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桑蚕业重心由东部沿海地区逐步向西部转移,为广西部分市县桑蚕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本文从当地桑蚕业发展现状、发展前景、提高种桑养蚕技术等方面展开论述,希望对以后桑蚕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桑蚕业;现状;发展前景;技术;提升
中图分类号: S8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5-52-2
桑蚕业在广西经济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对促进社会整体进步,加大桑蚕业研究意义深远。
1广西桑蚕产业现状
1.1桑蚕业地区紧抓国家“东桑西移”整体战略的大好机遇
强力推进桑蚕产业发展,实现了桑蚕业的快速增长。首先,桑蚕业快速崛起。桑蚕业发展区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桑蚕业作为优势产业,使蚕桑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据统计,2012年广西全区桑园面积262.7万亩、蚕茧产量31.57万吨、蚕种饲养量665万张,从2005年蚕茧产量夺取全国第一,到2012年连续8年稳居全国榜首,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桑蚕原料茧生产基地。其次,桑蚕综合资源利用率提高。加大桑枝、蚕沙、蚕蛹、桑果等桑蚕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初步形成了新的桑蚕资源开发利用渠道。再者,桑蚕养殖户的经济收入有显著提高。统计表明,2012年蚕农售茧收入113.21亿元,养蚕农户85.34万户,户均收入1.33万元,养蚕户人均养蚕收入3167元,是其他种养行业人均收入的1.5倍,成为推动本地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1.2桑蚕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科研机构及专业技术人员少,机械化程度不高,科技水平有待提升,管理部门对桑蚕种苗生产、经营及蚕茧购销监管有待加强。
2广西桑蚕产业发展前景
2.1资源得天独厚
广西位于低纬度带,气候属亚热带,全年光照充足、气温较高、雨量充沛、适合桑树生长。桑叶具有成熟早、周期长特点,一年内可以养蚕8~12批,自然条件优越;广西许多县(区)农村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发展蚕桑业不仅增加当地居民收益,还能缓解农村就业压力;桑蚕经验丰富。在长期实践中,蚕农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培育出具有高抗、高产、优质的桂桑优12、特优2号等种桑,还有良种两广二号、桂蚕一号等蚕种,优质的桑蚕品种为蚕桑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2.2区域发展氛围良好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广西部分县区紧紧把握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将桑蚕业作为带动该(区)发展的主产业来抓,相继制定出台了《桑种生产管理暂行规定》、《蚕桑种质量管理暂行规定》等系政策法规,为蚕桑业发展迈入规范化奠定政策基础。
2.3独具特色,市场广阔
蚕丝具有质轻而细长、透气、透湿性能好特点,全区大部分地区蚕丝质量达4A级以上,在手工业、工业、国防和医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尤其是蚕丝中所含的氨基酸等重要物质,对人体有较好保健作用。市场供需求逐年增大,同时桑枝、蚕沙、蚕蛹、桑果等综合效益利用,能提高行业经济效益,适应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
3高效种桑养蚕具体技术
3.1建立健全管理体系
桑蚕业是一项技术含量高的生产活动,如蚕种良种繁育,通过统一育种、统一管理、统一检验检疫,桑蚕中期管理、后期收获、走向市场等,都需要完整的管理体系,才能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3.2科学规范管理
桑蚕业发展离不开科学管理和技术。一方面在桑苗的选种及栽培、桑园的管理都要严格按标准进行;另一方面在饲养过程中也要求严格管理,应用科学技术。
3.2.1精心选苗 桑叶的质量是养好蚕的第一保证,以优质为中心,突出种苗的高产、优质、高抗的特点,以叶肉厚、营养物质多、产量高、质量好为性状指标,进行新品种选育研发工作,目前我区主推优良桑树品种有桂桑优12、桂桑优62、特优2号、农桑12等。
