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帆
数学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自由、自主的活动,能使幼儿在活动中轻松愉快、没有心理压力地按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伙伴,并能按自己的学习方式、速度去操作实践,对促进每个幼儿身心发展起着重大作用。然而,数学区在开展中存在着一些误区,本文采用了观察法等方法,通过了解几所幼儿园在数学区开展中的材料投放、幼儿活动及教师指导等方面的现状,提出了投放适宜的材料;增强数学区材料操作性与可玩法,提高教师指导的有效性等解决策略,使幼儿园的数学区域活动有效性得以提升。
数学区是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主地运用各种系统、合适的材料,通过亲自摆弄、操作,来发现物体间的数量关系的活动。数学区活动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数学区活动与集体数学教育活动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幼儿数学学习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具有灵活性、自主性等特点的数学活动区活动还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本文从几所幼儿园数学区开展的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提高幼儿园数学区活动有效性的策略。
一、目前数学区的现状
3-6岁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还需要具体形象的教育,需要创设真实的数学情境、投放操作的材料。我以几所幼儿园的大班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数学区材料的投放、幼儿的活动及教师的指导三个方面开展研究,获得对大班数学区创设情况的认识。首先,在区域活动实施的过程中,目标不明确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投放材料与指导也就必然地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区域活动对于幼儿发展的作用也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其次从材料投放方面看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投放的材料不够丰富,几乎所有的材料都只有一份,不能满足多个幼儿同时活动。投放的材料可操作性和趣味性不强,难以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例如数概念的学习对于幼儿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有的教师提供了让幼儿运算、连线的记录单,十分枯燥,幼儿提不起兴趣。材料提供无层次性,满足不了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操作需要。不少教师提供的材料往往是“一刀切”, 整个操作活动材料都一样,或者材料不一样,但体现的要求同一层次。有的幼儿能很快理解新活动的玩法,积极投入到操作过程中去,而有的幼儿则感到困难,甚至无从下手。数学区的材料并没有与该阶段数学教育内容很好的结合。数学区可以为数学教学活动作经验准备,也可以作为教学活动的延伸,教师没有抓住材料投放的时机,数学区的材料没有跟着教学内容的进度及时更新,失去了数学区活动的教育价值。再次从幼儿的活动方面看,幼儿对数学区的兴趣度不高,面对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相对抽象、枯燥的数学区往往遭受“冷落”。幼儿在数学区的活动次数偏少,除了有少数幼儿到数学区活动,其他大部分幼儿是不到数学区活动的。甚至有些幼儿只是在数学区看看,什么也不操作。部分在数学区操作的幼儿也不能按照要求正确的操作材料。最后从教师的指导方面看,教师缺乏适宜的指导由于数学的严谨性,对数学区材料的操作有一定的要求,当幼儿对某种材料束手无策时,教师往往急于将所谓的正确方法抛给幼儿,而不是通过提供帮助或通过同伴的协助引导幼儿思考,这样一来幼儿往往在短时间的操作之后便失去了兴趣。
二、提高数学区域活动有效性的策略
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的成效受诸多因素制约,区域活动实施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受到重视,尤其是数学区域活动的目标、区域材料的投放和区域活动指导。我们要以幼儿发展为本,认真落实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区域活动应有的作用,使幼儿在活动中得以有效发展。
(一)明确数学区域活动的目标
“目标是起点,也是归宿”,诚然,活动目标的制定是决定活动有效性的关键要素。教师要把握年龄段幼儿的基本特点,以班级幼儿的阶段培养目标为主要依据,并对本班幼儿当前的培养目标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并以此为依据,来选择有针对性的区域活动内容。我们设定的区域活动表要能看到教师在创设区域活动时所考虑到的具体目标,对幼儿相关主要学习经验的描述,清晰地了解该区域的具体教育目标。教师心中有了这样的目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就容易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投放材料,观察儿童,指导幼儿的活动过程等。
(二)投放适宜的活动材料
数学区的材料是供幼儿操作和互动的,它具有拓展幼儿的数学思维和能力的功能。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幼儿是在材料的操作、摆弄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材料是教育意图的物质载体,它本身的特性及由这些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着幼儿可能获得什么样的学习经验,同时,它与幼儿活动欲望的强弱、兴趣的高低、活动持续时间的长短,能否进行独立的思维和想象、有无探索和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数学区活动材料的提供是非常重要的。
1.材料应有层次性
