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步驰
初中数学教学对于中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巩固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现行初中数学教学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就现行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对问题的解决办法进行了研究。
问题一:初中数学教师对合理教学情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现代课程教学要求“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好的数学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数学知识通过情境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初中数学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虽然一部分中学数学教师为了适应新时代教学的需要,积极改进教学方式,对每节数学课的情境创设冥思苦想,但还是会有一些不恰当。例如,在教学有理数中正负数的相关知识时,一些教师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什么是正数和负数,而没有创设利于学生理解正负数概念的教学情境,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既不利于知识的记忆,也不利于知识的活学活用。
对策:提高教师对创设数学情境的重要性的认识,进而引导教师多创设符合生活规律的、学生能够理解的、能够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数学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数学情境中。例如,在教学有理数中的正负数相关知识时,可以将一个表盘温度计带到课堂,让学生观察温度计示数并说出其特点,学生会说上面都是整数,有一些数相同,有一些数字前面有个“减号”。这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这个“减号”是什么意思?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我们生活中的温度计与今天学习的正负数知识密切相关。这样,学生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会更容易记住知识,学活知识。
问题二: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独立思考机会减少
中学数学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增加了数学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机会,虽然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集思广益,但是数学学习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练习的学科,学生缺少自己思考数学问题的机会,就会容易造成对数学知识理解肤浅。有一些数学问题不适合合作交流,这些问题交流不仅浪费了课堂时间,还得不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初中数学的圆的一章学习中,圆的构成、圆心半径与圆的关系可以通过学生交流合作得出。但在圆周率的学习章节中主要介绍圆周率的得出等问题,这些知识是学生合作交流得不出的,是不适合课堂讨论交流的。再如,数据分析中数据的代表和数据的波动的学习中,学生交流分析数据中的特征和数据的代表性,并合作得出结论。其实,这样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容易造成学生人云亦云。缺少了学生自己对知识的思考,对于相应的知识点就很难真正把握。
对策:由于中学生仍处在习惯养成阶段,所以应该控制合作交流次数,重在提高学生的探究钻研和独立思考能力。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分别以三角形三条边a、b、c为边长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a×a=S1、b×b=S2、c×c=S3 ,推测出勾股定理,首先学生要认识到S1+S2=S3,这个过程可以由学生一起讨论得出,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钻研得出,相比讨论得出结果,学生自己研究得出结果可以更好的让学生理解勾股定理得出的过程,印象深刻,以后运用会更加得心应手。当然,学生经过自己研究没有得出结论也可以讨论,大家互相帮助,这样有利于中学数学知识的巩固和掌握。
问题三:数学教学活动对学生实践能力、学生数学经验的增加作用不明显
教育部明确指出初中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中学生可以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增强应用数学意识。目前,初中数学教学对于学生应用作用不明显,如在贯穿初中的方程及方程组知识教学中,教师对于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义讲述不明确,如5x+6=36 这样的方程学生可能会很容易解出x的值,但并不知道生活中什么地方可以用到这样的方程,甚至教师会要求学生单纯地把题目中的数学内容提炼出来,还不要求还原回去,导致了方程这样的初中数学知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提高作用不大。
对策: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为了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建立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进而使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其他学科或者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这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作用。要想初中数学体现这个作用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不只局限于课本,而是多进行数学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多将课本知识与生活中真正需要的问题联系起来。例如,在概率一章的学习中,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扑克牌游戏、硬币游戏抽奖等让学生认识到概率与生活的联系,可以用卡片道具模拟抽奖,让学生自己总结其中的规律,这样学生就可直接明了地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生活中学生就会自觉地使用数学思想方法。
随着时代发展,传统教育不再适合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按照《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各项要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 黄春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