3.2.2桑园管理 做好桑园规划,桑苗的种植时期、规格、方法,桑园的肥水管理、桑枝剪伐、清园和消毒、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桑叶的采收等都要严格按要求进行。
3.2.3小蚕共育 小蚕共育是新兴的一种养蚕新技术,它具有易于护理、防病、高产的优点。
一是要建好共育室,具备保温、保湿、空气流通、光线适宜、便于消毒等条件,面积及数量根据实际而定。二是要做好消毒工作,在养殖前一周进行消毒,首先清理蚕室及周边环境卫生,然后进行“两消一洗”。三是要做好催青和收蚁,催青时控制好温湿度,收蚁时间选在早晨为宜,将蚕种摊开在无菌的蚕匾中,开灯感光3~4小时即可收蚁。四是掌握好小蚕技术,小蚕共育要求做到“温湿宜、叶质优、蚕座匀、防病严、眠起齐”15字养蚕法,即小蚕1~2龄温度控制在23~25℃左右,干湿差为±2℃,3龄时温度26℃~27℃,干湿差±2.5℃;初期的桑叶要选择鲜嫩、不带露水、在充足阳光下的优质桑叶;小蚕发育快,要及时扩座均座,保证一定的蚕座面积;眠前除沙,饱食就眠,控制日眠、防止夜眠;及时要抓好消毒工作,起蚕饷食先用“小蚕防病一号”进行蚕体消毒,然后再加网给桑,确保幼蚕健康成长。
3.2.4大蚕饲养 4~5龄的蚕称大蚕期,养好大蚕也应遵循“通风好,良桑饱,蚕座稀,消毒勤,分批清”15字技术要求,注意温湿度调节,防止高温、多湿。室内要保持通风,温度控制在25℃左右,相对湿度70%~75%,搞好蚕座卫生,防止蚕病发生和传染,每天早上用新鲜石灰进行蚕体蚕座消毒,每天除沙(室内地面育不用除沙),阴雨天时要撒石灰粉控制湿度,保持干爽,随着蚕的不断生长,要及时扩展蚕座,确保每张蚕种(10克蚁量)的蚕座面积到5龄期在30平方米左右,为蚕的成长提供适宜的环境。桑叶尽量选叶质新鲜质地好,选采顶芽下的8~15片叶最佳。一般在早上和傍晚采叶(忌采带露水叶),4龄期要良桑饱食,需桑叶量65~70千克/张,5龄期要合理给桑,提高桑叶利用率,这时期用桑量占全龄用桑量的85%左右(约400千克/张),每次给桑量以到下次给桑时刚好吃光为宜。认真做好消毒防病工作,以“预防为主”为方针,在饲养期间采取综合防治,增强蚕的体质。
3.3加大专业技术培训
桑蚕业的发展要求科学技术与管理配套,才能更好提高生产效率。
3.3.1加强技术培训 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选派专业技术骨干对种桑养蚕户进行集中培训,培养桑蚕科技示范户,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整体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
3.3.2加大服务意识 由市、县级桑蚕管理部门组织多种形式的养殖技术辅导工作,如开设桑蚕技术服务热线、建立蚕桑技术服务中心,结合实际对管理中的经验及技术编印成册,免费下发至各养殖点,真正为他们解决养殖过程的疑难问题。
3.4建立企业带动,政府扶持的发展模式
当地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引导、服务等意识,真正体现以人民利益为先的理念。依靠桑蚕龙头企业,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带动桑蚕产业化发展;政府大力扶持,给予种苗、独立大蚕房、小蚕共育户等相关补贴,加大桑蚕产业发展的动力;设立代理收购点,由工商及相关部门监管,统一收购价,维护蚕茧市场秩序,保护蚕农利益。
3.5加大综合效益利用
当前单一的桑蚕业发展已远远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要加快蚕桑副产品开发利用,如桑枝用于桑枝食用菌、加工纸材,蚕沙用于有机肥料,蚕蛹用于药用,桑果用于饮食及保健等,最大化发挥蚕桑业综合效益。
4结语
广西地区结合自身独特优势,加大种桑养蚕方面研发力度,在桑蚕业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随着科技进步的加快,桑蚕业也要紧跟时代步伐,加大科研力度,突出创新型桑蚕业产业发展模式,促进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快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乐山.对广西桑蚕产业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广西蚕业,2006,(4).
[2]莫嘉凌.广西蚕桑业发展趋势及对策[J].广西蚕业,2005,42(1).
[3]林健荣.依靠科技加速蚕桑产业化的发展[A]."东桑西移"暨广西蚕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
作者简介:覃保特,壮族,本科学历,那坡县平孟镇农业推广站,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技推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