在数学区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材料与幼儿需求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教师要从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适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为发展水平不一样的幼儿设计具有不同功能、不同难度的操作活动材料,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起点,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发展速度选择材料,以适应不同能力层面幼儿的发展需要,教师也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如:为让幼儿掌握“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排序”,我们设置了以下三个层次的操作材料:层次一:为幼儿提供了不同颜色的塑料珠子,让他们学习按颜色特征分类;层次二:提供了不同大小、颜色的花片,学习按颜色、大小特征分类;层次三:提供大小、颜色、形状不一的几何图形、积木等材料,进一步学习按各种不同特征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排序。材料不同,难易不一,才能充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幼儿参与数学区活动。在数学区域活动中,教师注重为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设计、提供不同难易程度的操作材料,或对同一操作材料提出不同要求,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看到自己的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无形中增强了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同时,在操作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培养了幼儿大胆、开朗的性格及乐意帮助同伴、愿意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endprint
2.材料应有趣味性
数学内容本身比较枯燥,如何使枯燥的数学内容蕴含在数学操作材料中,让幼儿喜欢操作,所以玩具与玩法应该有趣味性,这样能吸引幼儿进行操作,长时间进行探索,从中获得零散的数学知识。玩法设置悬念吸引幼儿。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可以通过把数字放在区域角,使原先对数字的摆弄改为使数字组成一副漂亮的图画,让幼儿有目的的组图,增加了操作的趣味性,组好后非常又成功感。玩具新颖吸引幼儿。幼儿按数字找房间操作活动,使原本的摆一摆改变成让幼儿插一插,并且跟小动物匹配起来,提高了材料的趣味性,幼儿喜欢玩。玩具巧妙吸引幼儿。认识时间设置成时间花,花芯为钟表,花叶子为显示的时间,让幼儿根据显示时间与钟表显示的时间相匹配,组合成一朵朵花,既好看又能获得成功感,有极强的趣味性。适合大班幼儿操作。玩具呈现吸引幼儿。我们把排序的内容以小火车的形式呈现在墙壁上,让幼儿根据序卡进行排序,排序的结果呈现在墙壁上,既便于教师检验,又能吸引其他幼儿参与活动。
3.材料应有可检性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不仅只有数学区,还有其它领域的区域活动,而区域活动时幼儿的流动性较大,这使教师观察和指导具有一定的困难。如何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方法之一就是把操作结果的正确与否寓于材料的设计中。如小中班,一般可提供镶嵌式的材料(即上下镶嵌和镶嵌孔板等),及翻版拼图式材料(即幼儿按底版上的要求,逐一把相应的小方块摆在相应的位置上,操作完毕,翻过小方块,如正确就会出现一幅美丽的图案)。这样,幼儿在操作中不仅可以自己检验操作结果,也可以在操作中不断尝试,修正错误,最终获得成功。到大班除继续使用翻版拼图外,还可以增加一些书写记录表等材料,要求幼儿把自己在操作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操作结果用图画的形式(无论是实物描绘、半抽象的点图、或抽象的符号都可以)记录下来,并写上自己的名字。这样,教师就可以从记录表上或活动后的交谈中来了解幼儿的操作情况,了解班上每一位幼儿所具有的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以此为依据并结合教师自己的观察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以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三)提高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数学区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材料,但更离不开教师适宜的指导。
1.要注意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观察
教师可以设计设计进区记录表,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状况有迹可寻。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分析幼儿活动的记录,如果发现某些幼儿在这段时间里只重复玩某几种材料,教师就应加以引导。除了引导之外,教师还可以对这段时间内能操作多种材料的幼儿加以鼓励,以引导其他幼儿尽可能操作各种材料,建构数学知识。
教师要对个别数学能力较差的幼儿多加观察。数学能力较差的幼儿往往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存在困难,且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习惯不好。这些幼儿在活动中常常处于“闲逛”状态,不能集中注意力完成某种材料的操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在每次活动前对他们提出相应的任务和要求。这并不是说要规定他们玩什么,而是在询问其意向的基础上鼓励他们每次完成一种材料的操作,并把操作结果展示给教师或其他幼儿看。如果当天完成不了,则保留半成品,下次活动时继续做,直到完成为止。如果幼儿每次操作都有成品,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特别是当他们得到教师或者同伴的认同时,这种感觉就会更加强烈,它会促使幼儿更乐意投入数学活动区活动,从而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的学习状态。由于这部分幼儿能够专心于某种材料的操作,他们原本因无所事事而产生的纷争大大减少,因此教师可以集中精力指导幼儿活动。
2.要提高区域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有效互动
教师在进行个别指导时要注意方法。当幼儿对某种材料束手无策时,教师不要急于将所谓的正确方法抛给幼儿,而要通过提供帮助或通过同伴的协助引导幼儿思考;当幼儿的操作方法出现错误时,教师也不能一概否定,而是要通过适当的提问让幼儿产生认知冲突,使他们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思考,通过探索来发现自己的错误。
综上所述,要提高数学区域活动有效性,充分发挥数学区域活动的教育潜能,教师就应根据幼儿学数学的特点,精心地为幼儿创设和设计数学区域活动,提供适宜地操作材料;要仔细观察,给予幼儿适时适当的指导,及时调整目标和材料。让数学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发展的平台,实现幼儿自主发展的目的。
【作者单位:厦门市集美区实验幼儿园 福建】endprint