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形势下学习方式的转变

2014-08-20 02:52杨锋星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反思性小数乘法

杨锋星

当前,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如何提高课堂的效率。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率,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一、与他人对话——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自课改以来,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效率。所谓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基本形式,灵活运用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使之有机结合、互相渗透的学习方式。它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并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发展自己的社会活动能力。每个小组成员数学成绩与小组的团体成绩挂钩,使合作学习小组每个成员共同达到教学目标。

如在教学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时,教师出示课件,一个小猴子在卖桃,盒里放了10个,盒外有3个,小猴子说:一共有13个桃子,小兔子说:我买9个。白菜老师问:还剩下几个?小猴子抓耳挠腮想不出来。老师说:同学们,你们能帮帮小猴子吗?学生兴致高涨,纷纷动脑筋想办法。老师趁势说,咱们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们可以合作,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一番激烈的争论后,有的说:我想可以从13个桃中一个一个地减,减去9个,还剩4个;有的说:我想可以先从10个里先减去9个,再加上盒外的3个,得出还剩4个。我想得有道理吗?其他的同学认真思考了一会儿,肯定地点点头,表示同意……此时有位同学反应稍慢,组长看着对方迷茫的眼神说:我来帮你,于是拿出学具耐心地做着解释。不一会儿,这位同学脸上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笑容……看着同学们你帮我学的感人场面,老师满意地翘起大拇指。在合作学习中,既能解决彼此的矛盾和冲突,又能弥补因个性差异带来的知识的缺陷、思维的局限;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群体的优势智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完善,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

二、与问题对话——研究性学习

小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运用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等研究手段自己获取新的知识,并使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力,从而达到小学数学教学中高效的目标要求。

如小数乘法的学习。学生已有整数乘法运算的知识与技能,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学习完全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在整数乘法中,因数扩大或缩小和积扩大或缩小之间的倍数关系,那么如果小数因数去掉小数点变成整数后计算得到的积和原来的积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思考研究。经过多题的比较研究,学生可明白因数扩大若干倍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如果小数乘法变成整数乘法来计算,积扩大了若干倍,要恢复成原来的积,只要把扩大的积缩小相同的倍数即可。教师继续可引导学生去观察,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联系,找找规律和找找原因,学生就能得到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像这类举不胜举的教学基础知识和概念的形成性学习材料,都可以作为小学数学形成性研究学习的内容。可见,研究性学习就是基于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展开的对话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三、与自我对话——反思性学习

所谓反思性学习,就是使学生善于选择能达到目标的最适当的学习;善于检测达到目标的情况,必要时采取补救措施;善于总结自己达到目标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即倡导学生对知识内容及产生过程,思维的方法及推理的过程、语言的表述进行反思,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学会学习为宗旨的一种学习方式。

新的数学课程将从现行大纲的以获取知识、技能和能力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突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反思性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特征,这意味着学习者必须从事自我控制、自我检测、自我检查等活动,以诊断和判断他们在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是自己设置的目标。因此,学习中的反思如同生物体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一样,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反省思维能力,养成反思习惯。

四、与生活对话——做中学

“做中学”其核心是让孩子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展的过程,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做中学”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情趣、愿望和能力,用自己的方式去操作、去探究、去学习。教学案例不再受知识体系的限制,可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生活中取材,学生对什么问题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开发不同方面问题的教学案例。

如通过让学生小组折纸、剪绳、分橘子,从中得到哪些分数,让学生明白分数是怎样得来的,从而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通过让学生称一称(1千克的苹果、花生),数一数(它们的个数),说一说(大约1千克的物体),举一举(自己的书包)等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教学有关行程应用题时,可以让学生上台走一走、同桌演一演,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想向、同向、相背,什么是同时,什么叫相遇,从而很好地理解行程问题的特点结构,从而掌握解题的方法……让学生在主动地感知、思考、探索、交流活动中进行“再创造”。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与数学的思想去解决数学问题。“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学会”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迫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应该成为学生“自主探索、活动实践”的天地,让“做中学”的治学思想更多地闪现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之中。

【作者单位:三门峡市第三小学 河南】

猜你喜欢
反思性小数乘法
算乘法
小数加减“四不忘”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把加法变成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