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远
山东琴书是山东省存在的一种重要的曲艺品种,又被称为“小曲子”或“山东扬琴”。流行于以鲁西南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后又逐渐的向北面、东面扩展。山东琴书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土壤中的民间艺术,它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多样的艺术流派和独特的艺术形态,是民间艺术的瑰宝。
一、山东琴书的历史溯源
“小曲子”为山东琴书的最初形成状态,也就是“琴筝清曲”的意思,刚开始的时候只是供民众自娱自乐,从而行成一种俗曲联唱艺术,后来又改名为唱扬琴,也有叫打扬琴的,在1934年最终命名为“山东琴书”。在清代末年时期,演唱仍然保持着“琴筝清曲”时的特点,他们比较看重音乐性的特点。演出的表面形式是以娱乐为主,实际上也含有一些优美的唱腔,在乐器方面,演奏技巧增多,寄予着演奏家们浓厚的情趣在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各项文化的迅速发展,它也有了新的发展机遇,山东琴书的创作演出进入到了蓬勃发展的繁荣时期,从而迅速提高。曲艺管理的加强,专业演出团体的纷纷建立,山东地区逐渐组建了曲艺演出团体,逐渐地规范化,从而保障了曲艺演出活动的统一与规范化。但是好景不长,文革期间山东琴书逐渐陷入到发展中的低谷,停滞不前。直到文革之后,山东琴书才慢慢地恢复过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八十年代后期,由于受到新媒体等方面的影响,山东琴书再次陷入发展困境。直到当下为止,这种状况仍没有得到改善。
二、山东琴书不同阶段的伴奏乐器
小曲子时期的山东琴书,在演出的时候有一人的,也有多人的,伴奏乐器以古琴、古筝、扬琴为主,坠琴、琵琶、月琴、简板、碟子、四胡、笛子等均可参与伴奏。器乐演奏追求的是个人技能的体现,对演奏者有很高的要求。
在清朝末期的时候,由于天灾地祸,广大人民的生活很贫困,在这个过程中,慢慢以扬琴、坠琴、古筝、软弓胡为主要伴奏乐器,由敲琴挎板和操坠琴者主唱的表演形式。
建国后,山东琴书进行了复苏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的伴奏乐器主要是古筝、扬琴、京胡、二胡、琵琶。其中,以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扬琴演奏者不仅担任伴奏的角色,有时为了节目的需要,还要敲并打板演唱。
三、山东琴书的艺术特色与价值
(一)曲调种类和演出特色
山东琴书经过长期的表演,再加上长期的创作实践,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具有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曲调种类
山东琴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通常采用山东地区的本土方言进行表演,时期地方特色独具一帜。它的唱腔曲调丰富,因而表演出来的效果也比较好。后来逐渐发展为琴书说唱形式,曲牌原来共有二百多种,以“老六门主曲”最为常用。其中,在这些曲调当中,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唱腔音乐是《凤阳歌》。它有着柔和的曲调,旋律优美婉转,在抒发情感是更是淋漓尽致,同时,它也能抒发舒缓的作品,像是人与人之间在交流一样,表达感情非常细腻。
2.演出形式
山东琴书的演出形式一般是由二到七个人来进行表演,演唱者边唱边进行演奏乐器,演奏古筝的人有时也兼唱部分片段。在传统的演唱当中,琴书讲究稳重大方,演员的状态比较陈规,只是在他们的唱腔中带有变化,然后再配合以伴奏,共同完成整个故事的发展。后来,山东琴书的演唱打破了旧的演唱陈规。演唱者手势等可根据故事内容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感情的变化,表情由面目呈现,虽然演唱风格依然保持了稳重大方的基本特点,但是演员的情感交流变得丰富多彩。
(二)山东琴书的艺术价值
山东琴书作为山东的一种说唱艺术,具有独特的山东韵味,山东口音更是凸显它的风格特征。它淋漓尽致地反映出了山东这一地域的特色文化。正是由于这种乡土气质,从而成为反映了山东民俗生活的一面镜子。山东琴书作为一种民间艺术,是山东特色文化的主要组成方面。它丰富了普通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非常接近平民的生活,充实着大众百姓的文化生活,给人民群众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和多姿多彩的文化。
四、山东琴书的发展现状与传承
(一)山东琴书的发展现状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出现了现代媒体,再加上人们的内心意识发生变化,山东琴书便不再那么受欢迎,处境状况不佳。山东琴书是一种属于农业社会时期的文化,在当下它似乎脱离了社会现实。在演出方面也遭遇到了许多的困难,最终导致了山东琴书的窘迫境遇。政府等相关部门对山东琴书的发展状况也缺少保护工作,再加上各种流行文化的不断冲击。从山东琴书的自身条件来看,它也存在着许多自身的问题。首先是艺术创作的滞后性,其次是相关人才的缺失与断层,这些因素无一不影响着它的生存价值。这一切的不利因素,自然会影响到山东琴书这一艺术品种的流传与发展。
2006年的时候,国家有关部门将山东琴书列为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在鲁南地区的山亭区的琴书发展状况良好。经过市级相关领导人的再三考虑之后,为了整个山东省的影响力,将山亭琴书命名为山东琴书。
(二)山东琴书在鲁南地区的传承与发展
山东琴书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土壤中的精髓,是一颗耀眼的明珠,同时也是世界艺术中的一颗闪亮的瑰宝。然而,在现在的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里,山东琴书却似乎已不再适合这个快速的节奏,因而对于我们来说,要对之加以扶持和保护。
最近的十几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政府开始不断对相关文化进行加以立法保护,并且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在整个鲁南地区,各个部门为保护山东琴书都做出了许多贡献,通过参加宣传文化活动等项目来助于山东琴书的复苏。这一切的行动,不仅为眼前的复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山东琴书这一文化品种在今后的发展创造了非常优越的环境。
山东琴书这种独特的文化品种,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在民间艺术中独具特色,希望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当然,我们也要做好对山东琴书的保护工作,发展与传承好山东琴书文化,也是我们作为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张婷.山东琴书的地域文化特色[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2]吴艳玲.山东琴书的传承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0,(04).
[3]作者不详.山东的知名地方戏[J].北方音乐,2009,(02).
[4]周景春.对山东琴书进大学课堂的现状简述及思考[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01).
[5]张丽琼.论山东琴书古筝伴奏之主要方法及功能特点[J].菏泽电院学报,2008,(04).
[6]周景春.山东琴书首次走进大学课堂的调查报告及思考[J].大众文艺,2009,(24).
[7]刘强,王艳丽.山东琴书兴衰变迁之社会根源研究分析[J].电影评价,2010,(22).
[8]张军,郭学东.山东曲艺史[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7.
[9]编辑部委员会.中国曲艺志·山东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2.
[10]张军.山东琴书研究[M].北京:中国曲艺出版社,1984.
[11]郭学东.山东曲艺研究·曲种篇[M].北京:中国开明文教音像出版社,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