作品奏法术语的使用情况如下表所示(参见图表4):endprint
图表4
我们都知道,奏法的频繁变换是使音乐色彩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奏法节奏的慢快相间符合艺术作品“张弛呼吸”的结构特征,奏法节奏的不断变化也促成了音色节奏[13]的频繁变化,这不仅是印象派音乐的审美追求,也表现了牧神在不同阶段的情态,并形成音乐向前发展的推动力。
五、表情术语
表情术语是用以标记或提示音乐表演情感(态)的专业语汇;表情术语以意大利语的使用较为频繁,也会见到有德语、法语和英语等与意大利语的混用现象,但在这部作品中却只使用了法语语汇作为表情术语。[14]这部作品表情术语的使用情况如下表所示(参见图表5):
图表5
表情术语往往容易被很多人所忽视,但在这部作品中表情术语的作用却千万不可小觑。这些表情术语使恍惚倦怠的牧神形象得到了生动的刻画。从牧神入梦前——“柔和并有表情的”,到牧神梦境中——“始终活跃的”、“突然的”、“C音很突出地”及“十分柔和的”,再到牧神梦醒后——“柔和并有表情的”和“更加衰弱无力的”,形象地描绘了牧神和仙女的甜蜜相遇。不断变换的表情,使这个“恍惚朦胧”的音乐幻境如同一幅鲜活生动的印象派画面。这既是内容情节的要求,也是德彪西富于探索精神的理想性的体现。
六、结语
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中丰富细腻的音乐术语,体现出了以下一些特征:①速度术语通过速度节奏的快慢变化,对于表现牧神在不同阶段的情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使音乐的脉动呼吸更为丰富,有助于形成印象派音乐“飘忽不定,空幻神秘”的风格特征;②节拍记号通过频繁快速的变化,对于表现牧神“恍惚迷离”的情态以及形成印象派音乐 “飘忽不定,瞬感即逝”的风格特征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③力度术语显示出大篇幅弱力度的使用是形成印象派音乐“轻盈飘逸”的风格特征的根本原因;力度节奏的松紧变化,使音色节奏不断地发生着快慢变化,这对于表现“光影浮动”的音乐幻境以及印象派音乐“朦胧模糊”的审美特征都起到了直接的作用;④奏法术语通过奏法节奏的快慢变化造成了音色节奏的变化,这既有利于表现色彩丰富的梦幻内容,也体现了印象派音乐“音色微差化”的审美追求;⑤表情术语的频繁变换既有助于形成印象派音乐“瞬感即逝”的直觉印象,也形象地反映了牧神在梦境前后的情态,具有一定的描绘性,这是他律论音乐美学观在印象派音乐中的体现。
《牧神午后》中丰富的音乐术语使全曲的色彩极为多变,音乐内涵也更加丰富;尽管这些术语只是诸多音乐表现因素的一个部分,但对于印象派音乐风格的形成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对整部作品音乐术语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些术语的他律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由于牧神在睡梦前后的不同阶段情态不同、情节有异,所以不论是速度术语、节拍术语和力度术语,还是奏法术语与表情术语,都要以牧神的情态和梦遇仙女的情节作为一种重要的参考性因素。换句话说,就是所有这些音乐术语都要为这个文学性的内容服务。第二、德彪西受象征主义诗歌和印象派绘画风格的影响,追求一种“朦胧模糊”的审美趣味,而要产生这种新的音乐风格,是包括旋律、和声、复调、曲式结构和配器等多种作曲技术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乐曲的这些音乐术语就是这些作曲手段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也正是由于这种合力的作用,才创造出了朦胧、飘逸、空幻、神秘的印象派音乐,在人类音乐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印象派音乐,就像蓝色的、深深的海洋,永远会引起人们的眺望和沉思!
参考文献:
[1]德彪西.前奏曲《牧神午后》总谱[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2]Stanley Sadie.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2004.
[3]杨立青编著.管弦乐配器法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内部资料),1993.
[4]刘霖.德彪西管弦乐作品中的光和色[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7,(01).
[5]王宁.德彪西管弦乐曲的配器技术分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8,(01).
[6][英]戴维·考克斯.德彪西的管弦乐曲[M].廖叔同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7]邬析零等编写.外国音乐表演用语词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
[8]刘经树编著.音乐术语学概要[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
[9]缪天瑞编著.基本乐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9.
[10]姚恒璐.现代音乐分析方法教程[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
[11][奥]阿诺德·勋伯格.勋伯格:风格与创意[M].茅于润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12]韩宝强.音的历程—现代音乐声学导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
[13]于润洋主编.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14]于润洋.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15]罗忠镕主编,杨通八副主编.现代音乐欣赏辞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16]张前主编.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17]郭华榕.法兰西文化的魅力——19世纪中叶法国社会寻踪[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92.
[18][英]保罗·霍尔姆斯.德彪西[M].杨敦惠译,萧韶审校.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19]梁宝忠.管弦乐《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音乐术语分析[J].黄河之声,2013,(16).
注释:
[1]、[2]梁宝忠.管弦乐《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音乐术语分析[J].《黄河之声》,2013年第16期,第16页。
[3]速度节奏指的是速度的变化频率。
[4]用文字介绍这个速度标记的含义。以后表格中出现的文字都属于这种情况,即为了表示的便捷,用文字表述了相关的音乐术语或标记符号。
[5]、[7]、[10]梁宝忠.管弦乐《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音乐术语分析[J].《黄河之声》,2013年第16期,第17页。
[6]节拍节奏指的是节拍的变化频率。
[8]力度节奏指的是力度的变化频率。
[9]力度术语以在总谱中出现的先后来排序。以后奏法术语的排序情况也与此相同。
[11]奏法术语的含义:Solo:独奏;glissando:滑奏;sourdine:弱音器;arco:拉奏;div:分奏;unis:齐奏;sur la touché:近指板弓;position nat:正常把位;pizz:拨奏;otez vite les sourdines:快速取下弱音器;Changez en Sib:换成降B调单簧管;a2:两支;Changez en la:换成A调单簧管;cuivré:闭塞音;bouché:阻塞音;naturel:常规奏法。
[12]奏法节奏指的是奏法的变化频率。
[13]音色节奏指的是音色的变化频率。
[14]梁宝忠.管弦乐《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音乐术语分析[J].《黄河之声》,2013年第16期,第18页。
[15]表情节奏指的是表情的变化频率。
作者简介:
梁宝忠(1971-),男,陕西宝鸡人,东莞理工学院师范学院教师,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作曲技术理论、音乐美学和哲学等方面的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